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经典篇目》测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1. 高中语文必备篇目

《2009辽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必背高中古诗文(一)高中课程标准中建议的诵读篇目

1、《荀子·劝学》

2、《逍遥游》

3、韩愈《师说》:

4、杜牧《阿房宫赋》:

5、苏轼《赤壁赋》:

6、《诗经·卫风·氓》

7、屈原《离骚》(节选):

8、李白《蜀道难》:

9、杜甫《登高》:

10、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1、李商隐《锦瑟》:

12、李煜《虞美人》:

1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经典文言文试题 有没有

考点精练 (一)(2002年眉山)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知而不愠愠:恼恨,怨恨 B.不耻下问耻:耻辱,羞耻。

C.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愉快。 D.默而识之识: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可以为师矣 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B.学而不思则罔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思而不学则殆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D,择其善者而从之 天将降大会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课文中所选六则,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B.第(1)则共三句话,分别从学习是愉快的事,与人探讨是一种乐趣,不怨恨别人三个方面既谈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也讲到个人修养问题。 C.第(3)则讲的是学习方法。

D.第(5)则既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二)(2003年泉州) 为学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解释多义词。

①自南海还()②望桓侯而还走() ③蜀之鄙有二僧()④肉食者鄙() ⑤西蜀之去南海()⑥去国怀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子墨子九距之 B.其一贫,其一富其真无马邪 C.以告富者必以分人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本文引用的故事,意在阐述的道理。 5.下面摘录《为学》中的一段话,请用“/”给这段话断句。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三)(2003年北京)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 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1)缘: (2)俨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1)渔人甚异之: (2)林尽水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 (四)(2003年海淀) 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文中哪句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然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选择答案() A.选文中加点的“俨然”的意思是整齐的样子,“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B.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辞别桃花源。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

D.“此人一一为。

3. 初中古文60篇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看我的blog,里面有,/xiaozhaotaitai/blog/category/%B3%F5%D6%D0%CE%C4%D1%D4%CE%C4 这里有原文+译文 再给你这个,使初中一些需要记住的语文知识/xiaozhaotaitai/blog/category/Chinese 以上,复制粘贴而来。

4.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16篇都有哪些

共16篇,可分为四层:

(1)考试首选层:4篇《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论语》 ;

(2)考试次选层:5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

(3)考试三选层:2篇《陋室铭》、《爱莲说》;

(4)考试不选层:5篇《马说》、《曹刿论战》、《小石潭记》、《三峡》、《邹忌讽齐王纳谏》 。 近六年河北省中考已经考过的文言文:2000年《出师表》、2001年《爱莲说》、2002年《陋室铭》、2003年《曹刿论战》、2004年《五柳先生传》和《马说》、2005年《三峡》

5. 古文测试

一叶障目①إ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②,得螳螂伺蝉自障叶③,可以隐形.遂于树下 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 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若见我不④ "妻始时恒答言"见"⑤,经日乃厌倦不堪 ,绐云⑥:"不见."嘿然大喜⑦,赍叶入市⑧,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⑨.ؤ

【注释】ؤ

①选自《笑林》.②《淮南子》:书名,为汉淮南王刘安撰.③伺:读sì四,侦察.④若 :人称代词,你.⑤恒:常,总是.⑥绐:读dài代,欺骗.⑦嘿:同"默".⑧赍:读 jī基,怀抱.⑨诣:到,到达.县:县衙.ؤ

【译文】إ

楚国有一个人,家境贫寒,穷困潦倒.إ

他读了《淮南子》,得知螳螂捕蝉时,掩蔽过的树叶,可以用来隐没人身,便真的去寻找. 他跑到一棵树下抬头仰望,居然发现一片隐蔽着螳螂的树叶,就伸手摘下来.不料失手,那 片树叶竟飘落地下,和许多落叶混在一起,再也无法辨认.于是,他索性将落叶全部扫起, 收了足足有几斗.إ

抱回家后,他一片一片地轮番拿来遮住自己的眼睛,问他妻子:"你还能看见我吗 "开始 ,妻子一直说:"能看见."后来,因为折腾了一整天,妻子疲倦不堪,很不耐烦,便哄他 说:"看不见了.."إ

这人一听大喜,急忙将选出的树叶揣在怀里,跑到街上去.到了闹市,他举着树叶,旁苦无 人,当面拿别人的东西.结果被官府差吏当场抓住,扭送县衙.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