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圣诗谁

谁要讲给我听草圣是谁

  草圣
  “草圣”张旭

  张旭(生卒年不详),字伯高,苏州人曾任常熟县尉。唐代大书法家。以草书而闻名。唐朝文宗皇帝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李白的诗歌、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舞可成为天下的“三绝”。

  诏书一到洛阳城,顿时轰动了那些饱学之士。他们纷纷向张旭道喜,庆贺他以卓绝的努力夺得了最高奖誉。张旭作揖一一致谢,并设宴款待洛阳名流。席上,有人提议张旭谈谈草书到“绝”的秘诀,张旭推辞不过,谦虚的说:“各位见笑了,我自知浅陋,皇上奖掖,收之有愧。说到秘诀,无非在‘用心’两字。”

  张旭沉吟片刻,他油然想起杜少陵曾写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便说:“少陵曾对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写过一首诗,其中四句‘烈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想必诸位是知道的。在邺县,我有幸见过公孙大娘的舞姿,每次看时,都引起我的联想 :她将左手挥过去,我就立即触到这次姿态像个什么字 ;他跳跃起来旋转,我想草书中的‘使转’笔锋的驰骋应如此罢!他那整个起舞的姿态音容,给我一个全面的草书结构的启发。”

  三 原 草 圣

  二十世纪中国有两位公认的草圣,一个是于右任,另一个是林散之。于右任的书法道路历经了四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早年在家乡到上海求学及从事反青活动期间,他写得一手流畅的赵孟頫体行书和楷书。于右任深得赵书的真髓。在此期间,他偶有用草书作条屏对联等,但由于未谐草法、技巧生疏。很多字都是臆造而为之,不合规矩。第二阶段是由赵书转入学魏碑阶段。他不畏时贤,取魏碑斜式三角状,加上赵体书法运笔的平易畅达,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于体魏碑。第三阶段则是三十年代初,他受到王世镗作章草的启发,开始由魏体行、楷书 转向草书的临习。自古以来写草书多自王羲之入手,但于先生却由章草入手直入 唐代的张旭、怀素,形成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的于草。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于有任先生草书轴是他第三阶段的代表作品。于先生作草往往不主故常,用反结字法。如只字往往作草者都是左高右低,但于先生却来个右高左低,使字之中心下沉并右倾。

  历代草书家中往往用字与字之间相连的线条,使得草书产生起伏错落的气韵,很少用字形本身使草书产生错落之感。通篇草书中无一字相连,各自成势,这分明是章草特有的规则。但于先生能借古开今,让我们看起来不觉其疏松反觉其眉目清朗,我认为这件草书,最有特色的是其用笔。作者用笔粗看起来非常随心任意,但仔细分析起来却大有妙处。起笔直起行笔的速度极快,毫无迟涩之感。收笔多自然而止,有个别笔画呈柴担折木之状,也不加修饰。如三字的收笔,笔力的 有无不是运笔速度的快慢,而是笔中所含的力量感。看于有任的字真让人有振速天真,八面出锋之感。

  据说,于先生作字非常随意。边和来客打招呼边落笔,眼不在纸前但腕底却极有分寸,写出的字无不中规中矩,不失法度,这真是神乎其技了,让人叹为观止。记得萧娴先生曾用“三原草圣、两岸宗师”的联语来颂扬于有任先生书艺。今权用此语来作为小文的标题。

  草圣张芝

  今草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我国最早的一个今草大师,是东汉的张芝。
  张芝(?——约190至193年),字伯莫,敦煌酒泉人。他敢于创新,省略章草的繁难之处,在运笔上使用了流利的笔锋,显示出的奋逸的力量,打破了章草 的常规,从而创造了“今草”这种书法体。今草行笔自然,刚柔相济,疏密相宜,后世将张芝列为“草圣”。连后世“书圣”王羲之也说自己的草书不如张芝。
  可惜,张芝书法的原迹流传极少,只有宋刻的《淳化阁帖》卷二载张芝五帖,这些是真品还是伪品,众说纷纭,至今难以论定。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4875.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1
刘禹锡在《伤愚溪》诗中说:“草圣数行留断壁”,草圣指的就是柳宗元。据我所知,称为草圣的只有张芝一人,其次以草书著称的还有王羲之,张旭,怀素等。刘禹锡诗中所说柳宗元是草圣,可能是对柳的一种赞美之词。当然,柳宗元写草书应无疑,我们从刘禹锡和柳宗元的对答诗中也可证明这一点
第2个回答  2007-10-11
历史上精通草书的书法家不少,但人数最为集中的是唐朝。在唐朝,有两大书法家都被称为“草圣”:一是宰相张旭,二是和尚怀素。但是在我国民间,更多的人把张旭称为“草圣”。
张旭 ,吴郡人。字伯高,生卒年月不详。 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他的楷书端正谨严。规矩至极,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若说他的楷书是继承多于创造,那么他的草书则是书法上了不起的创新与发展了。韩愈说:“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在《八仙歌》中写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 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 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 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 唐气象。 古诗四贴 《古诗四帖》传为张旭所书。 纸本,草书,写在 五色笺上,共40行。 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 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 首为谢灵运 的“王子晋赞”和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 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 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 草书风格。把草书在原有的基础结构上,将上下两 字的笔画紧密相连,所谓“连绵还绕”,有时两个字看起来象一个字,有时一个字看起来却象两个字。 在章法安排上,也是疏密悬殊很大。在书写上,也 一反魏晋“匆匆不及草书”的四平八稳的传统书写 速度,而采取了奔放、写意的抒情形式。
他的草书代表作有《肚痛帖》和传本墨迹《古诗四帖》,正书有《郎官石记》等。《新唐书》卷二百二有传。《古诗四帖》,墨迹本,无款。明董其昌定为张旭书。五色笺。草书。竖28.8厘米,40行,凡188字。钤有“宣和”、“政和”、“内府图书之印”、“子固”、“项元汴印”、“宋荦审定”、“乾隆”、“嘉庆御览之宝”、“宣统鉴赏”等鉴藏印。曾经宋宣和内府、明华夏、项元汴、清宋荦,清内府等收藏,现藏辽宁省博物馆。盛唐时期,以张旭为代表的一派草书风靡一时,它打破了魏晋时期拘谨的草书风格。此幅草书,通篇气势奔放,运笔无往不收,如“锥划沙”,无纤巧浮滑之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