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数学和英语,到底哪个科目是决定孩子智商的?

如题所述

无论是小升初、中考还是高考,数学、语文和英语这三个科目在重要性上一直处于“三足鼎立”的地位。数学老师认为“得数学者得高考”,因为在这三个科目中,数学最容易拉开分数差距。语文老师则认为“得语文者得高考”,因为在数学和英语成绩相近的情况下,能够考上顶尖985大学的高三考生,基本上都是语文成绩更优秀的超级学霸。对于语文和数学老师的观点,英语老师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那么问题来了: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三个科目,哪一个更难教呢?接下来,我将从一位一线教师的角度为你揭示真相。我认为在这三个科目中,最难教的是语文,这并不仅仅因为我是语文老师,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语文老师的作业批改量最多。在作业批改量方面,英语老师应该是相对轻松的。比较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数学老师一般只需要批改一本练习册和一个作业本,再加上一些平时考试的试卷,就没有其他的主要作业需要批改了。但是语文作业量明显比数学多很多:学生的作文要全批(有等级、有日期、有眉批、有总评、有鼓励性语言),练习册、写字本、日记、小练笔、听写作业、小测、单元卷、复习卷……这些作业基本上都需要批改。以小学为例,除了校级领导之外,其他的语文老师大部分还需要兼任班主任一职。当班主任的辛苦和劳累,只有相关“主任”才能真正了解。因此,无论是工作量还是作业批改量,语文老师都处于全面的劣势。
其次,学生语文科目的进步很难“立竿见影”。对于数学这个科目,只要有浓厚的兴趣、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仔细完成、学习方法得当,那么数学想要取得高分或一定的进步可能性很大(除非智商存在严重问题)。但是语文却完全依赖于勤奋学习和苦读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语文并不是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能取得好成绩的,语文的学习一般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不仅课堂上要认真听讲,而且课外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阅读、积累等方面,语文之语感的积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第三,语文考试的主观题分量很重。我们知道,数学和英语这两个科目,题目做对了就是做对了。而语文这个科目在主观题的分量上是其他任何科目都无法比拟的:小升初(语文满分100分)的作文分值在30分-40分之间,我们这边中考和高考(语文满分150分)作文的分值达到了60分。单单作文这一主观题的分值就如此之高,而阅读题又有多少主观题呢?可能只有每次参与评卷的语文老师才是最清楚的。主观题越多的科目,肯定越不好教。至少语文老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每一次语文大型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即使竭尽全力也不一定能够如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