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各有什么要求?

如题所述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在制作、起吊、运输和堆放过程中:制作时应有工程地质资料、桩基施工平面图、桩基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起吊,100%方可运输和压桩。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沉降。垫木与吊点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同型号规格的桩应堆放在一起,桩尖应向一端,便于施压。多层的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盍。堆放的层数一般不宜超过四层。

预应力管桩堆放时,层与层之间可设置垫木,也可以不设置垫木,层间不设垫木时,最下层的贴地垫木不得省去。垫木边缘处的管桩应用木楔塞紧,防止滚动。钢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tong)。

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筋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

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已于2010年达到18.8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70%左右。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认为法国园丁约瑟夫·莫尼尔,于1849年发明钢筋混凝土并于1867年取得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

工作原理:

钢筋混凝土之所以可以共同工作是由它自身的材料性质决定的。首先钢筋与混凝土有着近似相同的线膨胀系数,不会由环境不同产生过大的应力。其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良好的粘结力,有时钢筋的表面也被加工成有间隔的肋条(称为变形钢筋)来提高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机械咬合。

当此仍不足以传递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拉力时,通常将钢筋的端部弯起90度弯钩。此外混凝土中的氢氧化钙提供的碱性环境,在钢筋表面形成了一层钝化保护膜,使钢筋相对于中性与酸性环境下更不易腐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