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茅酒的文化和历史?

赖茅酒的文化和历史?

  国酒开端的背后 “赖嘉荣”酱香始祖!
  赖茅与茅台有相当多的渊源,有人称其为茅台的祖先。说起茅台历史,不得不提“赖嘉荣”。
  酱香始祖赖嘉荣先祖,原籍福建。公元1826年,清朝道光年间,在茅台村创办“茅台烧春坊”,后由赖嘉荣负责酒坊生产及经营,独创“回沙”工艺酿和复杂的酿酒技术,酿造出之茅酒,风味独特,名闻遐迩,是风格最完美之酱香大曲酒之典型,后人称之为“酱香始祖”“、“赖茅鼻祖”。
  1915年,适逢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界名酒展。赖嘉荣先生决心以爱国拳拳之心参赛,将赖氏茅酒通过当时的民国政府送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赛,一举获得世界金奖,成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从此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并成为誉满全球的中华民族瑰宝。
  1929年赖嘉荣出资,指派儿子与其兄弟扩建“衡昌烧坊”,改名为:恒兴酒厂,再创百年赖家茅酒于贵州茅台镇,并以祖传之酿酒秘笈代代相传。后将祖业传至其子,其子赖氏三兄弟遵从父亲意愿,将“赖家茅酒”“赖茅酒”正式定名为“赖茅”酒商标。
  新中国成立后,“赖茅”、“华茅”、“王茅”这三家最大的茅台酒厂均被收为国有,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其产品“贵州茅台酒”被誉为国酒。至此,赖嘉荣传人所创的“赖茅”酒,为国酒茅台未来的光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赖嘉荣老先生亲手创立的“赖茅酒”已成为中华名酒,并永垂史册。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赖嘉荣嫡传后裔赖世豪先生重返茅台镇,按照家传秘方和传统工艺生产酱香“赖茅”酒,誓将酱香经典的“赖家茅酒”继承发扬光大。在赖茅传人的不懈努力下,赖茅传人推出的经典酱香 “赖嘉荣“赖茅得到世界的青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2
据《史记》所载,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番阳令唐蒙出使南越,在番禺(今广州)得食“枸酱”,归至长安,问蜀商,蜀商说:“独蜀出枸酱,(时今仁怀境属蜀国东南境)多持窃出市夜郎”。关于“枸酱”《说文》有云“酱,醢也。酒已和酱”,“酱”字从“酉”,与酒相类。醢,初为酱,久储为酒。两者都以粮食为原料,经过发酵,酿造制成。时既能制成精美的“枸酱”,酿酒技术自然已有发端。故宋伯仁《酒小史》把枸酱视为酒的始祖。历代文人也往往把酱和酒联系起来。“枸酱”一种用拐枣——又名枸,加入粮食酿出的酒,现在县内的濮人后裔——仡佬族,仍沿袭古法,每年九月九日,采摘拐枣参以粮食醢以为酱,装坛密封,为来年喜庆、宴客、送礼用酒,其味香美。清代仁怀直隶厅同知陈熙晋在吟酒诗中,就指明这里的酒源出枸酱,诗云:“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

清人李宗访著的《黔记》中写有:咂酒,一名重阳酒,以九月九日贮米于瓮而成。他日味劣,以草塞瓶颈。临饮,汪水平口,以通节小竹插入吸之。视容若干征饮量,苗人富有者以多酢此为胜。境内仡佬、苗等少数民族嗜酒,善酒,多按习饮咂酒。除咂酒外,仡佬族还自酿米兴熬、柿花酒、拐枣酒、萝卜酒等自饮。

清乾隆十年(1745年),总督张广泗开修赤水河道,舟楫抵达茅台,盐业大盛,商贾云集,盐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七月二十三日立在三百梯的捐修县城至茅台的筑路碑上记载有“偈盛酒号”的名号。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修蚂蟥沟至长岗大坝沟的筑碑上记有“成义号”捐银一两二钱。说明清乾隆年间,茅台已有商号销售烧酒。

清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由禺坡编辑的《仁怀草志》中记有:“城西茅台村酒,全黔第一。”

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0年)任过仁怀直隶厅同知的陈熙晋诗文中,有“村店人专长沸,茅台一宿过,家唯储酒卖,船上载盐多”的记实。

还有清道光时的著名学者郑珍,在其五言律诗《茅台村》中,有“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的赞誉。

《遵义府志》中引《田居蚕室录》说:“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制法:煮料加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之。其曲用麦,谓之白水曲,黔人又通称大曲,酒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青黄不接之时,米价昂贵,是困于食,职此故也。”

又在《黔语》一书中有:“南酒道远价高,至不易得,寻常沽贳皆烧春也,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名:茅台春,极清冽……”。

清道光以前,仁怀县“茅台烧”、“茅台春”制作法已形成特殊工艺。《续遵义府志》载:“茅台烧酒,前志:出仁怀县西茅台村,黔省称第一。《近泉居杂录》记载茅台烧酒制法,纯用高粱作沙,蒸熟和小麦面三分,纳粮地窖中,经月而出蒸gao(音)之,”既gao(音)而复酿,数回然后成;初曰生沙,三四轮曰燧沙,六七轮曰大回沙,以次概曰小回沙,终乃得酒可饮,品之醇、气之香、乃百经自具,非假曲与香料而成,造法不易,他处难以仿制,故独以茅台称也”。

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仁怀处于兵荒马乱,洗劫殆尽的情景;村寨夷为废墟,茅台村几十家烧房毁兵燹,“茅台烧”、“茅台春”的生产中断十年左右。

清光绪二年(1876年)四川总督丁宝桢改革川盐运销制度,实行官运商销。以遵义人唐炯为总办,遵义人华联辉为总局文案。亦官亦商的华家设在茅台村的“永隆裕”盐号在华联辉指示下,于清光绪三年之后,在毁于兵灾的“茅台烧房”废墟上再建酒房,名“成裕酒房”,生产茅台烧。后“成裕酒房”沿袭乾隆时就有的“成义号”更名为“成义酒房”。其生产的酒,改名“回沙茅酒”。

继“成义酒房”之后十年,县人石荣霄、孙全太、王立夫合股联营开办“荣太和烧房”。这与清道光以前用“烧房”名酒厂完全一样。后因孙全太退股,荣太和烧房更名为“荣和烧房”,生产的酒名“荣和茅酒”。

民国四年(1915),北洋政府农商部,把贵州省仁怀县茅台村产的“回沙茅酒”、“荣和茅酒”,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参加由美国倡导在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茅台酒的名字始于此。

民国十八年(1929年)贵阳市商人周秉衡在茅台村开办“衡昌酒房”。后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贵阳赖永初接管周氏“衡昌酒房”并更名为“恒兴酒厂”。生产酒先名“衡昌茅台”,后名“赖茅”。

解放后,于1951年11月5日、8日,分两次协议,国家以旧币一亿二千万元(一万元旧币折人民币一元))购买了“成义酒房”。同时还接管了“荣和酒房”,组建成国营企业。厂名贵州省专卖公司仁怀茅台酒厂。同年12月13日,中共仁怀县委县人民政府派出经理和管理干部子女12人,到茅台酒厂主持工作。1952年,茅台酒厂由贵州省专卖事业管理局领导,厂名改为“贵州专卖事业管理局仁怀茅台酒厂”。1953年7月茅台酒厂经理张兴忠遵照仁怀县财委通知:接办“恒兴”酒厂。同年8月,茅台酒厂由贵州省专卖事业管理局划归工业厅管辖,正式取名“贵州省茅台酒厂”。1954年4月,湖北省进出口公司致函茅台酒厂,其中两处提到茅台酒是名贵“国酒”,这是文字记载茅酒为国酒的开端。1955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一直强调茅台酒是“国酒”,要保证质量。1956年12月,由中共遵义地委组建第一届中国共产党贵州省茅台酒厂委员会,茅台酒厂为县团级党委。1975年,王震同志在全食品工作会议上指出“茅台酒是国酒”。1978年,茅台酒厂进入大庆式企业行列。1986年7月,经国家商标局企业登记司批准,更名为“中国贵州茅台酒厂”。1986年6月,茅台酒厂跨进贵州省7家创汇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行列。1988年9月,茅台酒厂进入国家二级企业先烈和全国创汇先进企业行列。

民国四年(1915年)茅台成义、荣合两家酒房的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被评为世界名酒,获得了奖状和奖牌。因没有注明是哪家酒房产的茅台酒获奖,使两家酒房争执,并提起诉讼。仁怀县商会难于裁决,才于民国七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奖状奖牌由县商会保存,两家酒房所产茅台酒均可在商标上注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字样。

民国十九年(1930年)贵州举办“全省实业展览会”,成义酒房产的茅台酒获特等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四川成都举行的“西南各省物资展览会”上,成义酒房生产的茅台酒又获特等奖。

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一次评酒会上,茅台酒名列八大名酒之首。

1953年,茅台酒在全国土产交流会上,酒类评比夺取冠军。

196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评酒会,茅台酒又列榜首。

1979年,在大连举行的全国第三次评酒会上,茅台酒再次夺魁,获国家轻工业部颁布发的奖状和金质奖章。

1979年,国家质量审定委员会,将茅台酒评为会国食品优质产品之一,并颁布发了奖状和金质奖章。

1984年“飞天牌贵州茅台酒”获国家经济委员会颁布发的金质奖章;同时,又获全国酒类大赛“金杯奖”。

1985年3月,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美食品及旅游食品博览会上,茅台酒获金桂奖。

1986年10月,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茅台酒得金质奖。

1986年,茅台酒的包装、装璜,获“亚州之星”包装奖。

1987年,茅台酒获出口产品广告宣传国际一等奖。

198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茅台酒获金奖。
第2个回答  2011-09-05
王者归来 酱香始祖“赖嘉荣”

来源:中国网  发表时间:2011-08-22 13:39:54 

--------------------------------------------------------------------------------

264.5万,标王天价酒,赖茅王者归来

264.5万!在近日开槌的北京保利陈年美酒拍卖专场上,一位特别的老先生提供的一瓶特别的陈年美酒艳压全场,得到诸多藏家的尊重。陈年美酒以264.5万天价成交,成为标王天价酒。

这是一位来自贵州的藏家亚藩先生。亚藩老先生与茅台酒厂渊源颇深,曾经负责筹备成立“地方国营茅台酒厂”的工作,之后的工作中又负责接待前来贵州视察工作的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此次拍卖会,参拍的有110多个标的,1000余瓶酒。参拍酒涉及茅台、赖茅、五粮液酒等。拍卖方特意将亚藩先生的7瓶藏酒被安排在中后位置。拍卖会过去1个多小时,亚藩先生的藏品即将出场前,拍卖师首先展示了一幅朱德送给亚藩先生的一幅字,随后才开始对亚藩先生的藏品进行拍卖。最大焦点是亚藩先生的第六瓶藏酒——— 30年代赖茅。这瓶30年代赖茅酒起拍价100万元,拍卖师宣布起拍价后,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藏家立即有人直接喊价150万元,随即有买家跟进,经过激烈争夺,30年代赖茅以264.5万元成交,成为本场拍卖会成交价最高的藏酒,夺得标王!

国酒开端的背后 “赖嘉荣”酱香始祖

知情人士称赖茅并非茅台酒,却与茅台有相当多的渊源,有人称其为茅台的祖先。说起茅台历史,不得不提“赖嘉荣”。

酱香始祖赖嘉荣先祖,原籍福建。公元1826年,清朝道光年间,在茅台村创办“茅台烧春坊”,后由赖嘉荣负责酒坊生产及经营,独创“回沙”工艺酿和复杂的酿酒技术,酿造出之茅酒,风味独特,名闻遐迩,是风格最完美之酱香大曲酒之典型,后人称之为“酱香始祖”“、“赖茅鼻祖”。

1915年,适逢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世界名酒展。赖嘉荣先生决心以爱国拳拳之心参赛,将赖氏茅酒通过当时的民国政府送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赛,一举获得世界金奖,成为世界三大蒸馏酒之一,从此开始打入国际市场,并成为誉满全球的中华民族瑰宝。

1929年赖嘉荣出资,指派儿子与其兄弟扩建“衡昌烧坊”,改名为:恒兴酒厂,再创百年赖家茅酒于贵州茅台镇,并以祖传之酿酒秘笈代代相传。后将祖业传至其子,其子赖氏三兄弟遵从父亲意愿,将“赖家茅酒”“赖茅酒”正式定名为“赖茅”酒商标。

新中国成立后,“赖茅”、“华茅”、“王茅”这三家最大的茅台酒厂均被收为国有,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其产品“贵州茅台酒”被誉为国酒。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赖嘉荣嫡传后裔赖世豪先生重返茅台镇,开办“茅台赖氏酒厂”,终于完成老一辈心愿,誓将酱香经典的“赖家茅酒”继承发扬光大。

赖茅酒以本地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祖传秘方与传统生产相结合的独家工艺,精心酿制而成,既有喝了不上头、不口干、不胸闷之特点,还具有酱香突出、幽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余味持久。

赖嘉荣老先生亲手创立的“赖家茅酒”已成为中华名酒,并永垂史册。

“赖茅”酿制工艺与文化传承

“赖茅”以其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以及独特的酿制工艺被藏家尊重。多年来,身出“名门”却锋芒不露,天价拍卖得标王称号后还是引来了业内人士和媒体的聚焦,一时赖嘉荣赖茅酒在行业内、市场上被疯狂追捧。记者采访到赖嘉荣赖茅酒全国独家运营中心深圳市酒源酒业总经理周凌剑先生。周凌剑先生表示:“赖茅酒传世至今,无数豪杰为之倾倒,文人墨客赞不绝口,更被国人捧为至宝。赖茅鼻祖赖家荣所创建的恒兴酒厂被收为国有成立贵州茅台酒厂后,80年代“赖茅”酒创始人,赖茅鼻祖赖家荣嫡传后裔赖世豪成立赖世家酒业,恢复重建老字号品牌 “茅台赖氏酒厂”于茅台镇。按照家传秘方和传统工艺生产酱香“赖茅”酒。2006年冬季,赖茅唯一嫡传后裔赖世豪先生亲手从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收藏家,叶恭绰老先生的后人(叶崇琪老先生,89岁)接受回赠的1935年的赖茅酒。这一中国酒业史无前例的盛事,再一次激励赖茅传人有责任,有信心把老一辈近百年保留下来的赖茅酒传承下去。把赖茅酒的精髓文化、内涵、质量再一次提升,升华。把赖茅酒最好的、最根本的东西,奉献给消费者,为中国的白酒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赖茅传人的不懈努力下,赖世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产品“赖嘉荣“商标系列产品得到国内外爱酒人士的青睐。谈到赖茅的未来发展,深圳市酒源酒业总经理周凌剑先生信心十足,面对全国酱香时代的来临,酒源酒业以酱香型白酒产业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心,秉承“开拓创新、发展共赢”的企业文化,高举“赖茅鼻祖赖嘉荣,百年酱香老字号”的品牌旗帜,齐心协力携手各地经销商打造中国酱香第三大品牌。
第3个回答  2011-08-25
1951年,国家收购三茅:赖茅、王茅、华茅,在这三家私人作坊基础上成立地方国营茅台酒厂,所以说现在的茅台源自:赖茅、王茅、华茅。赖茅是1951年前的其中一个厂家的茅台酒名叫法而已,现在市场上还有赖茅酒,其实是茅台镇这边的一个新成立的酒厂而已,把历史名称:赖茅,拿出来用而已,加上茅台酒厂的介绍说国酒源自赖茅、王茅、华茅,所以好多人以为:赖茅是茅台酒厂(国酒)的产品,其实不是。赖茅酒厂正因为这点,这两年发展比较好,其实就是茅台镇近300家酒厂中的一个酒厂而已。但是也有好多酒厂生产“赖茅”字样包装的地方茅台酒产品,注意区分。
第4个回答  2024-01-05
1941年,赖永初独资收购“衡昌烧坊”后,投巨资改建并更名为“恒兴酒厂”
20世纪30年代末,茅酒赝品充斥市场,赖永初有意更换商标,以其姓氏“赖”和生产地茅台镇的“茅”将“恒兴酒厂”所产的茅酒冠名注册为大鹏图案的“赖茅”酒商标。意味展翅高飞,抗日战争胜利后,赖永初将300多瓶赖茅带入香港试销,被一抢而空,成为打入国际市场的第一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