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考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
一、心态策略——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拿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最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二、时间安排策略
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每一分钟做1分的题目;1—21题90分钟左右完成90分钟的题目,作文60分原则上不得少于60分钟。
答题要义
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回答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回忆,更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一、基础题(12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答题技巧:
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鲜”多半考的是xiǎn的音。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B、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
2、熟语(主要是成语)辨析
第一 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
第三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 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 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
3、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
方法1、记典型句子各一个,找出对应词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词前多层修饰语的语序(中心词可以是全句的主谓宾,也可以是句中的某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
1.多层定语的次序。(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
牢记类句: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2. 多层状语的次序。(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牢记类句: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
方法2、一般来说,修饰语和虚词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要查看修饰得是否合适。
方法3、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关联词+主语①+关联词+主语
二.搭配不当
方法4 、简化成分,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
方法5、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关系――查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方法6、注意抓重点词(是否、能否、有无、和、与、以及等),一些并列短语和“、”――查一面与两面的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多余
残缺:
方法7 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抓重点介词(由于、通过、经过、由于、为了、在等)――查主语残缺。
方法8 注意长句子(多层定语,多层状语),简化成分,改换说法,自己补充――查谓语、宾语残缺。
多余:
方法9、分析中心词,对照修饰词,注意抓近义词(重要的有左右、大约、近、上下等)看句中是否有重叠的意思――查语句重复。
四.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说简单点就是一句话内含有两个语句——两个谓语结构。
方法10 感觉语句不通,查对不通的句子两头是否用了两种讲述的句式,改换或去掉一端后句子是否通顺,尤其要注意介词短语中介词结构是否完整,――查句式杂糅型结构混乱。
方法11 查看句中的主要动词,确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改换或补充省略的主语或谓语,重新理顺――查中途改换话题型结构混乱。
五.表意不明。
方法12 注意三类词:多音、多义词,指代词,数量词,介宾短语及词语间的关系――查语句歧义。
六.不合逻辑。不合逻辑有两种,一是不合逻辑规律,一是不合生活实际。
方法14 注意句中出现的多个并列的概念――查概念不清。
方法15、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等)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查不合逻辑。
方法16 看到多“不”,确定语意,负负得正不(反问句亦算负)――查前后肯定否定颠倒。
方法17 注意抓因果关系关联词,主要有“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查强拉因果;
方法18 注意抓表前后关系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确定原句意思,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查主客颠倒。
方法19联系现实生活――查不合生活逻辑。
答题技巧:横向总结,形成题感。
横向总结:做题感觉的形成,还有赖于在做题的过程中,形成横向的总体判断。主要有以下几条:
题感1、看到长句子,注意运用简化成分法――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语序不当(多层定语,多层状语)、搭配不当(方法4)、成分残缺(方法8)。
题感2、感觉语句不通,读起来别扭――注意去判断句子是否中心词的修饰语不当(方法2)、修饰语和中心词的搭配不当(方法5)、结构混乱(方法10、方法11)。
题感3、抓重点词,见相应词,想到相应类型病句
1.见关联词――判断句子关联词的语序(方法3)搭配是否合理,强拉因果(17)
2.见特定介词“经过”等判断句子是否主语残缺(方法7)、结构混乱(方法10、方法11)表意不明(方法12)
3.见判断词“是”――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是否宾语残缺(方法8)不合逻辑(方法15、方法16)
4. 见 “和”“与”“以及”等连词及“、”这一标点符号――判断句子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概念不清(方法14)主客颠倒(方法18) 表意不明(方法12) 
5.见指代词――判断句子是否表意不明(方法12)主客颠倒(方法18)
6. 见近义词――判断句子是否重复(方法9)
7、见数量短语:判断是否表意不明(方法12)
8、见两面词(是否,有无,能否,等)――判断是否一面与两面不搭配(方法6)  
9、见两层以上否定(包括反问) ――判断否定是否颠倒(方法16)
10、以上各方面都无可挑剔――判断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方法19),有无自相矛盾(方法15)
列举几种常见的杂糅格式:
本着……为原则 —— 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以……即可 —— 以……为宜;……即可
是为了……为目的的 —— 以……为目的的; 是为了……
对于……问题上 —— 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由于……下 —— 由于……;在……下
原因是……造成的 —— 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经过……下 —— 经过……;在……下
是出于……决定的 —— 是出于……; 是由……决定的
借口……为名 —— 借口……;以……为名
是因为……的原因 —— 是因为……;……是原因
有……组成 —— 有……;由……组成
靠的是……取得的 —— 靠的是……;是……取得的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 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
围绕以……为中心 —— 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大多以……为主 —— 大多是……;以……为主
成分是……配制而成的 —— 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是由于……的结果 —— 是由于……;是……的结果
4、1) 语言连贯题
答题技巧: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一般是每句有两种选择,所以每题做对的概率至少50%。总之,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
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 话题是否一致 → 前后句式是否一致→ 情境是否吻合→ 音节是否和谐等。
4、2) 词语运用题 近义实、虚词的正确使用。要特别注意具体的语境
实词: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虚词:通读全句,整体感知,认准关键,准确把握;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4、3)标点符号题 (认真参看标点十大误区)
二、古诗文阅读(33分,7小题)
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从以往的选文看,考人物传记,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如何读懂文言文文段。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用笔画起来,可很好地帮助你阅读。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5.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6.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多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7.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8.内容分析概括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是“忠臣”,而不是“不是忠臣”。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注意一下时间!)。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9、1)断句题
答题技巧:(1)读文段;(2)找名词;(3)看虚词;(4)察对话;(5)依总分;(6)据修辞;(7) 辨句式
9、2)翻译题
答题技巧:粗知全文大意,把握文意的倾向性。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审视句子特点,逐字对应翻译,做好留、增、换、删、调。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先看有没有五种特殊句式、如没有再看有没有词类活用、通假等。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
★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雅”)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10.诗歌鉴赏题(6分)
怎样读懂一首诗: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古诗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意象有: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语言特点有: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作用有: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问表现手法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1)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2)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3)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4)结构特点: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特别注意:①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②仔细阅读全诗,注意诗中出现的意象(即描写的对象),调动常识储备,揣摩形象的象征意味。③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尤其是比喻)。④评价要恰当,严禁人为拔高。围绕人之常情考虑诗歌的感情基调。⑤储备一些诗歌鉴赏中常用的名词术语,要敢于大胆使用,不懂也要装懂。
★有千古名句的要注意名句对全诗的作用及其在全诗中的分量;注意时代对作家的影响(如南宋的爱国思想,明末清初的抗清复明等);注意前后期风格变化大的作家(如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主要题型及答题思路
(一)、赏析诗中的关键字词
命题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命题变式: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二)、赏析诗中的重要语句
命题方式:这句诗有何特殊含义或深沉含义?
命题变式:这句诗最具表现力,试简要分析。
解答分析:先解释清这句诗的字面意义,然后或扣语言特点或扣思想情感作具体分析。
(三)、赏析诗歌的写作技巧
命题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通感等)、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描写等)、艺术技巧(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衬托、用典等)、结构特点四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赏析诗歌的意境
命题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命题变式: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五)、赏析诗歌的思想情感
提问方式: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主旨或对于本诗内涵,你是如何理解的。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情感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壮志未酬、报国无门、闺中怨恨、念远思家、忠贞爱国。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思想情感。{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这种感情。
(六)、赏析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如语境含义、意境含义)。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或(1)结合全诗分析某句诗的表达技巧及表达效果。

11.名句名篇默写(6分)
答题技巧:按前三题改分,要求默写三句就默写三句。上下句的默写,可以根据上句或下句推导提醒。内容提示的默写,可先在头脑中默背有关内容,选取与提示相对应的内容默写。脑子里根本没有印象,则不必苦思冥想,浪费时间,要把时间用在能够挣来分数的句子默写上,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
  ①注意古诗词的篇名要和句子能对应。②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5
你的问题问得很模糊;一、你没告诉你哪个省的、因为各个省考试题型不同。二、你没说你文还是理伙食特长生。
第2个回答  2011-08-25
每个省都不一样
第3个回答  2020-06-01

第4个回答  2011-08-25
那个学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