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管理好一家30人左右的小公司?

公司是一家从事电力工程的同时也做电力软件,人员职能复杂,基本上是一人多职,哪里有需要哪里去,公司的制度有,却执行不了,没人遵守,请问如何管理好这家公司

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多半不强,少数有眼光的员工除外,大部分员工只会看到自己一个月有多少薪水,而看不到让企业更强可以为自己一个月带来更多的薪水,他们认为,让企业变强,是老板考虑的事,这种想法也不完全错,因为在有些企业里,主人翁意识强的员工不受重视,主人翁意识弱的员工只会关注自己的切身利益,随着环境的影响,本来不懒散的员工,也会被这种环境把他们的“主人翁意识”磨掉,也会变得懒散起来,这样,企业就不会更好的发展;企业的利润就会不高;利润不高给员工的薪水就不会高;薪水不高,员工就没有积极性,就会更加“懒散”;员工懒散,就不会努力工作,企业就不会发展... ...(有点绕口)。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企业,多半会面临破产,员工们的损失不大,大不了跳槽。而老板的损失或许不可估计,公司破产,损失的不只是金钱,可能还有人脉,经营企业,人脉很重要。

说了利害关系,现在来谈谈对员工的管理,由于不了解贵企业的情况,所以我只好分情况来说:
小型企业是老板直接管理员工,“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这句话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过,一家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离不开好的制度,好的制度在于:
(1)赏罚分明;
(2)制度大于人情;
(3)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4)制度适用于任何人,老板也不能特殊化。
第(2)条和第(3)条是不是有点矛盾啊?呵呵...其实不然,给你举个例子:以前我上初中时,班主任让我们班委干部每天早上把7:40之后来的同学姓名记录下来,实行这个制度后,仍有不少同学迟到,我就根据“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原理,向班主任提了一个建议,给同学们宽限一点时间,但不是明着宽限,具体办法是,在班主任的“默许”下,我们私自把迟到的时间改为7:45,在这之后来的同学一律记录下来,表面上看,迟到的时间仍然为7:40,这5分钟就叫“小事讲风格”,而7:45之后就叫“大事讲原则”了。之后就很少有同学迟到了,如果班主任明着说把迟到的时间改为7:45,那效果就会不同了。
用制度套住员工(不是锁住),给员工留下一点“宽容”,他们会在放松的同时,遵守制度。
除了用制度外,培养员工们的“主人翁意识”也很重要,奖赏制度要明确,适度,经常开会,一定要把“主人翁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至于怎么灌输,根据贵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广开言路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要及时了解员工们的想法,家庭情况,最好记住每个人的生日,在他们生日时,给他们一份惊喜,或许员工会把企业当成“第二个家”来看。经常听听员工们的建议,可以发掘出更多的人才,让“主人翁意识”强的员工,更有积极性,“主人翁意识”弱的员工会增强这种意识。

再附送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管理,希望您以后能用上,呵呵

中、大型企业有个特点,那就是员工和老板很少沟通,甚至很少见面,自上而下的生疏,会导致沟通不便,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情况。如:人才的建议不能及时反映到老板那里去,因为还隔着主管和部门经理,沟通的不方便,会导致大的方针策略不能更好地实施。有句话叫“我下属的下属,不是我的下属”,这句话说的很好,也很适用。作为中、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总裁,您的下属就是部门经理们,您要做的是要像上面说的小型企业里,老板对待员工那样去对待部门经理,他们,再去管理员工。但您需要不定期地进行“基层调研”,虽然不是您的下属,但他们也是在为您工作。否则,会出现一种状况:员工们只关注自身利益,董事长只注重长远利益,长远利益不是每一个员工都看得到的,甚至有可能因为长远利益而影响员工的短期利益,即使长远利益远远大于短期利益。是的,身处不同的位置,看的就不一样,否则人人都能当董事长了,这种时候,沟通就成为关键,董事长、总裁和部门经理们,要努力让更多员工了解企业的状况,在实行长远利益方针时,一定要及时让员工们了解,这样,上下一致,企业的路就会越走越好。
上面说的制度和广开言路,也可以用在中、大型企业里,不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否则,一味的“教条主义”,反而会不好,破坏企业的和谐。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吧,希望您看过之后要根据贵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方法。最后祝您生意兴隆,发财。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02
以制度管人,以感情带人。明确岗位责任与完成标准。分工明确,不要参与对方岗位职责。建立可行的,适合自己的公司制度,让制度与绩效考核挂钩。如果你是领导应当记住一个词“财散人聚”,运用得好,会使公司快速发展!追问

我是领导的助理,帮领导监督制度的执行,想求个详细点的方案

追答

管企业,没有一个万能的方法。
无论企业大与小,都是人在做,所以管好人是根本,强管是没有用的,你能一天从早到晚跟着他吗?不现实。企业里最用心工作、最累的、最不需要管的人是谁?是老板!因为他最想把企业做好,所以要复制向老板一样用心做事业的人,这样就不用管了。怎么复制?“财散则人聚”!----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也是我自己的经验之谈,希望能给你帮助。
你可以参考一下尤登弘老师的讲课,那里有答案

第2个回答  2011-09-02
制度有了,是管理的第一步。关键是制度的执行和控制。从管理者的角度就是要加强控制力。
1、各部门领导带头。2、拟定检测标准,严格检查。3、制定奖惩措施。奖优罚劣。追问

二级难管三级,三级难管四级,一级很难监督啊

追答

管理的流程是上层管理中层(部门),中层管理基层(班组)。如果连自己的部署(下级)都管理不了,只能说明企业管理者是观念和能力的问题了。

第3个回答  2011-09-02
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像人生病一样,很多困扰你的都是些常见病、多发病,只要你手里有解决这些问题的管理文件集,这些问题就能被有效解决,而这个任务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和困难,只要你百度上查下“劳杰士劳动合同介绍”。这就是一个成熟的专为企业管理解决问题的文件集,简单到只需要你按部就班地操作就能成为企业管理专家。
第4个回答  2011-09-13
可以采用制度,管理,这两个字分开理解就是“管好理差”:制度中包括奖惩,包括感性和理性。另外,管好管理者很关键。因为提供的资料不多,无法深入,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
谈一一sqq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