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人徐特立讲的是什么故事?

如题所述

徐特立同志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革命老人,共生了七个儿子,因无钱看病,死去五个,为革命牺牲了两个,只留下一个刚满周岁的小孙女,名叫徐禹强。徐特立和他的夫人,年过花甲,两鬓如雪,膝下就这么一个小孙女。人们拉着小禹强的手说:“你是个革命家庭的苦孩子,又是烈士的女儿,以后跟着爷爷享福吧。”但是,徐特立老人从不这么想。为了防止小孙女滋长特殊化思想,老人对禹强要求很严格。爷爷让孙女去学校,和工农的孩子们一起过集体生活,只有星期六和节假日才接回家。爷爷常常拉着小孙女的手,满怀希望地说:“禹强呀,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要躺在老一辈的功劳簿上,要走自己的路,为社会多出力。”徐特立老人,不仅在思想上生活上严格要求孙女,而且对禹强的学习特别关心。禹强上小学时,老师说她的作文内容枯燥、语言贫乏。小禹强心里也怪着急。爷爷发现以后开导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和多写。多读,就是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知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下功夫,自己多动手写。”爷爷要求小孙女先练习写日记,然后再出题目作文。他苦口婆心地教育孙女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坚持勤学苦练,就能写出好文章来。”听了爷爷的话,禹强开始乱读一气,不管报纸、杂志、小说,也不管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她都拿来读。结果提起笔来一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她很苦恼。针对这种情况爷爷就耐心地帮助她总结教训。他说:“禹强呀,你读书的方法不对头。读书应该是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它是通过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来说明这个道理的。书上有那么好的语言,好的描写。有些好段落光读不够,应当背诵才行。还要养成边读书,边随手记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可以记心得,写体会。要记住啊,不动笔墨,不读书。”禹强瞪着两只明亮的大眼睛昕得人了神。

爷爷笑笑说:“你想想,像你那样读书,得用多少时间啊!”小禹强侧着头,显出思考和不理解的神情。爷爷说:“怎么?想不通吗?表面看你好像读了好些书,费了好些时间,可是囫囵吞枣收效不大。做学问最宝贵的就是扎实呀!”从那以后,禹强看书,总要身边带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读,一边记。真灵,小禹强的作文成绩果然提高很快,读书笔记也逐渐积攒了几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