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0-11-09
内容提要:
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新时期的中学生道德情问题日益突出。与此同时,以情感领域的激“动”、激“活”为特征的种教育改革正悄然兴起。道德情感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学功能,提高学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它对破解班级管理中的一些难题能起到釜抽薪的作用,是每一个班主任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道德情感;班级管理;教学整体效益
新时期的中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较高,思维开阔,知识面宽,信息的吞吐大;同时他们很重视个人价值,进取心和民主意识很强;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具有求异意识和创新精神;个性鲜明,善于表达和表现,敢想敢说、有主见,为人热情,具有开朗乐观的精神风貌。但他们也有突出的缺点和不足:以自我中心,自私、利已主义思想普遍,缺乏责任感;依赖性强,情感脆弱,生活自理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差;娇气十足,任性、固执、霸道、爱发脾气,不懂感恩;虚荣,盲目攀比,重金钱,重物质,缺少艰苦奋斗精神;是精于算计,过于现实,缺乏诚信,浮躁、急功近利。学习主体特征的变化带来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挑战,破解学生管理中的时代性难题,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眼前的刻不容缓的问题。
笔者认为,破解这一难题不妨回到根本上去。教育以人为本,人又以德为根,由此可见立人必先立德。道德情感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学功能,提高教学整体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站在素质教育观的高度,着眼于发挥教学整体效应来认识教育中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和意义,遵循教育的规律,具体实施道德情感的教育。
陶冶道德情感是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是形成和增强同所获得的道德认识相一致的道德情感;另一方面是改变那种与应有的道德认识相抵触的道德情感。形成和增强健康的、正当的道德情感,不但要诉诸个人理智,诉诸个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而且更需要个人在实践中经受长期的甚至痛苦的磨练。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合理地借助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逐步向正确的道德情感靠拢。
1.在教会他们领会道德要求的同时,有效合理地借助学生自身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感受到强烈的积极或消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在讲到爱护集体利益的行为时,应当毫不吝啬地使用赞赏、颂扬的词汇,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种行为给集体和个人带来得荣誉,从而产生自豪、羡慕、向往等愉快的情感体验。此后,还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强化效果,让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成为学生自我向上的强大内驱。当然有表扬就会有批评,讲到不守纪律,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时,则应使用指责或否定的词句,使学生产生羞耻、愤慨等不愉快的情感体验。但这时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就要让学生明白地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错误,又不能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否则正确的道德观念是无法培养起来的。
2.情感教育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首先,应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诱发学生自身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重视知识轻视情感与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自己的情感溶入其中,用充满感情的讲解,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丰富的情感。
其次,要为学生营造和谐,愉快,活跃的生活学习氛围,要以平等,亲切的态度对待学生,以自身的人格及科学的热爱感染学生,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使每个学生都有成的体验。这样,会使学生爱老师,爱班集体,爱学习,爱自己,增强其集体主义感,自信心,荣誉感,热爱科学,热爱真理等积极情感。
二、利用榜样的形象与感人事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
通过榜样和感人事例,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加道德实践的间接经验与情感的内容。情感与想象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想激发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就必须使他们的情感指向鲜明的形象,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学生的对榜样的形象理解得越深入,他们的情感就越持久,越巩固。
康德马甲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对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是有利于他们发展的阳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中的一切”。老师人格像阳光一样播撒给学生,像甘露一样滋润学生。学校的老师要以德为本,树立起道德的光荣形象。
三、升华中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
在阐明道德要求的观点时,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感的基础上,使道德体验不断概括,不断深化。例如,爱国主义情感是在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等情感的基础上孕育起来的。为了使学生道德情感能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的方向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对道德要求的认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四、注意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
家长、学校教师的谈话,说服,赞扬和责备的方式要讲究艺术性和机智,切不可千篇一律。否则,会使学生的情感变得迟钝,甚至消退。应该在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时,应当避免矫揉造作。要善于审慎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任何不真实的情感都会导致学生不愿遵循他的忠告。不冷漠无情,对道德情感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师家长的真诚才能唤起学生的真诚。在处理每一件事时,教师家长应懂得教育科学,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与个性特点,不对学生产生偏见而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学生的热爱与信任可以产生“期待效应”使学生在得到教师家长的期待与要求中形成自我肯定的情感。从而增强学习向上的动机,因此以积极,振奋的情感使学生参与教育教学,从而道德可以升华。因此,要善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感,在帮助学生调节自己情感的过程中教育者应注意。
第一,不要采取简单禁止的方法,要耐心地改变学生产生消极情感的认识和观念;对于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往往比较心虚、敏感,对人有戒心、怀敌意,对其他人常常采取沉默、躲避或粗暴无理的态度。为了消除他们的消极情感,教师家长应创造良好的道德情境,从多方面关心和帮助他们。热情严肃地对他们提出希望,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亲身体会教师家长的善意,相信他们的真心,相信自己是可以转变的,从而激起重新向上的意志。
展开全文阅读
第二,不要盯住学生的某些消极情感不放,而要通过各种活动从正面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要加以注意,例如,胆汁质类型的学生,他们情感发生快,强烈而持久,并有强烈的外部表现。就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耐性、沉着和自制力。
第三,培养学生预见某些情感表现的后果及根据情境表露情感的本领等,如严格要求,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优缺点形成自我分析的态度。组织舆论,是学生的行为能随时得到提醒与督促,从而提高对行为的评价能力。赏罚分明,是学生由于正确的行动而带来精神上的满足,由于错误行为而产生情感上的内疚,从而形成是非观念与是非感。这些措施在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控制力上都是行之有效的。
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灵活、理性与情感并重的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面对何种新问题新挑战,只要自觉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好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一定能创造平凡中的奇迹,收获人生最美的风景。
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