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过客

客——是的,这于我没有好处。可是我现在很恢复了些力气了。我就要前去。老丈,你大约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

  翁——前面?前面,是坟

  客——(诧异地,)坟?

  孩——不,不,不的。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去看他们的。

  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坟。(向老翁,)老丈,走完了那坟地之后呢?
老丈,你大约是久住在这里的,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么? 客——(西顾,仿佛微笑,)不错。那些地方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也常常去玩过,去看过的。但是,那是坟
他既然不知道前面是什么,怎么又说他也常去玩过,去看过??

第1个回答  2011-09-13
呵呵,这个问题提的很好,看来是认真读了。《过客》使用的是象征手法写作的,他里面的人物都不是实指的。客,从东方来,往西方去,更多的是象征着生命从生到死的历程。东方代表过去,也可以说是新生,西方代表将来,也就是死亡。小女孩因为刚出生他眼睛里的将来是希望,所以才说“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老者已经临近死亡,在他的眼力已经没有了希望这种东西,所以他说“前面,是坟 ”而客呢,他他也曾经追逐过希望,也知道人生的尽头是死亡所以他才说了上面那段话。客问“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么?”其实是在问死亡以后是什么?这也是鲁迅以及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都在毕生毕生思考的问题。顺便说一句这篇文章里的老者和过客其实是鲁迅人格分裂后的2种思想,是2种对生命态度的探询。这种写作手法在我国散文中是很多见的,比如苏轼的《赤壁赋》就是其中的精品。生命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是从生到死的过程,是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锐意进取?还是知难而退的做魏晋隐士去消极的等待死亡?整个的文章的过程就是这2种思想的搏击,碰撞。
野草是很抽象的,不容易指实。如我这样解读其实已经犯了大忌,这样解读已经限制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希望楼主只是吧我这个解读作为进入文章的一个媒介而不是把他作为答案。
鲁迅的《野草》是不好读的,读懂以后也是很痛苦的,甚至是消极的,如果楼主没过 30岁,不建议你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