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和朱安的感情怎么样?朱安的生平谁能简单叙述一下。

如题所述

朱安,1878年6月(戊寅五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她家 的住宅“朱家台门”是一座三进的屋宇,后有竹林、石池、花园、家庙,可见也 是相当富有的士大夫家庭。到她父亲时,家业已开始下坡,父亲也是读书人,做 过幕僚,后经商,五十岁不到,客死异乡。母亲是普通的家庭妇女。哥哥学过法 律,做过司法承审员一类的工作。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 多,但懂得大家闺秀所应掌握的各种礼仪;家里有女佣,却仍然能做一些家活。 她性格温和,待人厚道,上下左右,与人无争。   听过媒妁之言后,鲁迅的母亲看中了朱安。首先是两家门当户对,这在当时 是相当重要的;其次,母亲还有一层考虑:三个儿子将来恐怕都要远走高飞的, 自己很需要身边有个媳妇作伴。媳妇比儿子大三岁,虽然俗话说“女大三,金银 堆成山”,但依绍兴的风俗,一般都是男大女小的,不过年纪大一点,对于作伴 来说,倒是好的。鲁迅当然反对这门亲事,但看到母亲很坚持,也就妥协了。
朱安虽然是个容貌不佳、身材矮小,识字不多、思想守旧的弱女子,但她也 很有主见。她虽与人无争,但各种人际关系却看得很清楚,很敏感。她为人忠厚, 但忠厚并非愚笨。   鲁迅对朱安没有感情,朱安对鲁迅却很有感情。她对鲁迅,并不是简单的 “嫁鸡随鸡”,而是认为他很有学问,很有能力,他做的事写的书,对社会对国 家一定很有意义。她信任他,依赖他,敬重他。他说的话,他出的主意,都很对, 她都愿意听从。追问

朱安是什么时候去世的?

追答

1947年6月29日
不得不娶一个不爱的人,对自己不是一种伤害吗?鲁迅还是圣人,还有来自社会的压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1-14
周伯宜(鲁迅父)和鲁瑞(鲁迅妈)结合,很门当户对,很符合婚配条件。先说门当户对。周家是官宦人家,鲁家是书香门第;周家爷爷是举人,鲁家爸爸也是举人;鲁瑞的两个兄弟都是秀才,周伯宜正在努力向秀才冲刺。再说婚配条件。女大三,抱金砖,鲁瑞恰好比周伯宜大三岁。查生肖,一个属蛇,一个属猴,不犯冲;查八字,也不相克。好啊,这是一对好姻缘。
00果真好,好在鲁瑞旺。一旺,她嫁了不久,周伯宜中了秀才。婆家娘家那个高兴啊:娘家感叹女儿嫁了个有出息的好女婿;婆家庆幸娶了个有旺夫运的好媳妇;二旺,她的肚皮争气,头胎就生了个儿子。
00周氏家族兴房一支从鲁迅曾祖父周以埏那一辈起就人丁不旺,周以埏只育有一子一女,子就是周福清。周福清又只有周伯宜一个儿子(那时还没有周伯升)。两代单传,很危险,弄不好兴房就会断了香火。眼下好了,鲁瑞生儿子了,周伯宜有儿子了,周福清有孙子了,香火续上了。不仅如此,又四年,二小子周作人出生,又三年,三小子周建人出生,又五年,四小子周椿寿出生。女人鲁瑞完成了女人最要紧的任务,而且超额。
00鲁瑞能生,也孝还贤惠。鲁迅曾祖母活着的时候,鲁瑞把老太太伺候得妥妥帖帖。吃饭时,她总是把好吃的放在老太太面前,还时不时夹几块好菜到老太太的碗里。每天一早一晚,她会准时到老太太房里请安问好,谈些家常,问她想吃什么,想要什么。有一次,她问老太太:想不想让人给画一张画像。她兴致勃勃地鼓动说,挂在房里天天看,很好哩。

鲁瑞小接受传统的家庭教育,不仅孝顺父母、公婆,相夫教子,尽心尽职,而且待人和蔼、宽仁而富于同情心。她时常把自己不多的零用钱,送给急需的人。家里人有时对佣人说话不和气,她总是说:“不要大声小气说他们,即使他们做错了,可以同他讲么!……”她还给雇工王鹤照做鞋、袜、衣服。现在绍兴鲁迅故居内,还陈列着她做针线活用的工具,和亲手为王鹤照缝制的一只袜船。 鲁瑞还热心教王鹤照识字,并说:“我就苦得不会写,你学起来,可以记记账。”
鲁瑞乐观、开朗。有时,媳妇们因生气不吃饭时,她便说:“你们每逢生气的时候,便不吃饭了,这怎么行呢?这时候正需要多吃饭才好呢,我从前和你们爷爷吵架,便要多吃两碗,这样才有气力说话呀。”用周作人的话来说:“这虽然一半是戏言,却也不难看出她强健性格的一斑。”
鲁瑞也是个思想开明,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人。清末天足运动兴起,她就放了脚。本家中有人扬言:“某人放了大脚,要去嫁给外国鬼子了。”她听到这话,不屑置辩:“可不是么,那倒真是很难说的呀。”1902年,鲁迅在日本给母亲写信,要她放足、剪发,她回信说:“老大,我年纪已大,头发以后剪,足已放了。”后来鲁瑞又剪了头发。绍兴光复后,她还劝有的男人把辫子剪掉。在她七十多岁时,看到青年人织毛衣,她也要学,做得不好就拆掉重织,一次又一次,日日夜夜,坐下就拿着织针,终于,连复杂的花纹都给织出来了,衣服也编成功了。鲁迅看了也佩服地说:“我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

鲁瑞性格坚韧刚强。她经历了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等一个个的巨大打击,但她仍能泰然处之,沉着应付。自丈夫周伯宜死后,她就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虽家庭破落,生活贫困,但她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一心要把三个儿子培养成才。所以,当鲁迅提出求学要求时,她顶住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变卖首饰,送鲁迅去南京的洋务学堂读书,以后又让鲁迅东渡日本去留学,接着鲁迅的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也一一走出了家门。
1936年,她接到同乡宋紫佩送去的鲁迅病逝的电报,虽悲痛万分,但很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只是颜色阴沉,待送走宋紫佩后便嚎啕大哭,说:“我不能累宋先生难受。”事后,她广集儿子死后的一切记载,当看到各方面人士对于儿子普遍的悼念,真诚的爱戴,她自慰自解地说:“还好,这样子,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周伯宜早逝,或许夫妇的情感对先生影响不大,但母亲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不难发现鲁迅和他的母亲在性格上有着相似的一面。在鲁瑞的培养和影响下,周家出了被称为中华民族之魂的鲁迅,也出了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周氏三杰”。她不愧为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值得后人敬佩和纪念。
第2个回答  2011-08-24
朱安虽是鲁迅的老婆,但却有名无实,她为鲁迅空守了41年,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也没给朱安留下有个自己孩子的希望。她是一个典型封建婚姻包办的牺牲品。朱安临终前,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她想念许广平和海婴。她面对自己的情敌和情敌的孩子竟然毫无怨恨之意。
朱安,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做过知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虽然识字不多,但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道。因为鲁迅是长子,从鲁迅父亲去世以后,鲁迅的母亲就开始为鲁迅的婚事操心了。老太太喜欢朱安听话顺从的品性,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媳妇。1901年4月3日,鲁迅母亲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贸然去朱家“请庚”。结果在两个年轻人根本都不认识的情况下,由双方父母作主,定下了决定朱安一生命运、并给鲁迅带来终生痛苦的婚姻大事。追问

朱安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为什么说给鲁迅带来了很大痛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