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介绍下岳飞的传记

如题所述

1、宋史·岳飞传

《宋史》是由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的官修正史,《岳飞传》是其中一篇,属卷三百六十五列传第一百二十四,主要记录了岳飞及子岳云领兵抗金,精忠报国,最后却为奸臣所害的历史资料。集中反应了元朝的官方观点,给予岳飞以极高的评价。

2、岳飞传

《岳飞传》是2009年1月由谭数辉编写的通俗小说。主要讲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从一个贫家之子成长为一代名将,从精忠报国,到最后含冤屈死的悲壮生平。

3、《岳飞正传》

2005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伯星。

《岳飞正传》是一部历史小说,是历史人物创作的一个创新尝试。作者既对南宋整个形势有全面的了解,又对南宋的文物制度、社会生活有深入的研究。大者如每个人物的立场观点,小者如一地一物的名称考订,都仔细钻研,力求符合史实,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诚属难能可贵。同时,对人物情节的描写简洁、生动,文学语言的运用.颇具特色。 

扩展资料:

岳飞的一生: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

百度百科-岳飞传

百度百科-岳飞正传

百度百科-宋史·岳飞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7-24
岳飞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字鹏举。河北(宋时指黄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军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 ,袭扰金军 ,多次获胜 ,并收复建康 ,升任通泰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镇压洞庭湖地区的杨幺农民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 ,提 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 , 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按照其连结河朔进军中原的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之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 、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致使岳飞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早年】
岳飞少年时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从军】
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抚刘韐招募“敢战士”,19岁的岳飞从军成为其部下。但不久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3]。

1124年冬,再次投军,被分配到河东路平定军(治平定,今山西省平定县)

【靖康之变】
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3]。补“从九品承信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儒略历1127年1月15日),宋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康王命武显大夫陈亨伯任元帅府的都统制,其下编组为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就是刘浩。岳飞属刘浩的前军。

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急救援被困在开封的宋钦宗。岳飞属前军编制,奉命带领三百名骑兵,南下前往大名府魏县李固渡侦察,在侍御林率所部打败一队金军,杀死敌方一名将领,因功升“正九品成忠郎”。但因岳飞的曾祖父名岳成,为避讳改为“寄理保义郎”。正九品的保义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衔,便与成忠郎同阶。

康王赵构先派刘浩领兵南下浚州和滑州,去解开封之围。在刘浩全部前军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飞又奉命率一百名骑士到滑州侦察,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开封府的地界。当宋军回归时,在黄河冻冰之上同金兵发生遭遇战。岳飞劈杀一个金将,将金军杀退,因此升“从八品秉义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泽承担了救援开封的重任,而大元帅赵构仅分给他一万兵力,分成前、后、中、左、右五军。陈亨伯任都统制,兼领中军。岳飞在前军,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6]。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接连同金军打了十三仗,每战皆捷[7]。在正月的一次战斗中,岳飞射死金军两个执旗者,在率领骑兵突击敌人后又掳获一批军械。因此升为“正八品修武郎”。

金太宗天会五年二月丙寅日(儒略历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为庶人,北宋灭亡。

天会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岳飞所在的宗泽前军进驻广济军定陶县的柏林镇[8]后,元帅府又命令他改隶黄潜善,而取消宗泽对此军的指挥权。当时元帅府已有八万兵力。其中归宗泽指挥的只有二万六千人,而归黄潜善指挥的却有三万六千人[9]。

天会五年三月丁酉日(儒略历1127年4月20日),金太宗下诏立宋太宰张邦昌为傀儡“大楚”皇帝。但伪楚政权无法维持下去,张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玺送到济州,奉迎康王赵构为帝。

天会五年四月庚辰日(儒略历1127年6月2日),宋康王赵构离开济州,前往南京应天府。出发之前,元帅府所属五军被重新编组,其中张俊任中军统制,刘浩任中军副统制[10]。岳飞作为中军的一名偏裨武将,随同大队护送这位行将登基的康王前往应天府。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儒略历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

岳飞自归入黄潜善军中后,因为接连几个月无仗可打便上书赵构求战。黄潜善和汪伯彦看到岳飞的上书,批示“小臣越职,非所宜言”[11],并严厉惩罚岳飞,将他革掉官职,削除军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又很快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间),张所命王彦任都统制,率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将前去收复卫州等地。随即张所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成为孤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今河南新乡市)的石门山,为集结金军所包围,因此谨慎出战。时年24岁的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但马上遭到集结而来的金军部队攻击,王彦部溃散。王彦收拾残部退守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西山,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是谓“八字军”,后来发展到数万人,收复数百里的地方。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没有成功[12]。岳飞则率残部在太行山区转战一段时间,听到八字军壮大的消息后,前住王彦的山寨叩门谢罪,希望重归王彦军。但王彦对岳飞说:“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既没有追究岳飞,也没有接纳岳飞。

【宗泽部下】
宋朝主战派的首领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主战派的首领。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13]。宗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南下东京开封投奔宗泽。东京留守司的官员查究岳飞脱离王彦节制的经过,按规定[14]建议宗泽对岳飞军法从事。宗泽考虑到河北招讨使张所贬谪后北方宋军的混乱情况和岳飞离开王彦后一路所立之战功,决定将岳飞留在军中,降官为“从八品秉义郎”以示惩诫[15]。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又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16]。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17],告诫他“汝罪当死,吾释不问,当今为我立功。往视敌势,毋得轻斗。”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回东京开封府后,被宗泽升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18]。

就在从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8年末到1128年初)的这段时间里,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此时前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已经病死,东路由“三太子”完颜宗辅和元帅左监军完颜昌统领,“四太子”完颜宗弼率兵向开封东面进逼;西路由完颜娄室和完颜杲(撒离喝)率领,攻打陕西;中路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和元帅右监军完颜希尹指挥,作为主攻部队取西京河南府,又占领郑州,在开封西面和宗泽所率的东京留守司军对阵,完颜宗翰又命部将完颜银术可与完颜拔离速、赛里、萨谋鲁、耶律马五、沙古质等分兵继续南下,企图从南面包抄[19]。在开封及附近的州县,宋、金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尽管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四面受敌,但宗泽坐镇留守司从容地调动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20]。岳飞从正月开始,参加了的开封北面门户滑州一带的战事,接连在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卫州汲县西的黑龙潭[21]等地获胜。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1]。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彦、马扩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22]:

王彦军自滑州渡黄河,直取怀州、卫州、浚州、相州等;
马扩军由大名府攻打洺州、庆源府和真定府;
杨进、李贵、王善、丁进等部队分头并进,河北、河东山水寨、燕、云地区的民间抗金武装也约定时日起事。
但很不幸的是,宗泽于建炎二年七月初(1128年8月)病逝,其副手杜充接任东京留守。

岳飞按照宗泽生前的部署[23],率领毕进等部将,随同宗泽助手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于建炎二年七月十五日进驻西京河南府,负责保护那里的北宋皇陵[24]。八月(1128年9月),闾勍命岳飞再去汜水关御敌。岳飞又大胜来犯金军,以功转“从七品武功郎”,升至诸司副使的最高一阶。建炎二年岁末,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离开闾勍返回开封。

【杜充部下】
岳飞返回开封后,杜充立即命令岳飞去消灭张用等部。张用是岳飞的汤阴同乡,曾当过汤阴的“弓手”(类似今之巡警),并和曹成、李宏、马友绍等是拜把兄弟,有几万兵力,王善部也从一旁保护。岳飞以“兵寡不敌”为理由,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27]。岳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前科教训,无法抗命,只能以不到千人的部众击退张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围,以功升“正七品诸司正使武经大夫”。接着,岳飞又奉命解救盗匪杜叔五、孙海包围的东明县(今河南兰考县北),活捉了两个匪首,升“转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王善、张用退兵后,转攻淮宁府(治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久攻不下,便引军离去。岳飞再去救援淮宁府,与王善军战于清河,俘虏孙胜、孙清等,因功双升“转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岳飞于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刚回到开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但无用,又由于脱离王彦的教训不能违抗上级,只能随杜充南下。

宋廷却认为杜充“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任命杜充任同知枢密院事,官至执政。杜充推辞,宋高宗又破格任命杜充为右相,官职仅在左相之下,杜充才上任并兼江、淮宣抚使镇守建康[29]。

金国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完颜宗弼兵分两路,西路由完颜拔离速、完颜豰英、耶律马五率领,十月由黄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带[30];东路则由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十一月,杜充的水军进攻割据一方的李成,金军支援李成掳获宋军大量船舰[31]。完颜宗弼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的采石渡和慈湖不果后,转道建康西南的马家渡[32]渡过长江进入江南。

杜充自己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泣谏:“勍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但也无济于事。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只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𤫉的一万三千人策应。十一月二十日(儒略历1130年1月1日),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王伯龙部对阵,但王𤫉先临阵逃跑,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只有岳飞力战,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33]

杜充本人接到马家渡的败报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丁卯(儒略历1130年1月4日)率亲兵三千弃城逃到江北的真州,旋即被完颜宗弼劝降投靠金国[34]。宋高宗得知杜充不战而降,哀叹“朕待充自庶拜相,可谓厚矣,何故至是?”[35],难过得“不食者累日”[36]。

【成立岳家军】
完颜宗弼占领建康府后,只派萧斡里也和张真奴领数千人留守,自己则亲率主力追赶宋高宗。十二月初(1130年1月),完颜宗弼经广德军、湖州安吉县攻向临安府,宋高宗逃到明州。完颜宗弼占领临安府后,命令斜卯阿里和乌延蒲卢浑带四千轻骑急攻明州,追击宋高宗,宋高宗再从明州乘船经海上逃到温州避难[37]。

张俊在明州以优势兵力杀金军中的近千名签军[38][39],取得“明州大捷”[40]。完颜宗弼派兵增援,张俊带领明州城内大部分百姓撤离。

完颜宗弼占领明州后,无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劫掠一番决定撤兵。金军利用大运河,将劫掠所获用船运往北方,一路攻破秀州、平江府、常州,准备自镇江府北渡。三月,完颜宗弼被韩世忠所部八千余人在黄天荡拦截,被困四十日。因为有汉奸献策,金军掘通河道将船队经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长江江面。韩世忠赶去攻击,却被金军的火箭击退。

岳飞在此间带领东京留守司军的残部转战广德军,六战皆捷,俘虏王权等伪军将领四十多名。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兴知县钱谌(chén,作姓时读shèn,zhōng)通知岳飞说县里的存粮够一万人吃十年,欢迎他率军保护县境。二月,岳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41]。在宜兴,岳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伪军。岳飞自己就是河北人,平等对待河北、河东等地的签军。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三月,金军在劫掠秀州和平江府之后,攻向常州。常州知州周杞探知这一情况,派赵九龄(是曾经在张所的河北招抚司里和岳飞共事过的熟人)到宜兴县请岳飞前来镇守常州。但在岳飞启程之前,周杞已经紧随赵九龄也来到了宜兴县,放弃了常州城。岳飞与周杞、赵九龄一起带兵北进,前后四战,夺回常州。又尾随追袭于镇江府东边,再捷。此时,原杜充手下的统制、现已成为割据一方的盗匪的戚方攻陷了广德军,岳飞忙赶回宜兴县,带一千多骑兵赴广德军,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

宋高京已从海上逃回越州,任命张俊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要收复建康。张俊自己的部队是宋高宗原来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嫡系部队,他只派岳飞统率的原宗泽、杜充的东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队当前锋去攻打金兵镇守的建康府。四月二十五日,岳飞在位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斩得耳戴金、银环的女真人头一百七十五级[39],活捉女真军、渤海军和汉儿签军四十五人。五月初,岳飞到达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头山扎营,夜里令百人敢死队穿黑衣混入金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杀伤。

完颜宗弼于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里的龙湾镇(靖安镇,静安)。岳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颜宗弼从龙湾撤退到长江对岸的真州六合县宣化镇。岳飞追至龙湾镇,实现了四年前“靖康之难”前一年金国第一次伐宋时西军老将种师道的“(江河)半渡邀击金军”的遗愿,完全消灭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军。金军损失惨重,女真人被斩的“秃发垂环者之首无虑三千人”,千夫长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级军官被俘,其中仅在龙湾镇一地就俘获包括八名女真人在内金兵三百多人[42][39]。韩世忠和岳飞给予金军重创,以至完颜宗弼回到北方见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诉以过江艰危”[43],这一年金国皇太弟完颜斜也死时的遗嘱里也对南宋迅速增长的战力表示忧虑:“吾大虑者,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44][45]

完颜宗弼北逃至淮西,宋军遂复建康,但杜充的无德无能和金军的残暴已经在当时拥有近二十万人口的建康留下了毁灭性烙印。除有大批人口被金兵俘虏过江之外,这以后的两年内,人们收拾和掩埋残缺不全的尸骨,达七、八万件[46]。

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这些战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岳飞先见到了上司张俊,张俊通知岳飞朝廷要派他镇守江南东路的饶州(今江西波阳县),岳飞认为这样不妥而上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宋高宗嘉纳。

范宗尹向宋高宗推荐岳飞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辞谢,改命为淮南东路一重难任使。这时金军攻楚州,宋高宗诏张俊援之。张俊自己的部队是宋高宗原来的兵马大元帅府的嫡系部队,推辞不去,又派岳飞统率的原东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队当前锋去,并命令刘光世出兵援岳飞。岳飞屯三墩,不久到达承州,三战三捷,杀高太保,俘女真酋长七十余人。但刘光世等皆未跟进,岳飞此时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岳家军”,师孤力寡无法救楚州。宋高宗诏岳飞还守通州、泰州,有旨可守就守,如不可守,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即可。岳飞以泰州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大败进攻的金军。这以后,岳飞才拥有了人马万余,着手建立所谓的“岳家军”。

绍兴元年(1130年)七月,宋廷因原有的正规军“禁兵”已被战乱打散,重新编组新的正规军。将张俊所部组建为“神武右军”,韩世忠所部组建为“神武左军”,两人均为都统制[47]。王𤫉所部组建为“神武前军”,陈思恭所部组建为“神武后军”,两人均为统制。岳家军在张俊所部,军号定名为“神武右副军”,岳飞为统制,屯驻洪州。原神武右副军统制颜孝恭的兵马拨属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司,空缺由岳飞填补[48]。十月,宋廷又将岳飞武官虚衔升为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为从五品的遥郡观察使。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因镇压福建范汝为之乱不力而被削职[49],岳飞的“神武右副军”改名为“神武副军”,并升迁为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末,岳飞被任命为知州、兼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统率军马前往潭州[50]。二月,主战派头号人物李纲被起用为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岳飞等将领划入李纲部下[51],讨伐湖东路的盗匪曹成。当时岳家军的兵力为一万二千余人,岳飞以二千人驻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以其余的一万多人进攻曹成的部队[52]。战斗中岳家军尽占优势,但曹成部下悍将杨再兴骁勇异常,先是攻入岳家军第五正将韩顺夫的营地,将韩砍折一臂而死,后又杀死了岳飞的胞弟岳飜。但杨再兴最终被岳家军俘虏,被岳飞收服而成为日后岳家军的著名悍将之一。李纲称赞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决为中兴名将”。闰六月,岳飞升三官为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仍属从五品[53]。讨伐曹成后,岳家军兵力增一倍,达二万三千到四千人左右,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军相差不多[54]。

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岳飞第二次朝见宋高宗。宋高宗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绣成一面战旗,命岳飞在用兵行师时作为大纛。又任命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将驻守蕲州的统制李山,屯扎江州的统制傅选两支部队并入岳家军[55],将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务并入岳飞的防区。岳家军的军号也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但岳飞的官衔却由都统制改回统制[56],这是因为他的资历尚浅,还不能和“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相比。

【第一次北伐】
绍兴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军统制、襄阳府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兼襄阳知府李横和随州知州李道联合伊阳县风牛山寨的翟琮北伐伪齐刘豫。伪齐部队纷纷倒戈,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106]。李横和牛皋、彭玘等克复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市)、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张玘、董贵、赵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处决了盗掘宋朝皇陵的伪齐河南尹孟邦雄。但刘豫马上向金军求援。三月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会合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西北牟施冈同宋军会战。李横、牛皋等军被金方重铠铁浮图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翟琮的伊阳县风牛山寨大本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等地相继被金军攻占陷落,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伪齐的李成、许约等联络割据洞庭湖的杨幺、黄诚叛军,约定来年六月间南北夹攻,伪齐军和杨幺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107]。

败逃到长江一带的宋军中,李道、牛皋等屡次申状岳飞和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赵鼎,“乞听岳飞节制”。宋廷于是将牛皋、董先共一千余人以及李道等部并入岳家军,张玘也拨归岳飞统辖;翟琮改任江南东路兵马钤辖,独立成军;李横和岳飞基本同级别,不愿隶属岳飞,其一万五千人马改隶官职更高的张俊。

绍兴四年(1134年),为击败伪齐军和杨幺军的合兵计划,岳飞决定先打李成、后打杨幺,“先襄汉,襄汉既复,李成丧师而逃,杨幺失援矣。第申严下流之兵以备之,然后鼓行。”朝廷里,宰相朱胜非支持这一作法:“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刚从江南西路调任政府参知政事的赵鼎也支持岳飞:“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108]而惟独签书枢密院事徐俯却反对委派岳飞出兵[109],戍守淮南西路的刘光世也要求代替岳飞“措置荆襄”[110]。最后宋廷决定由岳家军出兵收复襄汉,刘光世军增援,王𤫉军牵制洞庭湖的杨幺军。宋廷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在他的制置使官职上添入“兼制置荆南、鄂、岳”的加衔,岳家军里增加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部约一千九百人,崔邦弼部三千人,以及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岳家军当时用于进攻襄汉六郡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由于再败对战局有重大影响,南宋朝廷非常看重这次岳飞的出征。出师前,赵鼎又生怕岳飞有失,上奏高宗:“陛下渡江以来,每遣兵将,止是讨荡盗贼,未尝与敌国交锋。(岳)飞之此举,利害甚重,或少有蹉跌,则使伪境益有轻慢朝廷之意。”为了使岳飞之“将佐竭力奋死”,“以济事功”,宋高宗亲自手诏,称岳飞曾保奏王贵、张宪和徐庆三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理宜先有以旌赏之”,给王贵等三人颁赐捻金线战袍各一领,金束带各一条。宰相朱胜非遣使通知岳飞,只要得胜即授予他节度使的头衔。宋高宗又特令张俊的神武右军和杨沂中的神武中军分别甄选战马各一百匹拨给岳家军,并在岳飞的制置使官衔上又增加“兼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的加衔。岳家军自鄂州渡江攻郢州,岳飞在江心对幕僚们发誓:“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岳家军开到郢州城下。伪齐郢州知州荆超和长寿知县刘楫率一万多人马守城,拒绝投降。由于后勤供应有困难,岳家军的军粮不过两餐饭,但岳飞却说:“可矣,吾以翌日巳时破贼!”六日黎明,岳家军开始总攻。荆超投崖自杀,刘楫被活捉后斩首,伪齐守军被杀达七千人。

然后岳家军分兵两路,张宪和徐庆率军往东北去进攻随州,岳飞率主力往西北主攻伪齐大将李成驻守的襄阳府。李成不战而逃,五月十七日,岳飞占领襄阳[111]。而另一边,伪齐随州知州王嵩坚守不出,张宪和徐庆连攻数日不果,牛皋自告奋勇,只带三日口粮领兵支援张宪和徐庆。五月十八日,三日粮食尚未吃完,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军攻下随州城,其中十六岁的岳云使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攻上城头。五千伪齐军被歼灭,王嵩被俘并被押赴襄阳府处斩[112]。

和前一年(1133年)对付李横北伐一样,刘豫急忙调度兵力并请来一部分金兵,集结在邓州东南的新野市、龙陂、胡阳、随州的枣阳县(今湖北枣阳市)以及唐州、邓州[113],加上李成逃到新野的部队,号称三十万大军。岳飞命统制王万和荆南府镇抚使司统制辛太守住清水河,引诱伪齐军进攻。辛太怯战,竟私自逃往峡州宜都县(今湖北枝城市)[114]。 六月五日,王万军与伪齐军交战后,岳飞亲率主力夹攻,击败了李成军。第二天,李成又列阵求战,却犯了刘邦在彭城之战中犯的战术错误,被岳飞看出破绽。对于王贵、牛皋等将的请战,岳飞说:“且止,此贼屡败吾手,吾意其更事颇多,必差练习,今其疏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险,骑兵之利在平旷;成乃左列骑兵于江岸,右列步卒于平地,虽言有众十万,何能为!”岳飞举鞭对王贵说:“尔以长枪步卒,由成之右击骑兵。”又对牛皋说:“尔以骑兵,由成之左击步卒。”和刘邦在彭城之战的败局相似,李成的前列骑兵溃散之后,将后列骑兵挤入水中淹死,军队崩溃一败涂地。李成一军元气大伤,后来再也没能反攻襄阳府。[115]

刘豫不断火急向金国求援,但是完颜宗弼刚刚在三月被吴玠一军在仙人关大败,金军主力损折很大,元气未复。又恰逢盛夏,女真人不耐酷热,正在北方避暑。于是只派了一员史书上未记录姓的、名叫刘合孛堇的二等战将,会合李成,拼凑了陕西和河北签军数万,在邓州西北扎了三十多个营寨防守。[116]

在备办粮草准备了一个多月以后,王贵和张宪分别率军从光化路和横林路向邓州挺进。七月十五日,王贵和张
第2个回答  2007-07-24
宋 岳飞(1103~1142)
字鹏举,相州汤阴人(河南),为宋朝名将。事母至孝,家贫力学。其母亲在他背上刺「精忠报国」四字,岳飞以此为一生处世的准则。北宋宣和中,以敢战士应募,隶留守宗泽部下,屡破金兵,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赐之。又破李成,平刘豫,斩杨么,累官至太尉,授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

公元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进,攻陷建康,岳飞坚持抵抗,于次年收复建康大破金兵「拐子兵」于郾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两河(淮河、黄河)义军纷起响应,复欲进军朱仙镇,惜宰相秦桧力主和,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还,诬以「莫须有」的罪名而死于狱。

岳飞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非常害怕「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有《岳武穆集》。
精忠报国----民族英雄岳飞纪念馆
姓名:岳飞
别名:字鹏举,谥武穆
生辰:1103年3月13日(农历2月15日)
民族:汉
忌日:1142年1月27日(农历12月29日)
籍贯:相州汤阴
地区:相州汤阴
国家:南宋
职业: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信仰:精忠报国

详细的:
岳飞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汉族英雄。字鹏举。河北(宋时指黄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汤阴(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军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 ,袭扰金军 ,多次获胜 ,并收复建康 ,升任通泰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收复六郡,因功授清远军节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镇压洞庭湖地区的杨幺农民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 ,举兵奇袭刘豫军 ,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河南嵩县),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飞乘金朝废除刘豫之机 ,提 出举兵收复中原的主张 , 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议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桧拒绝。十年,完颜宗弼毁约南进。岳飞按照其连结河朔进军中原的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颍昌之战中大破金军精骑,击败金军主力。正当岳飞行将渡河时,高宗 、秦桧却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回师,致使岳飞恢复中原的计划功败垂成。次年,回临安,被解除兵权,改授枢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 。其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也惨遭杀害 。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谥武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改谥忠武。

【早年】
岳飞少年时丧父,由母亲养育成人。传说其母透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曾经拜周侗为师学习武艺。且喜欢看《左氏春秋》、《孙子兵法》。

【从军】
宣和四年(1122年)冬,真定宣抚刘韐招募“敢战士”,19岁的岳飞从军成为其部下。但不久因父亲岳和病故,回到家乡汤阴县[3]。

1124年冬,再次投军,被分配到河东路平定军(治平定,今山西省平定县)

【靖康之变】
1126年冬,岳飞在相州城第三次投军,归刘浩军中[3]。补“从九品承信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初一壬戌日(儒略历1127年1月15日),宋康王赵构接到宋钦宗的蜡书,在相州开河北兵马大元帅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陈亨伯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康王命武显大夫陈亨伯任元帅府的都统制,其下编组为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就是刘浩。岳飞属刘浩的前军。

按蜡书的命令,康王元帅府的任务是火急救援被困在开封的宋钦宗。岳飞属前军编制,奉命带领三百名骑兵,南下前往大名府魏县李固渡侦察,在侍御林率所部打败一队金军,杀死敌方一名将领,因功升“正九品成忠郎”。但因岳飞的曾祖父名岳成,为避讳改为“寄理保义郎”。正九品的保义郎比成忠郎低一官,但加上“寄理”一衔,便与成忠郎同阶。

康王赵构先派刘浩领兵南下浚州和滑州,去解开封之围。在刘浩全部前军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飞又奉命率一百名骑士到滑州侦察,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开封府的地界。当宋军回归时,在黄河冻冰之上同金兵发生遭遇战。岳飞劈杀一个金将,将金军杀退,因此升“从八品秉义郎”。

靖康元年十二月下旬(1127年1月下旬),宗泽承担了救援开封的重任,而大元帅赵构仅分给他一万兵力,分成前、后、中、左、右五军。陈亨伯任都统制,兼领中军。岳飞在前军,这是他初次成为宗泽的部将[6]。宗泽率部众进军开德府,接连同金军打了十三仗,每战皆捷[7]。在正月的一次战斗中,岳飞射死金军两个执旗者,在率领骑兵突击敌人后又掳获一批军械。因此升为“正八品修武郎”。

金太宗天会五年二月丙寅日(儒略历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为庶人,北宋灭亡。

天会五年二月(1127年3月末),岳飞所在的宗泽前军进驻广济军定陶县的柏林镇[8]后,元帅府又命令他改隶黄潜善,而取消宗泽对此军的指挥权。当时元帅府已有八万兵力。其中归宗泽指挥的只有二万六千人,而归黄潜善指挥的却有三万六千人[9]。

天会五年三月丁酉日(儒略历1127年4月20日),金太宗下诏立宋太宰张邦昌为傀儡“大楚”皇帝。但伪楚政权无法维持下去,张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玺送到济州,奉迎康王赵构为帝。

天会五年四月庚辰日(儒略历1127年6月2日),宋康王赵构离开济州,前往南京应天府。出发之前,元帅府所属五军被重新编组,其中张俊任中军统制,刘浩任中军副统制[10]。岳飞作为中军的一名偏裨武将,随同大队护送这位行将登基的康王前往应天府。

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儒略历1127年6月12日),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

岳飞自归入黄潜善军中后,因为接连几个月无仗可打便上书赵构求战。黄潜善和汪伯彦看到岳飞的上书,批示“小臣越职,非所宜言”[11],并严厉惩罚岳飞,将他革掉官职,削除军籍。

建炎元年八月(1127年9月),岳飞北上,入河北招讨使张所军中,借补“正八品修武郎”,充中军统领。张所很赏识岳飞,又很快升岳飞为“从七品武经郎”、任统制。建炎元年九月中旬(1127年10月间),张所命王彦任都统制,率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将前去收复卫州等地。随即张所因从前曾弹劾黄潜善而被贬逐岭南,河北西路招抚司撤销,王彦一军成为孤军。

王彦驻军卫州新乡县(今河南新乡市)的石门山,为集结金军所包围,因此谨慎出战。时年24岁的岳飞有些年少气盛,责备王彦胆怯:“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率领部下擅自出战,攻占新乡县。但马上遭到集结而来的金军部队攻击,王彦部溃散。王彦收拾残部退守卫州共城县(今河南辉县)西山,为了表达自己的决心,王彦和他的部属们都在脸部刺上“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是谓“八字军”,后来发展到数万人,收复数百里的地方。金军屡次进行围剿都没有成功[12]。岳飞则率残部在太行山区转战一段时间,听到八字军壮大的消息后,前住王彦的山寨叩门谢罪,希望重归王彦军。但王彦对岳飞说:“汝罪当诛,然汝去吾已久,乃能束身自归,胆气足尚也。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既没有追究岳飞,也没有接纳岳飞。

【宗泽部下】
宋朝主战派的首领李纲罢相后,东京开封府的留守宗泽就事实上成为主战派的首领。宗泽和北方的民间自发抗金武装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收编了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13]。宗泽委任王彦为“制置两河军事”。岳飞和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南下东京开封投奔宗泽。东京留守司的官员查究岳飞脱离王彦节制的经过,按规定[14]建议宗泽对岳飞军法从事。宗泽考虑到河北招讨使张所贬谪后北方宋军的混乱情况和岳飞离开王彦后一路所立之战功,决定将岳飞留在军中,降官为“从八品秉义郎”以示惩诫[15]。

建炎元年十二月(1128年1月),金军又南侵进犯孟州汜水关[16]。宗泽即派岳飞为踏白使[17],告诫他“汝罪当死,吾释不问,当今为我立功。往视敌势,毋得轻斗。”让他率领五百骑兵前往侦察。岳飞在汜水关一带击败金军,回东京开封府后,被宗泽升为统领,不久又提升为统制[18]。

就在从建炎元年冬到二年春(1128年末到1128年初)的这段时间里,金国分兵三路全军出动。此时前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已经病死,东路由“三太子”完颜宗辅和元帅左监军完颜昌统领,“四太子”完颜宗弼率兵向开封东面进逼;西路由完颜娄室和完颜杲(撒离喝)率领,攻打陕西;中路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和元帅右监军完颜希尹指挥,作为主攻部队取西京河南府,又占领郑州,在开封西面和宗泽所率的东京留守司军对阵,完颜宗翰又命部将完颜银术可与完颜拔离速、赛里、萨谋鲁、耶律马五、沙古质等分兵继续南下,企图从南面包抄[19]。在开封及附近的州县,宋、金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尽管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四面受敌,但宗泽坐镇留守司从容地调动军队部署战斗,使金军无力攻下开封。正月里,开封市民甚至一如往时张灯结彩[20]。岳飞从正月开始,参加了的开封北面门户滑州一带的战事,接连在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卫州汲县西的黑龙潭[21]等地获胜。

建炎二年四月(1128年5月)以后,天气开始炎热,金军撤退,宗泽准备北伐[1]。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宗泽和王彦、马扩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计划[22]:

王彦军自滑州渡黄河,直取怀州、卫州、浚州、相州等;
马扩军由大名府攻打洺州、庆源府和真定府;
杨进、李贵、王善、丁进等部队分头并进,河北、河东山水寨、燕、云地区的民间抗金武装也约定时日起事。
但很不幸的是,宗泽于建炎二年七月初(1128年8月)病逝,其副手杜充接任东京留守。

岳飞按照宗泽生前的部署[23],率领毕进等部将,随同宗泽助手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于建炎二年七月十五日进驻西京河南府,负责保护那里的北宋皇陵[24]。八月(1128年9月),闾勍命岳飞再去汜水关御敌。岳飞又大胜来犯金军,以功转“从七品武功郎”,升至诸司副使的最高一阶。建炎二年岁末,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离开闾勍返回开封。

【杜充部下】
岳飞返回开封后,杜充立即命令岳飞去消灭张用等部。张用是岳飞的汤阴同乡,曾当过汤阴的“弓手”(类似今之巡警),并和曹成、李宏、马友绍等是拜把兄弟,有几万兵力,王善部也从一旁保护。岳飞以“兵寡不敌”为理由,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岳飞出兵[27]。岳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前科教训,无法抗命,只能以不到千人的部众击退张用、王善部,解了杜充之围,以功升“正七品诸司正使武经大夫”。接着,岳飞又奉命解救盗匪杜叔五、孙海包围的东明县(今河南兰考县北),活捉了两个匪首,升“转武略大夫”、借英州刺史。王善、张用退兵后,转攻淮宁府(治宛丘,今河南淮阳县)久攻不下,便引军离去。岳飞再去救援淮宁府,与王善军战于清河,俘虏孙胜、孙清等,因功双升“转武德大夫”,真授英州刺史。

岳飞于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刚回到开封,就接到杜充的命令要撤往建康府。岳飞苦劝:“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但无用,又由于脱离王彦的教训不能违抗上级,只能随杜充南下。

宋廷却认为杜充“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任命杜充任同知枢密院事,官至执政。杜充推辞,宋高宗又破格任命杜充为右相,官职仅在左相之下,杜充才上任并兼江、淮宣抚使镇守建康[29]。

金国由元帅左监军完颜昌领军进攻淮南,而由完颜宗弼领军直接进攻江南。完颜宗弼兵分两路,西路由完颜拔离速、完颜豰英、耶律马五率领,十月由黄州渡江屠洪州,劫掠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一带[30];东路则由完颜宗弼亲自率领,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十一月,杜充的水军进攻割据一方的李成,金军支援李成掳获宋军大量船舰[31]。完颜宗弼在攻打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的采石渡和慈湖不果后,转道建康西南的马家渡[32]渡过长江进入江南。

杜充自己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泣谏:“勍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但也无济于事。听到金军渡江的消息后,杜充只派都统制陈淬率岳飞、戚方等将官统兵二万奔赴马家渡,又派王𤫉的一万三千人策应。十一月二十日(儒略历1130年1月1日),陈淬率军力战,岳飞率右军和金国汉军万夫长王伯龙部对阵,但王𤫉先临阵逃跑,陈淬战死,诸将皆溃,只有岳飞力战,整军退屯建康东北的钟山。[33]

杜充本人接到马家渡的败报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丁卯(儒略历1130年1月4日)率亲兵三千弃城逃到江北的真州,旋即被完颜宗弼劝降投靠金国[34]。宋高宗得知杜充不战而降,哀叹“朕待充自庶拜相,可谓厚矣,何故至是?”[35],难过得“不食者累日”[36]。

【成立岳家军】
完颜宗弼占领建康府后,只派萧斡里也和张真奴领数千人留守,自己则亲率主力追赶宋高宗。十二月初(1130年1月),完颜宗弼经广德军、湖州安吉县攻向临安府,宋高宗逃到明州。完颜宗弼占领临安府后,命令斜卯阿里和乌延蒲卢浑带四千轻骑急攻明州,追击宋高宗,宋高宗再从明州乘船经海上逃到温州避难[37]。

张俊在明州以优势兵力杀金军中的近千名签军[38][39],取得“明州大捷”[40]。完颜宗弼派兵增援,张俊带领明州城内大部分百姓撤离。

完颜宗弼占领明州后,无法活捉逃到海上的宋高宗,劫掠一番决定撤兵。金军利用大运河,将劫掠所获用船运往北方,一路攻破秀州、平江府、常州,准备自镇江府北渡。三月,完颜宗弼被韩世忠所部八千余人在黄天荡拦截,被困四十日。因为有汉奸献策,金军掘通河道将船队经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长江江面。韩世忠赶去攻击,却被金军的火箭击退。

岳飞在此间带领东京留守司军的残部转战广德军,六战皆捷,俘虏王权等伪军将领四十多名。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宜兴知县钱谌(chén,作姓时读shèn,zhōng)通知岳飞说县里的存粮够一万人吃十年,欢迎他率军保护县境。二月,岳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41]。在宜兴,岳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伪军。岳飞自己就是河北人,平等对待河北、河东等地的签军。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三月,金军在劫掠秀州和平江府之后,攻向常州。常州知州周杞探知这一情况,派赵九龄(是曾经在张所的河北招抚司里和岳飞共事过的熟人)到宜兴县请岳飞前来镇守常州。但在岳飞启程之前,周杞已经紧随赵九龄也来到了宜兴县,放弃了常州城。岳飞与周杞、赵九龄一起带兵北进,前后四战,夺回常州。又尾随追袭于镇江府东边,再捷。此时,原杜充手下的统制、现已成为割据一方的盗匪的戚方攻陷了广德军,岳飞忙赶回宜兴县,带一千多骑兵赴广德军,但戚方已西去攻打宣州。

宋高京已从海上逃回越州,任命张俊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要收复建康。张俊自己的部队是宋高宗原来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嫡系部队,他只派岳飞统率的原宗泽、杜充的东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队当前锋去攻打金兵镇守的建康府。四月二十五日,岳飞在位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斩得耳戴金、银环的女真人头一百七十五级[39],活捉女真军、渤海军和汉儿签军四十五人。五月初,岳飞到达清水亭以西十二里的牛头山扎营,夜里令百人敢死队穿黑衣混入金营中扰之,金兵惊,自相攻击杀伤。

完颜宗弼于五月十日退到建康城西北十五里的龙湾镇(靖安镇,静安)。岳飞以骑三百、步兵二千驰至新城,大破之。五月十一日,完颜宗弼从龙湾撤退到长江对岸的真州六合县宣化镇。岳飞追至龙湾镇,实现了四年前“靖康之难”前一年金国第一次伐宋时西军老将种师道的“(江河)半渡邀击金军”的遗愿,完全消灭了留在南岸的所有金军。金军损失惨重,女真人被斩的“秃发垂环者之首无虑三千人”,千夫长留哥等二十多名高级军官被俘,其中仅在龙湾镇一地就俘获包括八名女真人在内金兵三百多人[42][39]。韩世忠和岳飞给予金军重创,以至完颜宗弼回到北方见到熟人就“相持泣下,诉以过江艰危”[43],这一年金国皇太弟完颜斜也死时的遗嘱里也对南宋迅速增长的战力表示忧虑:“吾大虑者,南宋近年军势雄锐,有心争战。”[44][45]

完颜宗弼北逃至淮西,宋军遂复建康,但杜充的无德无能和金军的残暴已经在当时拥有近二十万人口的建康留下了毁灭性烙印。除有大批人口被金兵俘虏过江之外,这以后的两年内,人们收拾和掩埋残缺不全的尸骨,达七、八万件[46]。

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这些战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岳飞先见到了上司张俊,张俊通知岳飞朝廷要派他镇守江南东路的饶州(今江西波阳县),岳飞认为这样不妥而上奏:“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仍益兵守淮,拱护腹心。”宋高宗嘉纳。

范宗尹向宋高宗推荐岳飞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岳飞辞谢,改命为淮南东路一重难任使。这时金军攻楚州,宋高宗诏张俊援之。张俊自己的部队是宋高宗原来的兵马大元帅府的嫡系部队,推辞不去,又派岳飞统率的原东京留守司的非嫡系部队当前锋去,并命令刘光世出兵援岳飞。岳飞屯三墩,不久到达承州,三战三捷,杀高太保,俘女真酋长七十余人。但刘光世等皆未跟进,岳飞此时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岳家军”,师孤力寡无法救楚州。宋高宗诏岳飞还守通州、泰州,有旨可守就守,如不可守,但以沙洲保护百姓,伺机掩击即可。岳飞以泰州无险可恃,退保柴墟,战于南霸桥,大败进攻的金军。这以后,岳飞才拥有了人马万余,着手建立所谓的“岳家军”。

绍兴元年(1130年)七月,宋廷因原有的正规军“禁兵”已被战乱打散,重新编组新的正规军。将张俊所部组建为“神武右军”,韩世忠所部组建为“神武左军”,两人均为都统制[47]。王𤫉所部组建为“神武前军”,陈思恭所部组建为“神武后军”,两人均为统制。岳家军在张俊所部,军号定名为“神武右副军”,岳飞为统制,屯驻洪州。原神武右副军统制颜孝恭的兵马拨属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司,空缺由岳飞填补[48]。十月,宋廷又将岳飞武官虚衔升为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为从五品的遥郡观察使。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因镇压福建范汝为之乱不力而被削职[49],岳飞的“神武右副军”改名为“神武副军”,并升迁为都统制。

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末,岳飞被任命为知州、兼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统率军马前往潭州[50]。二月,主战派头号人物李纲被起用为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岳飞等将领划入李纲部下[51],讨伐湖东路的盗匪曹成。当时岳家军的兵力为一万二千余人,岳飞以二千人驻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以其余的一万多人进攻曹成的部队[52]。战斗中岳家军尽占优势,但曹成部下悍将杨再兴骁勇异常,先是攻入岳家军第五正将韩顺夫的营地,将韩砍折一臂而死,后又杀死了岳飞的胞弟岳飜。但杨再兴最终被岳家军俘虏,被岳飞收服而成为日后岳家军的著名悍将之一。李纲称赞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决为中兴名将”。闰六月,岳飞升三官为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仍属从五品[53]。讨伐曹成后,岳家军兵力增一倍,达二万三千到四千人左右,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军相差不多[54]。

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岳飞第二次朝见宋高宗。宋高宗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绣成一面战旗,命岳飞在用兵行师时作为大纛。又任命岳飞任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将驻守蕲州的统制李山,屯扎江州的统制傅选两支部队并入岳家军[55],将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务并入岳飞的防区。岳家军的军号也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但岳飞的官衔却由都统制改回统制[56],这是因为他的资历尚浅,还不能和“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相比。

【第一次北伐】
绍兴三年(1133年),宋神武左副军统制、襄阳府邓州随州郢州镇抚使、兼襄阳知府李横和随州知州李道联合伊阳县风牛山寨的翟琮北伐伪齐刘豫。伪齐部队纷纷倒戈,牛皋、彭玘、赵起、朱全、牛宝、朱万成等军归附于李横,董先、张玘、董震等军归附于翟琮,伪齐唐州知州胡安中由李道招降[106]。李横和牛皋、彭玘等克复了汝州(今河南汝州市)、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市)、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等地。翟琮和董震、张玘、董贵、赵通等攻入西京河南府,处决了盗掘宋朝皇陵的伪齐河南尹孟邦雄。但刘豫马上向金军求援。三月间,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会合李成所率二万伪齐军,在开封西北牟施冈同宋军会战。李横、牛皋等军被金方重铠铁浮图骑兵击溃。到十月为止,翟琮的伊阳县风牛山寨大本营、邓州(今河南邓州市)、随州(今湖北随州市)、唐州(今河南唐河县)、襄阳府、郢州(今湖北钟祥市)等地相继被金军攻占陷落,李横、翟琮、牛皋、董先、李道、张玘等全部退到江南西路,彭玘战死。伪齐的李成、许约等联络割据洞庭湖的杨幺、黄诚叛军,约定来年六月间南北夹攻,伪齐军和杨幺军水陆并进,顺江东下,“前去浙中会合”,消灭南宋政权,双方“建国通和”[107]。

败逃到长江一带的宋军中,李道、牛皋等屡次申状岳飞和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赵鼎,“乞听岳飞节制”。宋廷于是将牛皋、董先共一千余人以及李道等部并入岳家军,张玘也拨归岳飞统辖;翟琮改任江南东路兵马钤辖,独立成军;李横和岳飞基本同级别,不愿隶属岳飞,其一万五千人马改隶官职更高的张俊。

绍兴四年(1134年),为击败伪齐军和杨幺军的合兵计划,岳飞决定先打李成、后打杨幺,“先襄汉,襄汉既复,李成丧师而逃,杨幺失援矣。第申严下流之兵以备之,然后鼓行。”朝廷里,宰相朱胜非支持这一作法:“襄阳上流,襟带吴、蜀。我若得之,则进可以蹙贼,退可以保境。今陷于寇,所当先取。”刚从江南西路调任政府参知政事的赵鼎也支持岳飞:“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108]而惟独签书枢密院事徐俯却反对委派岳飞出兵[109],戍守淮南西路的刘光世也要求代替岳飞“措置荆襄”[110]。最后宋廷决定由岳家军出兵收复襄汉,刘光世军增援,王𤫉军牵制洞庭湖的杨幺军。宋廷正式任命岳飞为荆湖北路前沿统帅,在他的制置使官职上添入“兼制置荆南、鄂、岳”的加衔,岳家军里增加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部约一千九百人,崔邦弼部三千人,以及荆南镇抚使司的兵马。岳家军当时用于进攻襄汉六郡的总兵力,大致在三万五千人左右。

由于再败对战局有重大影响,南宋朝廷非常看重这次岳飞的出征。出师前,赵鼎又生怕岳飞有失,上奏高宗:“陛下渡江以来,每遣兵将,止是讨荡盗贼,未尝与敌国交锋。(岳)飞之此举,利害甚重,或少有蹉跌,则使伪境益有轻慢朝廷之意。”为了使岳飞之“将佐竭力奋死”,“以济事功”,宋高宗亲自手诏,称岳飞曾保奏王贵、张宪和徐庆三将“数立战效,深可倚办”,“理宜先有以旌赏之”,给王贵等三人颁赐捻金线战袍各一领,金束带各一条。宰相朱胜非遣使通知岳飞,只要得胜即授予他节度使的头衔。宋高宗又特令张俊的神武右军和杨沂中的神武中军分别甄选战马各一百匹拨给岳家军,并在岳飞的制置使官衔上又增加“兼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的加衔。岳家军自鄂州渡江攻郢州,岳飞在江心对幕僚们发誓:“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

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五日,岳家军开到郢州城下。伪齐郢州知州荆超和长寿知县刘楫率一万多人马守城,拒绝投降。由于后勤供应有困难,岳家军的军粮不过两餐饭,但岳飞却说:“可矣,吾以翌日巳时破贼!”六日黎明,岳家军开始总攻。荆超投崖自杀,刘楫被活捉后斩首,伪齐守军被杀达七千人。

然后岳家军分兵两路,张宪和徐庆率军往东北去进攻随州,岳飞率主力往西北主攻伪齐大将李成驻守的襄阳府。李成不战而逃,五月十七日,岳飞占领襄阳[111]。而另一边,伪齐随州知州王嵩坚守不出,张宪和徐庆连攻数日不果,牛皋自告奋勇,只带三日口粮领兵支援张宪和徐庆。五月十八日,三日粮食尚未吃完,牛皋便与张宪、徐庆合军攻下随州城,其中十六岁的岳云使两杆数十斤重的铁锥枪,第一个攻上城头。五千伪齐军被歼灭,王嵩被俘并被押赴襄阳府处斩[112]。

和前一年(1133年)对付李横北伐一样,刘豫急忙调度兵力并请来一部分金兵,集结在邓州东南的新野市、龙陂、胡阳、随州的枣阳县(今湖北枣阳市)以及唐州、邓州[113],加上李成逃到新野的部队,号称三十万大军。岳飞命统制王万和荆南府镇抚使司统制辛太守住清水河,引诱伪齐军进攻。辛太怯战,竟私自逃往

参考资料:http://www.eelove.cn/memorial/index.php?id=yuefei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09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民族英雄。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岳飞投军后,很快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这时宋都开封被金军围困,岳飞随副元帅宗泽前去救援,多次打败金军,受到宗泽的赏识,称赞他“智勇才艺,古良将不能过”。同年,金军攻破开封,俘获了徽、钦二帝,北宋王朝灭亡。靖康二年五月,康王赵构登基,是为高宗,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岳飞上书高宗,要求收复失地,被革职。岳飞遂改投河北都统张所,任中军统领,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屡建战功。后复归东京留守宗泽,以战功转武功郎。宗泽死后,从继任东京留守杜充守开封。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兀术率金军再次南侵,杜充率军弃开封南逃,岳飞无奈随之南下。是年秋,兀术继续南侵,改任建康(今江苏南京)留守的杜充不战而降。金军得以渡过长江天险,很快就攻下临安、越州(今绍兴)、明洲等地,高宗被迫流亡海上。岳飞率孤军坚持敌后作战。他先在广德攻击金军后卫,六战六捷。又在金军进攻常州时,率部驰援,四战四胜。次年,岳飞在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金军被迫北撤。从此,岳飞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声震河朔。七月,岳飞升任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拥有人马万余,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骁勇的抗金劲旅“岳家军”。

绍兴三年,岳飞因剿灭李成、张用等“军贼游寇”,得高宗奖“精忠岳飞”的锦旗。次年四月,岳飞挥师北上,击破金傀儡伪齐军,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岳飞也因功升任清远军节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飞又败金兵于庐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还。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率军镇压了杨么起义军,从中收编了五、六万精兵,使“岳家军”实力大增。

绍兴六年,岳飞再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但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岳飞壮志未酬,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名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绍兴七年,岳飞升为太尉。他屡次建议高宗兴师北伐,一举收复中原,但都为高宗所拒绝。绍兴九年(1119年),高宗和秦桧与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纳贡。这使岳飞不胜愤懑,上表要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示抗议。次年,兀术撕毁和约,再次大举南侵。岳飞奉命出兵反击。相继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大破金军精锐铁骑兵“铁浮图”和“拐子马”,乘胜进占朱仙镇,距开封仅四十五里。兀术被迫退守开封,金军士气沮丧,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不敢出战。

在朱仙镇,岳飞招兵买马,连络河北义军,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直捣黄龙府。他激动地对诸将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这时高宗和秦桧却一心求和,连发十二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岳飞抑制不住内心的悲奋,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他壮志难酬,只好挥泪班师。

岳飞回临安后,即被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绍兴十一年八月,高宗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乃诬岳飞谋反,将其下狱。绍兴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是年岳飞仅三十九岁。其子岳云及部将张宪也同时被害。宁宗时,岳飞得以昭雪,被追封鄂王。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7-07-24
岳飞传记
1103~1142 南宋名将 ,军事家。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习武,喜读兵书、《左传》。北宋末年,曾从军抗辽。靖康元年(1126),复投军于赵构大元帅府抗金,因作战勇敢升秉义郎。后隶属副元帅宗泽,在黄河南北屡败金军。二年,北宋亡,赵构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即帝位。岳飞上书反对宋室南迁,力请高宗赵构北渡亲征,恢复中原,被革职。转投河北招抚使张所,任中军统领,随都统制王彦北渡黄河,在太行山一带抗击金军。建炎三年 (1129),随军南撤建康(今南京),隶属江淮宣抚使杜充,任右军统制。随都统制陈淬在马家渡(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北)阻遏金将完颜宗弼军渡江,因诸军皆溃,孤军难敌,力战后退屯蒋山(今南京紫金山),整饬所部,招收散兵游勇,自成一军,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等地,多次获胜。次年春,率军于常州(今属江苏)截击完颜宗弼军渡江北归,先后于清水亭、牛头山(均在今江苏江宁西南)、靖安镇(今南京西南)击败金军,收复建康,升通、泰镇抚使,驻屯泰州(今属江苏)。继奉命进援楚州(今淮安),在承州(今高邮)等地与金军鏖战,因众寡悬殊,被迫弃泰州退守江南。 绍兴元年(1131),隶属江淮招讨使张俊,率部转战于江南西路和淮南西路,击破盗匪李成军;招降张用,迁神武右军副统制。二年,击破盗匪曹成军,屯戍江州(今江西九江)。三年,镇压吉、虔(今吉安、赣州)二州农民起义军。伪齐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襄樊)、邓州(今属河南) 后,他建策收复襄阳等六郡,进图中原,被宋廷采纳。四年,任黄州、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率军自江州溯江西进,克复汉水重镇郢州(今湖北钟祥),遂分兵北进,连克随州(今属湖北)、襄阳、邓州,大败金与伪齐军,并趁势收复唐州、信阳军(今河南唐河、信阳市),从而控制长江中游广大地区,打开与川、陕通路,以功授清远军节度使。此后,营田积粮,训练军伍,积极为收复中原作准备。同年冬,出兵救援庐州(今合肥),击败金与伪齐军。五年,授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后军都统制,奉命镇压洞庭湖地区杨么起义军。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一反宋军秋季防御常法,举兵奇袭伪齐军。以部分兵力东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诱其来攻,主力自襄阳出击伊阳(今嵩县),一举收复今豫西、陕南大片失地。同年冬,再次击败金与伪齐军反击,兵临蔡州。 七年,升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力陈乘伪齐主刘豫被废,金军无备,增兵北伐,图取中原之策。后多次上书反对与金和议,重申收复两河壮志,均遭高宗与权相秦桧拒绝。
十年,率军迎战大举南进之完颜宗弼军,按照以襄阳为基地、连结河朔、收复中原方略,遣将联络北方义军袭扰金军后方;以部分兵力迂回侧击东京一带金军;自率主力从正面反击,直趋中原。在民众配合下,仅月余,相继收复西京(今洛阳)及陈(今淮阳)、蔡间诸要地,形成东西并进,威逼东京金军之势。旋于郾城之战中,充分利用所部士气旺盛、训练有素等有利条件,大败金军精骑。继在颍昌之战中,再次击败完颜宗弼军的反击。正当岳飞行将挥师渡河时,高宗、秦桧向金乞和,诏令各路宋军班师,致使其恢复中原计划功败垂成。 十一年,率军进援淮西。后被召回临安(今杭州),罢宣抚使,改授枢密副使,解除兵权,为秦桧及其党羽诬陷入狱。十二月二十九日,以“莫须有”罪名被杀害。孝宗时追谥 “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 岳飞精韬略,善运筹,博采众谋,团结民众。行师用兵善谋机变。作战指挥机智灵活,不拘常法,强调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严于治军,重视选将,信赏明罚,爱护士卒。其军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宋史·岳飞传》)著称。常能以少胜众。金军叹称:“撼 山易,撼岳家军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