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故事情节

如题所述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0-16
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

此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原句“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为什么晋楚两军相遇,晋军不战而退避三舍呢?这其中有个故事:春秋时候,晋国国君献公宏爱妃子骊姬。骊姬借机让晋献公封自己为夫人,还要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但献公原来的夫人生有申生和重耳二子,申生早被封为太子了,骊姬便害死了申生,追杀重耳。重耳在楚国国君帮助下,在外躲避十二年,幸保不死。楚王问重耳说:“你将来若能回国当了国君,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你什么贵重东西、奴隶、美好都有了,我能给你什么稀罕物呢?我若做了晋国君王,万一日后同你在战场上遭遇,就退避三舍作为回报吧。”后来重耳果然做了晋国国君,而且真同楚王在战场相遇了,重耳没食言,确实退避三会以报楚王!
第2个回答  2007-10-16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被奸人迫害于是被迫流亡国外
在离开晋国后,公子重耳生活很艰难,是楚庄王对他以礼相待。
重耳非常的感激。楚庄王问:“你若将来当上国君了,怎样报答我呢?”重耳说:“如果有一天,我们晋楚两国发生战争了,我退避三舍。”(当时一舍是30里,三舍就是90里了)。后来在晋楚争霸的时候,两军相遇,晋文公(重耳)命令军队后退90里,退到城濮这个地方。以兑现自己的承诺。正是由于晋军的后退90里,使得晋军避开了楚军的锋芒,最后诱敌深入,在城濮大败楚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第3个回答  2007-10-16
春秋时期,晋文公长年流亡在外,经过别国时,大家都不理他,而唯独只有当时的楚庄王对他是盛情款待。一天楚庄王问晋文公:“我帮了你,以后你该怎么报答我?”晋文公就说:“如果有一天我们两国发生战争,那我就命令我的军队后退三舍。”后来两国于城濮开战,而晋文公也实现了他的承诺,使军队后退三舍。此次战争经后来流传,从中衍变出“退避三舍”这个成语。
第4个回答  2007-10-20
都很经典!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