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

简介准确的概括

儒家

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道家

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

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无为而治”。

法家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墨家

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扩展资料: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基本上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各家之间互相辩驳,又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百家争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2
儒家 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
孔子的思想
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仁”学思想核心的解释是“仁者爱人”,孔子还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②孔子对“礼”的解释是“克己复礼”,并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这体现了孔子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
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后人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
①仁政学说——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孟子发挥孔子的民本思想,认为人民比国君更重要,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孟子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本质原来是善的,主张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孟子思想的影响: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①其“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②其民本思想对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③其性善论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荀子 主要思想
①他主张施用“仁政”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在君民关系上,提出了“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水亦覆舟”的著名观点。
③荀子主张“性恶论”,但是通过学习礼义,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
④荀子分析批判诸子百家言论,并吸收了各家的优秀思想,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荀子思想的影响:
①荀子的思想,如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②荀子对儒家学说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道家 ①创始人是老子,《道德经》反映了其思想。老子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
②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发展了老子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墨家 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反映了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

法家 ①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该按照现实生活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主张“以法治国”;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②韩非子的学说,后来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2个回答  2012-11-26
儒家:孔子 《论语》 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推崇“人治”, “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墨家:墨子 非攻 《墨子》 其思想主张为:兼爱,非攻,沿、尚贤,尚同,节用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道家:老子 《老子》在政治上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其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体现尊重客观规律、保护自然的思想。 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

法家: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3
孔子:儒家 春秋 仁、克己复礼、有教无类
孟子:儒家 战国 民贵君轻、仁政、性本善
老子:道家 春秋 清静无为
墨子:墨家 战国 非攻兼爱
韩非子:法家 战国 法治(注意不是法制)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9-14
道家,修身养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