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水浒传哪集有出现“喝酒”而不是“吃酒”的词?

如题所述

最后一集 宋江喝毒酒那集 李逵要和他说这是皇上赐给我的 你不能喝 后来好像也说了喝酒一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9-12
新水浒大结局
宋江曰:我已经喝了(毒酒)
第2个回答  2011-09-16
吴语里头,较少听到“喝酒”这个词。听乡音论家长里短,无锡话和上海话,都是“吃酒”居多。小学时拿字组词,组个“吃酒”,老师还冷脸相待,说:一,吃酒这个勾当不健康,小孩子家不该每天挂嘴上;二,酒应当是喝,饭才是吃。就像红花绿叶,蓝天青山,黄牛白羊一样,是约定俗成的句子。
实则《水浒》里头,说英雄好汉们,都是“吃酒”的。按施耐庵老师朴素的英雄理想,北方豪杰那儿没米饭和细点这概念,专爱来两碗酒吃了,再大块切牛肉牛筋。武松在孟州被优待,也不过是酒后加了碗汁子。英雄的心里,酒是一道饭食的灵魂。所以吃饭是小民之为,吃酒才显得上等,一下子就把人连灵魂带肉体的拔出生天了。
既然说吃喝嫖赌,总要说到喝,可是想来想去,上海话中,无一是“喝”的,甚至上海话,竟无此音,怪也哉。
  上海话里,只有吃,所有流动的、半流动的液体,无论水、酒、果汗、茶汤乃至白粥、奶糕,都是“吃”入口中,断无“喝”的道理。勉强有一个字,用于“吃液体”的,可能要算是“唆”字,吮吸的意思;液体是没法直接吸入嘴里的,所以要用“麦管”,麦管就是现在的吸管,以前用麦秸制作,故名。
  如果再要找一个用于液体却不是“吃”的字,恐怕只剩“饮水机”了,而且水还是“吃”的,只有那机器才是“饮”的,这是个新词,没准过了一段时间,又要变成“吃水机”也未可知。
  其实,用“吃”代“喝”,不唯只有上海人,南方各地都有此俗,而且以“吃”代“喝”,多见于报章书端,也不是什么上不得台面的事。周作人写过《吃茶》,丰子恺写过《吃酒》,可见一斑。
  其实,“吃茶”、“吃酒”早就见诸文字,《水浒传》第三回“史太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有“史进道:‘吃个泡茶’”、“鲁达道:‘……搅俺弟兄们吃酒。’”等,可见“吃茶”、“吃酒”在《水浒传》的时代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及稍后的《三言两拍》,这种用法就更多了,如《醒世恒言》第二十一卷“涨淑儿巧智脱杨生”中“问了某女生某处,小和尚掇出一盘茶来吃了”、“焦子舟也不推逊,吃酒便掷”等。
  施耐庵是江苏兴化白驹场人(今苏州城外施家巷),而冯梦龙是江苏长洲人(今苏州吴县),也可算是同乡。估计上海话中的以“吃”代“喝”,就是从苏州一路传来的吧。
  当然,不仅是苏州人、上海人这么用,乃至全国人也有用“吃”代“喝”的,“吃醋”就是极好的一例。“吃醋”指的是妒嫉泛酸,有说典出陈季常,也有说是朱元璋故事,亦有说是从房玄龄那里来的,反正都是牵强附会,没个定论。倒是这词的本身,到外被使用,不分南北,我尝试着google了一下,竟有三十三万六千条“吃醋”的记录,可见此词的使用频率之高。
  说到吃醋,上海人才叫绝呢!《海上花列传》第六回“养囝鱼戏言佂善教 管老鸨奇事反常情”中“转啥局,俚末三礼拜六点钟哉(注一)!”这是一种上海特有的调皮,三个礼拜是“卄(“廿”的古字)一日”,晚上六点钟是“酉”时,合在一起,就是个“醋”字,所以说某人“三礼拜六点钟”,就是隐指某人在吃醋。
  其实不仅吃醋在北方使用,就是京剧里也有用“吃”代“喝”的,著名的京剧启蒙戏《打渔杀家》中有段脍炙人口的“〔西皮快三眼〕昨夜晚吃酒醉和衣而卧,稼场鸡惊醒了梦里南柯”,我曾经听进谭(鑫培)老1912年的录音,果然不同凡响。这段唱非常著名,以至于就被戏迷称之为“昨夜吃酒”。《西厢记》中亦有“吃酒”,第三场“悔婚”中“红娘(白):‘这个老太太,……,还说人家不会吃酒吃醉啦!’”京剧中也有“吃茶”,《沙家浜》中的阿庆嫂就说“参谋长,请吃茶”。
  虽然上海话一直是“吃茶”、“吃酒”,但是“吃”(喝)起来,也是丝毫不含糊,今天写到这里,以后再详述吧。上海话里从来没有将液体入口的平声“喝”,倒是有“喝采”、“大喝一声”的入声“喝”,特此说明。
柳州电脑网
B新水浒传哪集有出现“喝酒”而不是“吃酒”的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