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女知青吴献忠拒绝清华北大扎根农村做贡献,后来怎样?

如题所述



浩瀚的宇宙,星星有着特定的运行轨迹。人生亦然,每次的选择就像是轨迹的记录点,每个时刻的每次选择都决定今后的走向。一路以来,我们或许有共同的起点,但是我们的目的不同,所以才有了百样人生。有一位女知青,她叫吴献忠,曾誓言一生要扎根于农村,要为农村做贡献。在1970年,她毅然决然拒绝了清华北大,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今的她又是面对怎样的生活呢?

吴献忠来自一个工薪家庭。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样的家境在当时是多数人望尘莫及的。自然父母也给了她良好的教育和快乐的童年,由于优越的家境使得她在很多人人眼中,就是一个娇生惯养的小女生,其实不是。



吴献忠父母对她的教育是物质层面和意识层面都面面俱到。他们告诉女儿,这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受物质层面的诱惑支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没有束缚她的想法,让她学会独立,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在当时,父母已经给了吴献忠很多家庭无法比拟的生活条件,他们用心培养孩子的爱读书习惯,经常交流读书心得。此外,父母的眼光十分超前,他们认为人生本来就十分枯燥,需要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来作为生活的调味剂。吴献忠在父母在栽培下,她希望今后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对于能歌善舞的她,这个似乎是今后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谁说人生是按照计划表前行的呢?那样平平淡淡,甚至毫无惊喜。确实人生更像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行,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一路前行只会被眼前的风景所迷惑。下一站是风和日丽还是闪电雷鸣?我们显然不知,但是我们知道计划是远远赶不上变化的,就像这天气说变就变,没有一个定数。在那个年代,国家上上下下每个领域都面临史前的发展时机。人才成为国家当时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吴献忠心中对祖国是有一股满腔热血的,她毫不犹豫放弃当演员的梦想。心系大国,有大格局,有大爱的她,她将自己的梦想深深埋藏于心底。接下来一段时间,她开始发奋学习,争取早日考上一所好大学能成为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

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这似乎成吴献忠学习的动力。她在坚定今后的发展方向后,一心扎进学习里。她每天起早贪黑,只为多学一点有用的知识,同时她十分享受知识给她带来的满足感。她在最美的年纪,做了美好的事情——读书。



吴献忠学习成绩十分优异,但是她没有成为人们眼中的书呆子。在社交方面也是极具高情商的,所以人缘特别好。在校期间,她担任班长的角色,帮助同学们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反而十分开心。吴献忠是阳光和善良的代表,在同学的印象中她是充满朝气的,勇敢的。

1968年,当时的吴献忠还是一名中学生。当时的她就十分关注国家政策,她的发展也因这次国家号召而彻底改变了。国家号召青年下乡其实于自己考大学今后为国家做贡献其实是殊途同归。

吴献忠报名了青年下乡活动,很快她接到上级的指示。吴献忠下乡的地点是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太和公社耿屯大队,这里的一切对她来说是十分陌生的,但她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却充满了期待。



吴献忠决心深深扎根在农村这片土地上,所以她想要发展农村的志向,不会是一次空谈。她用极强的行动力和决心,开始了下乡的艰苦事业。

来自一个工薪家庭的她,从未拿起锄头干过农活。她没有以这个为借口而放弃,而是为了早日适应农村生活,平日里她比谁做的都要多。勤于劳动,善于总结,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她更坚定了未来。

时光荏苒,来到这不知不觉已有两年时光。在这片土地上,她看到了自己努力付出是有结果,她兴奋至极了。



1970年清华北大等高等院校来到该地招生,一向表现优异的吴献忠被推荐去高校进修,这对她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让人意外的是,她选择放弃了上清华北大的机会,因为她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就发誓一辈子扎根农村,为农村发展做贡献。

在吴献忠的努力下,她也带领着乡亲父老逐步发起来,之后成为青年模范的代表,到各地进行演讲,讲述她的经历和农村发展事迹。



在1988年投入大量资金开办一家食品公司,她的艰辛付出是有回报的,她的公司也为她带来的极大的利益。如今年近70的她,回首过去的经历,似乎仍历历在目。不禁眼角湿润了,但脸上依然是笑容满面。我们知道这份泪水代表过去的艰辛和苦难,而这份笑容则是希望和幸福。可贵的是,我们依然能从老人的眼中,看到那束坚韧笃定的目光。



吴献忠拒绝清华北大不是她高傲自负,而是她一心只想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她想用行动带领乡村父老走向富裕,缩小城乡差距。

晚年的吴献忠已经回归了平静的生活,这一路走来她看过无数的风景,她无悔青春,感恩过去。她的人生很精彩,因为大部分时间主动权能握在自己手中。今天的生活是前辈们用她们坚韧的精神打拼出来的,往后的我们定要加倍珍惜。在此,诚挚地说一声:感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6
现在他在农村过得也非常好,带着农民们发家致富,现在他所在的村子都成了小康水平,每家每户都有车有楼房。
第2个回答  2020-12-25
她选择回乡之后带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奔上了小康的生活,现在过得也非常的幸福。
第3个回答  2020-12-21
她现在已经进入晚年生活,孩子们都非常的孝顺,已经退休在家,但是还经常关注农村的一些信息,为人也很和善,受到很多朋友的敬畏。
第4个回答  2020-12-21
吴献忠被关进监狱,父亲去世,出狱后与人结婚生子,后来离婚又回到农村,创立了食品公司,发展非常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