小学数学 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连续性的学科,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和学习,学习数学的标准就是能够对该学籍范围内的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学数学重点要掌握的知识,下面这几个学习方法带你学好数学.

(知识反应)

1.稳抓课堂,理科的学习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不适合进行突击复习.做到在每一节课上都能认真的听讲,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将每一节需要记住的概念、公式了如指掌,万万不能让一个题目限制了思维.

2.完成作业质量要高,在写作业的时对于同一类的题目就要有意识的去考量准确率和速度,并且在完成时候对此类题目进行总结,掌握其中的规律.所谓的做题不单单只是将题作对,是要在最对的基础之上进行方法和技巧的总结.对于老师留置的作业要认真准确的完成,面对较难的题目,多利用空闲的时间进行思考,你会发现灵感的存在.

3.勤思多问,对于课本上的定理,规律不懂的知识点要尽早解决,尽早提问.学习学问要做到盘根问底,用怀疑的态度去学习理科才是正确的方式.当天的问题不要放在次日解决,扫除学习中的隐患是学习的最佳途径.

4.总结比较,首先是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章都要在心中又一个轮廓,整理出其中的内容.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必要时可以进行联想和分析.其次是题目,每个学生都需要建立自己的题库,一个是错题的一个是精题的.这样对于考试或者是作业中的题目是不是就能做一个总结呢?通过题库来总结其中的规律,这些就是你最为宝贵的财富,对于你的学习之路有很大的帮助.

5.课外练习要有选择性,课余的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是宝贵的,在课外进行的数学习题应该是求精,日久天长的积累会使你的思路开阔发达,而盲目的做很多的习题有时候很浪费时间.

(同学们开讲)

学习小学数学重点就是注重学习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学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勤学多问不耻下问是学习的良好态度,他们会把你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掌握好学习方法,你会对每一天的新知识充满兴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3-11
1、认真备课,吃透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揭示和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找准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来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以旧知识为生长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是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项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后续知识的基础。知识的链条节节相连、环环相扣、旧里藏新,又不断化新为旧,纵横交错,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能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深刻理解,融会贯通。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连结,用数学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训练学生的思维。数学教学并没有固定模式,实际教学中还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一些特点,当新旧知识之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或所学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只是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特例时,教学时就以原有知识为生长点,直接由旧到新,即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因为学生获取知识,总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进行的,脱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进行教学,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无法参与,而新旧知识连结纽带的断裂,必然会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使其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

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应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上多下功夫。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通过课堂练习能及时了解当堂教学效果,使教与学的信息得到立即反馈,避免“亡羊补牢”。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能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堂练习的设计关键在于“精”,即在新课上设计的练习要突出新知识的能力,围绕这个知识点让学生多形式,多层次地练习,在练习中理解、巩固,在练习中转化、运用,以此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10.22 听了龚老师的一节<平均数的计算>,她在巩固练习阶段运用了“口头列式、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选择、这种列式对吗?”这几种多层次地练习,解决了计算一组资料的平均数时,不能删去该组资料中的零值资料这个教学重点,和总数有变化时计算平均数的方法这个难点。总之,我觉得龚老师就是用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循环小数》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认知难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在尊重、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教材,打破教材编排顺序,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中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成者,因此在本节数学课堂中我先通过学生的一个计算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一改原来学生被动的、记忆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掌握探究方法,是学生主动积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由于这种学习方式是同学们前所未遇的,学生们感到很好奇,也很感兴趣。他们自己小组合作,通过大量的计算,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解决了在课堂上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虽然学生们所得的研究结果不是最正确,不是最完整,但是他们体验了整个研究的过程,掌握了“用实例验证猜想”的学习方法,这也是探究性学习所倡导的重过程、轻结果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

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一次飞跃,也是学习简易方程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规律、计算公式及数量关系都必须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后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基于以上认识,我找准了知识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学习上,帮助学生完成了认知上的飞跃。

以和谐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为此,教师就应创设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我让学生猜老师的年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探究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生生和谐的团队精神在学习中得以体现。教学中,我不断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自主学习,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与和谐。

和谐课堂能让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探究,享受成功。教学中,我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感受、疑问和大家一起交流。如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及简写和略写等内容,我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自学,通过同桌讨论——集体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再辅以适当的练习巩固,使知识得以有效内化,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动手操作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就是怎么样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什么是余数?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余数和除数一样可以吗?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小组将不够分的铅笔放在边上,没有分掉,有的分了,但是有点为难的样子。因此我问他们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他们说了有的3支,有的4支?于是我问他们这是平均分吗?公平么?于是大家认为那剩下的两支就不要分了。这时候我板书出来“余下”,同时我也追问了分掉了几支?还剩下几支?并且根据结果列出算式来,很自然地一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就出来了,几次一分他们就能很透彻地理解算式的每个部分的含义了,知道余数的实际意义,就是不能再分的那一部分。在“探究二”的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并且列出算式,比较剩下的支数和每人分得支数你发现什么?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这样学生就理解了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这样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结合本人两年前执教的《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谈谈自己的浅见。
选择恰当的、有效的探究方法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由“教师主体,以教定学”,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探究方法:

(一)迁移类推,习得算法。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面的知识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善于把前后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行知识的顺利迁移,以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新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本课的“生长点”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因此本课通过计算28×12,唤醒学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28×112的算法,通过“能否在刚才这道题上继续算”引导学生类推迁移,自主建构两位数乘三位数横竖式的计算方法。本课的“延伸点”为多位数与多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三位数算和算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迁移,说说28×1112和128×112的算法,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多位数与多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二)横竖对比,内化算理。

在计算教学中,算理与算法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关键。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对算理的总结与提炼,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透彻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本课中很多学生通过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能够通过迁移类推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但有些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通过给竖式找朋友这一环节将横竖式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媒体演示时,更运用颜色巧妙将横式和竖式进行对比,从而让横式更好地服务竖式,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能更为直观的理解:明白为什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从而内化算理,突破难点。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