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快题设计灵感08化整为零

如题所述

设计从一开始就从整体校园的范围来审视建筑学院的设计,将其打造成校园的“城市客厅”,服务于全体在校师生,而不仅仅是建筑和设计学院;由此建筑内部公共空间的交流性和共享性成为设计的重点,如何在满足两个学院日常使用功能前提下服务于全校师生,是设计构思的出发点。

设计用“缩微社区”这个隐喻来包含并丰富这个过程,将建筑与设计学院作为一个小型的“社区”。通过植入建筑中部五层通高的中庭空间作为社区中心,鱼骨状的平面布局将公共空间从中庭延伸至建筑的各个区域,形成完整的共享空间网络。

入口中庭作为整个校园的“城市客厅”,对全校师生开放,观光电梯和悬挂楼梯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可自由前往教室和活动场所。

三层高的大台阶不仅满足日常大量人流竖向交通,同时也作为学院和学校公开讲座和报告的开放式“多功能厅”,可同时容纳800人进行活动,顶部的玻璃天窗通过铝方通的过滤,将柔和明亮的自然光线引入室内。主入口轴线通过南北两端通透的玻璃幕墙得以延续,成为视觉通廊。

建筑周边为校园核心绿地景观,相对空旷。借鉴中国传统弄堂空间的尺度,创造宜人的室内外交流空间,两层高的条形建筑体量之间形成6m宽、10m高的“弄堂”空间,黑色花岗岩平行外墙的横向肌理伸展到整个地块的场地和景观设计中,共享交流空间从室内延伸至室外,相对于下部两层相对厚重的建筑体量。

上部两层采用纯白色铝板,东西向统一采用轻质高强的白色UHPC作为竖向外遮阳,形成悬浮轻盈的条形体量。朝向南侧校园主入口从顶层垂直落地的六根大柱廊,强化了建筑体量,也应对了主入口的视觉形象。

建筑位于校园核心绿地,本身就是校园南北主轴线景观的组成部分,景观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将建筑“消隐”在整体景观中,成为校园南北和东西的联系枢纽,南北向师生通过中部入口中庭——城市客厅实现穿越,紧密联系南侧中央绿地和北侧景观湖面。

东西向则通过三条“弄堂”直接贯通,室内外无缝衔接;通过南北入口处室外大台阶可直达二层弄堂景观屋面,通过室外穿越整个建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