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特别的一个字,3000年来读音从来没变,你读对了吗?

如题所述

引言

商代文字资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铜礼器为主要载体,在出土的甲骨卜辞中,总共发现有4672字,只是商代文字的部分保留,名甲骨文,特有学科——甲骨学。

一些人在学习英语等外国语言时颇感头疼,觉得外国的人名很长并且地名也很长,一串串的字母密密麻麻。不像汉字,很容易让人展开联想进行辨识。随着我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起了中华文化,才发现汉字有多难学。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每一个字的背后,都蕴含有它的深意,绝非字面所理解的那么简单。通常一个字会有很多个读音,的确很容易绕晕外国人。不过我国有倒是有一个最特别的字,不管放在哪一个情景中,3000年来全是一个读音,大概就连许多国人都不知道,你的读法可能也错了。

汉字

一、这个字不会为难外国人

众所周知,我国的语言非常的丰富,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家乡话,使得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人只要说起自己的方言,大家即便不会说,也大概知道了他们来自于哪座城市。面对复杂的方言,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路上更懵了。明明这个字在这篇文章中的读音,为什么在那一篇文章里就不一样了呢?可以想象他们欲哭无泪的心情,汉字的确成功为难了外国人。

不过在我国众多文字当中,有一个字可以不为难外国人。面对丰富的各路方言,它没有动摇,一直保持了3000年不变的读音,可以说非常的“固执”。这个字在很多诗词歌赋中都出现过,且读音从未改变过,那就是“街”字。街字大家都是怎么读的呢?也许现代有很多人把它读成“jie”,并误以为在过去3000年的历史中,它就是读作“jie”,但实际上它并不读“jie”。

二、现代普遍的两种读音

“街”这个字,除去现代人常读成的“jie”,它还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发音,那就是“gai”。这个读音听上去很接地气,也有不少中国人喜欢使用街字的这个读音。而在一些方言当中,也有很多人把街读作“gai”。曾有一首流行歌叫《买条街》,其中有句歌词“只要你乖给你买条街”。在这里,歌手就把街字唱作“gai”,听上去倒是挺接地气,只是这样的读音对不对呢?

很多地方都把街读作“gai”,比如江苏扬州很多地方都把街读作这个读音,东北人在出门玩的时候,也喜欢说上街“gai”。甚至有一些带街字的地名也是这样的发音,比如在辽宁盖州,有条“十字街镇”,也常有人把它读作“十字gai镇”。在西北地区,也有很多群体都有这样的读法习惯。

上学的人们都会把街读成“jie”,要是把它读成“gai”,就会感觉没那么书面化,会感觉很别扭。在印象里,“gai”这一读音比较口头化,“jie”这一读音比较书面化。那么,上述的两个读音哪一种才是它原始的读音呢?其实3000年来不管是口头发音,还是书面读音,它都没变过。

三、3000年来最“固执”的一个字

现代很多人对“街”字一般都会采用普通话的读音,即把“街”读作“jie”。实际上在许多地方的方言中,包括在不少文言文中,它都读作“gai”。对于街的“gai”读音,大概许多人都读错成了“jie”,但在古代,古人在诗词歌赋中都把街读作“gai”,如此也才能解释古文中的许多修辞韵脚。

3000年来,街在口头相传中一直被读作“gai”,也许是因为这个读音不容易听错读错,又比较接地气。在18世纪的时候,街的“gai”读音在北京话中被动摇过,读作“jiai”,但这个读音显然读起来没那么顺口,最终街还是很固执地稳定在了“gai”的读音上。总而言之,街的读音在3000年的岁月中,并非读作“jie”,而是读作“gai”,你的读法可能也错了。

结语

汉字相当的奇妙,各种各样的读音,丰富的文字意境,简直难坏了外国人。当然,我国多样化的方言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华文化,有趣的是,也就只有“街”字最为固执。若外国人想学好中国话,多少都需要对华夏文明做一番了解,不然单靠拼音,即便学会了也很容易造成误会。由此可见,我国的文字语言,从发音到字形再到语境寓意,无不彰显了学问。我们也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语言,才能进行更好的文化传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01
这个字就是“街”。这个字大多数人都会读错,大多数人会读成jie。但实际上它读作gai
第2个回答  2021-02-01
我没有读对,相信大家也没有读对,大部分人都读不对的。
第3个回答  2021-02-01
这个字就是“街”。普通话中读作“jie”,一声。但是在以往的3000年的岁月中,它都读作“gai”,一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