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在人生什么阶段做职业规划最好?

大学生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可以分为4个阶段: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卸任期。

探索期:22-30岁

这个阶段主要以探索学习为主,年轻人刚从学校出来或出来没几年,还在适应职场的阶段,需要在这个阶段通过不断尝试,来寻找或确认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同时也要在这个阶段学会脱离父母的资助,通过工作实现自我生存。

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首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如参考大学专业),从事自己可以胜任的岗位,并在过程中不断拓宽边界,修炼职场中的基本功,如职场交流、情绪管理、诚实守信、自我约束等。

在这个阶段,薪资和兴趣并不是最主要的,当然如果可以兼顾的话,自然是最好。不过,完全符合你所有期望的工作,可能并不容易相遇,切不可以因为一点点的不如意,在这个阶段过于频繁地跳槽。

忍耐,也是这个阶段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羽翼丰满后,再展翅高翔,也不迟。

建立期:30-45岁

大多数人在这个阶段,都已经逐渐找到了自己想做的工作,并且稳定于某个职位。但不少人会在这个阶段觉得无趣,或者厌倦,有些还会失落和焦虑。

你可以选择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或者学习一门新的技能,然后跳槽去新的领域。不过我并不建议这样的选择,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因为从现实角度来说,这个阶段选择转型的沉没成本实在太高。

有些人会觉得工作没有满足自己的兴趣,这时候就可以尝试在工作外,满足对兴趣的需求。我们此前的文章介绍过“斜杠青年”,你完全可以做一名“斜杠青年”,在确保主业的工作保障基础上,选择尝试部分副业,兼顾工作、生活和爱好。

维持期:45-55岁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大多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无需考虑生存问题;但在这个阶段,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职位上已经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因此很容易丧失工作的激情。

这个时候,你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一项自己感兴趣的新的技能,并尝试着将其作为“职场第二春”的支点。这个年龄段的人,往往拥有丰富的行业阅历,很适合转型成为教练、导师、咨询顾问之类的角色。你可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课程,然后逐渐发展,最终转而追求生命中的另一条事业线。

卸任期:55岁以上

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已经退休了,那么就从心所欲,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享受生活就好。也会有小部分人,在大半辈子的探索过程中,在事业中探寻到了人生真正的欢喜,那么继续工作也无妨。

总之,无论在什么阶段,我们都要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并为之付诸行动,将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上,让职场曲线尽可能地永不落帷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我觉得人生应该是在大学的第3年和第4年的时候做职业规划,最好原因是你在上大学之,第1年和第2年可能学的大多是基础的课程。而到了大学的第军3年或者第4年,你就可以决定你是否要考研或者是直接参加工作了,这个时候你就应该规划好自己未来是要继续深造还是去参加工作。如果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满意或者感兴趣,那这样你可以选择去考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专业的研究生。

而如果认为自己大学毕业可以直接参加工作,在以后工作中再考在职研也可以的话,那那个时候你就应该选择去对口的公司实习。多积累一些在这种岗位上的工作经验,这样对于你以后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是非常有益处的。

所以我认为大学第3年和第4年就应该做好人生规划了。

第2个回答  2020-10-23

如果还是在校学生的话,建议在大三之前做职业规划。前阵子高考刚过,有不少家长打电话找我们,说能不能一下职业规划,我拒绝了。我的理由是:年龄太小,与外界社会接触太少,尚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标准和自我认知。这个时候谈职业规划还为时尚早。我的建议是,利用大一、大二的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习、社团等,丰富自己的经历,通过与外界社会的充分接触,发现自己在现实当中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对自己有了初步的认知之后,再去做职业规划,这样做出的准确性就比较高。大三之前确定好职业规划方向,然后利用大三以及大四上的时间,充分进行知识储备,包括实习准备。这样求职的时候,就不会太被动。

如果是已经步入职场的人,我建议在毕业3年内做职业规划最合适。因为这个时候步入职场的时间还不长,年龄方面还有优势,而用人单位对于年轻人的态度也往往是更加包容的。所以此时做职业规划,也是可以的。

如果工作已经超过3年,那么我建议抓紧时间在30岁之前做好职业规划。虽然难度大了点儿,但离35岁还有5年的时间,你依然可以快马加鞭,利用好这5年的时光,好好积累一下,依然可以为35岁以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一个稳固的基础。

如果在30-35岁之间还没有明确的方向,能不能做职业规划,要看你的个人基础情况,以及执行力如何。

如果35岁以后再想规划方向,一般有3种情况:一种是不进行大的职业生涯方向的转变,但遇到瓶颈,无法突破,这个时候是可以规划的。二是客户本身已经在某些领域干得非常不错,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想重新规划一下,这种情况往往也是可以规划的。三是客户本身无任何积累,换了很多行业,既没有一技傍身,也缺乏高素质的职业素养和思维意识,像这种情况即使规划了,也挽救不了其颓势。

规划要趁早。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没有前途,而是你自己瞎折腾,把前途给“作”死了。

第3个回答  2020-10-23

个人觉得如果是上学的话,在读大学的时候开始自己的人生规划,因为大学期间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实现这些规划一步一步完成,去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有去理解或者提前知晓,你要做的那个行业的相关的东西,如果是没有上学的话,就在25到30之间进行认真规划,因为这个时间段比较年轻,有动力,有激情,而且这时候应该还没有结婚,没有,人生太多的牵绊,可以放开手脚去好好的做一份事情,所以这个时间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最好的。

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以后的未来才是一路芬芳一路鲜花的陪伴,这样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第4个回答  2020-10-23

作为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因为成长和成功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好的成长,一定不会有真正的成功;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时,就有可能走向成功。

你可能对自己未来到底要做什么充满疑惑,自己学的会计专业,但是想当老师,家人又希望你能考公务员。

其实这也是非常好的表现,因为它表明你要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了。

你可以把你思考过的这些目标,一个个进行不同层次的了解,通过一些外部信息来定位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可以奋斗成什么样的人。





什么时机最合适?



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开始越好,因为越晚,自由度就越小。

你要了解自己的天赋与秉性、性格与兴趣、特长与短板;清楚自己学习的着力点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怎么学习才能达到生涯发展的要求。

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职场,身上会突然出现很多被动的角色。

父母对你有了新的期望,领导对你有明确的要求,你将会有配偶的角色。

这时如果你对某个职业感兴趣,你所花费的成本就会更昂贵。

我们要好好想清楚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我们希望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不需要依附任何人就可以成全生命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活在当下”,明确自己行动的目的是什么。“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认真去做,扑下身子去干。

在生活中的难题,反倒成了“机会”,别人会被这些难题阻挡住,而你会把它当成挑战去克服。

现在,有底气的做应该做的事,做好职业规划。

将来,你也可以在事业上有“山高我为峰”的气魄、“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