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道德经对儒家思想的评论!!!

要写一篇英文的文章!关于道教的道德经对儒家思想的评论和批评!
求相关文章和资料!
最好把重点放在道,圣人,德,还有礼和无为这些概念上面!
还有关于对道德经的理解的文章

谢谢!!!!
注意,我说的是老子在道德经里面对于儒家思想的批评和评论!

不是我要去批评和评论儒家思想。。。。!!

建议你去认真的读一下《道德经》,全文五千字很快就能看完。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道德经》。
《道德经》开篇就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说:“道”如果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话,那就不是“道”了……这里的“道”是一种超脱一切的存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为大自然(宇宙)的自有规律。

哦,已明楼主之意,但,我看《道德经》并未发现里面有明显的批判儒家的思想啊,何况老子其人比孔子要早,又或我读的不全,待我再去看便,容后作答!

在这里首先说下我心里的疑惑:1、不知楼主从何处听闻老子《道德经》对儒家有评论。2、不知楼主为何要写这样的论文。 吾不求有答。但作如下言:

据国学大家文怀沙老师所言,道家尚清,儒家尚正。二者观点不一,但都为我民族精神所在。
我读《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并未有评论儒家或孔子的章句。首先《道德经》为老子所做,具体年限不可考,但道家有一说为:老子化胡,西出函谷关,而留五千言,称《道德经》。至此儒家思想还未真正形成,孔子尚年幼。何来楼主之意,吾不甚解。
儒家思想最为核心的就是“仁”,孔子讲“以仁政治国”,又有“仁”“义”“礼”“智”“信”,纵观《论语》是以“人”为出发点,所讲都是“人”自身修养等,儒家其它典籍如《大学》所讲:“格物、至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
而《道德经》所讲都是以“道”,为出发点,以整个宇宙,自然界为基点,阐述老子对“道”的理解,讲究“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这里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真正的“大作为”。所谓“道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这些。
曾仕强先生曾说:《论语》是中、下层人士读的,《道德经》是中上、上层人士读的。也就是说二者出发点不一样,所讲的思想也是不一样。
孔子曾问道与老子,所以儒家思想里面有很多都是《道德经》里面所泛延的,也是由于《道德经》的内容太大,几乎无所不包,所以以至后来的释家(佛家)都有很多思想和《道德经》相似。
而在《道德经》里,没有对任何一家思想的评论,更无批判可说。有的只是后人为了抨击各家,就借助老子的《道德经》加以曲解而成,那些只能作为笑谈。真正的大家是无所不包的,是没有什么“家”“教”的界限的,所谓的“大道归与一”,也就是如此了。
楼主又要用英文写,看来和西方思想又联系起来了,这很难写,思想不同,文字不同啊。
不是没人回答,实在是没有啊。
看楼主问了这么久,我也是尽我所知了。
所说不美,望高人指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28
《老子》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高明的有道之士,掌握了“德”的奥妙,他的言行无不符合“德”的原则,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有“德”,这才是真正有“德”的人。不高明的修道之士,并不谙知“德”的奥妙,他的言行总想符合“德”之原则,总以为自己有“德”,其实他并没有“德”。

高明的有道之士,并不是故意想有为,但却没有什么不为,因为他符合“德”的原则;不高明的修道之士,尽力想表现有为,却什么也不能为,因为他不符合“德”的原则。

最有“仁”的人,他实实在在去行仁事,但并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他的行“仁”;最有“义”的人,他有所作为,是为了让别人知道人的行为;

最有“礼”的人,按一定标准行事,但是倘若别人不理解或不知道他的行为,他就会伸出手臂大嚷大叫,强迫别人跟随他去行动。

所以,我们从这道理可以知道,失去了“道”后才有“德”,失去“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

“礼”这个东西,是其它都失去后才有的,它实在是道德之末了。它标志着忠信的不足,是道、德、仁、义变得淡薄时才会出现的,当然就是祸乱的开始了。有预见的有“智”之士指出:道德的末日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厚道而不要薄情,处理要实在而不虚伪。

所以要去掉不合“道”的前者,而取合于“道”的后者。

大意:

本章阐述的是世俗的道德仁义的表现和它们出现的原因。老子特别厌恶礼和先知(前识者),因为它们意味着祸乱和愚昧,主张舍弃这些虚华,归于朴实。不过这也不能说是道德经中对儒家的评价。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1-06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之为教父”:这是说孔子固执,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为方面的)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孔子明显是想执“大象”(政治成就),所以说儒家思想成不了宗教,这是根本原因,选错了“器”,神器和朴器有很大的区别。圣人选神器,神仙选朴器,我们在传说中也能知道,一般得道的神仙都是拿鸡毛掸子,拖把、车轮胎之类的“器”,但是圣人会选鼎、樽、玉器这样的“器”,孔子选“神器”,他的层次就低了。(德方面的)
孔子是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这个一他是抱住了,也就是成全而归之,他成全了后人对《道德经》的更多的理解。
至于礼方面,孔子说恢复的是周礼,大部分学者认为是封建制的礼,但我认为是“品格之礼”,这是第三十八章描述的内容。并不是等级制度,每个人的品格不一样,表现自然也不一样,孔子希望通过礼制来让人们更好的认清自己的品格,以此来激励人们向更高的品格修为。
一点浅薄的认知,希望对你有帮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