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理·据·章

如题所述

古人写作讲求义理、考据与辞章。所谓义理,乃文章主旨、灵魂、统帅或中心观点;所谓考据,乃证明观点或主旨的事实材料或理论依据;所谓辞章,即指用论据证明观点或用材料揭示主旨的方法与过程,辞章涉及结构思路和语言辞采两个方面。

如今,高考写作要想取得突破,必须在义理、考据和辞章这三方面下足功夫,下面仅以新近的语文高考作文模拟训练为例,分别从 概述材料、引用名言、提炼观点 等三个方面进行例举分析,希望对2022届参加高考的学子有所助益,能够心想事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新东方进行业务转型调整。11月初,董事长俞敏洪表示,将退租1500个教学点,为农村孩子捐献近八万套新课桌椅;不久后又宣布,新东方将成立大型农业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振兴乡村经济。

材料二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疫情防控物资紧缺,汽车民企比亚迪公司响应号召,迅速转产,进入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生产领域,公司创始人王传福集结3000多位工程师,亲自带队盯生产线,不到两周,比亚迪生产的防疫物资开始大批量进入防疫一线。

材料三 1931年,钱伟长以物理5分、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爆发九一八事变,钱伟长认识到中国科技水平落后,不能研发高科技武器,毅然决定转系进入物理系;后来留学回国,在火箭等领域为国家做出了伟大贡献。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开篇示例

1

当教培帝国黯然落幕, 俞敏洪 体面退场,心系乡村教育;当新冠病毒无情肆虐, 王传福 果断转产助力抗疫;当中国科技一穷二白, 钱伟长 毅然选择了转系。有一种转变,肩负使命,心存家国。

2

无论是 俞敏洪 的悲壮转型,还是 王传福 的迅速转产,或是 钱伟长 的毅然转系,都彰显了一个朴素的道理:伟大时代的召唤,是每个个体前进的号角。

3

俞敏洪 捐赠八万套桌椅,振兴乡村经济; 王传福 响应国家号召,进入防疫一线; 钱伟长 目睹国家贫弱,毅然决定转系……他们的事迹,连同他们的家国情怀,都令人感佩。

提示:简要概述材料,而非照抄材料,体现紧扣作文材料的意识,使文章成了有源之水,这样能大大降低偏题风险。

1

鲁迅曾说过: 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很多人都希望时代为他而生,很少想过他为时代而 变 。而教培界大亨俞敏洪、新能源汽车巨头王传福、大物理学家钱伟长,以自己的 一己之变 ,向我们展示了更高远的成功境界。

2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双减来袭,俞敏洪决定转型;新冠肆虐,王传福选择转产;国难当头,钱伟长毅然转系。他们的身姿确实“ 从容 ”,他们堪称时代风云里屹立的“ 劲松 ”。

3

戴望舒有一句经典的诗:“ 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家国同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道理并不高深。而俞敏洪、王传福、钱伟长都用切身行动,走上了与国同行的大道。

4

曹植有一句流传后世的诗: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国有召,我必应;国有需,我必行。而助力乡村经济的俞敏洪,转战抗疫一线的王传福,选择转系报国的钱伟长,都真正的把“ 国忧 ”放在重要的位置,然后作出了自己的转型和改变。

提示:以精致得当的名句开篇,可以使文章有新意有文采,但注意选取名句应和作文材料相切合,如果关联不大,要果断舍弃。

1

家国情怀,无疑是感召无数人的时代热词。而响应国家号召,适应时代发展的俞敏洪、王传福和钱伟长, 都以小我的转型,为家国情怀做出了极好的诠释。

2

有家有室,是中国人最质朴的愿景。而很多有情怀的人, 为国为民,维护“大家”,则成为这一愿景成为现实的重要保障 。俞敏洪、王传福和钱伟长,这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有着满满的情怀。

3

我们所处的时代,成功人士很多,但真正让人敬仰钦佩的,还是那些有责任意识,有使命担当的人。 而有一种责任,就是把国家需求放在首位,并愿意为之真心付出。

提示: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并迅速引述作文材料,使文章不蔓不枝,直截了当,迅速抓住阅卷老师的目光,注意审题要准确,观点才能切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