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学期400道竖式题

请帮帮忙 急需

第1个回答  2015-11-11
135
×
85=
408
×
36=
80
×
312=

87
×
210=
138
×
69=
82
×
403=

126
×
89=
203
×
32=

310
×
25=

336
÷
21=
858
÷
39=
918
÷
27=

888
÷
37=
645
÷
32=

437
×
28=

432
÷
46=
966
÷
23=
731
÷
79=

980
÷
28=
828
÷
36=

568
×
39=

307
×
46=
54
×
312= 47
×
210=

294
÷
29=

689
÷
34=

618
÷
88=

372
÷
45=

234
×
46=

613
×
48=

320
×
25=
444
÷
76=

325
×
68=
37
×
481=

245
×
31=

609
÷
87=

450
÷
25=
289
÷
44=
136
×
15=
215
×
36=

325
×
65=

180
÷
30=

625
÷
23=
780
÷
26=

35
×
126=
235
×
12=

321
×
19=

837
÷
43=

432
÷
24=
544
÷
17=

125
×
6=
335
×
26=

165
×
24=

898
÷
28=

704
÷
44=
480
÷
32=

52
×
315=
57
×
158=

36
×
215=

350
÷
34=

930
÷
32=
864
÷
36=

321
×
16=
332
×
24=

33
×
215=

256
×
31=

306
×
12=
260
×
15=

754
÷
58=
704
÷
44=

897
÷
39=

336
÷
21=

858
÷
39=

918
÷
27=

825
÷
32= 336
÷
63= 932
×
44= 652
×
39=

886
÷
23= 288
÷
32= 66
×
123= 912
×
67= 644
÷
28= 432
÷
26=

45
×
193= 365
×
55= 728
÷
56= 540
÷
12= 693
×
22= 563
×
18=

720
÷
90= 960
÷
80= 523
×
79

156
×
92= 651
÷
21= 910
÷
70=

562
×
45

325
×
71= 840
÷
84= 420
÷
84= 145
×
75

245
×
36=

936
÷
78= 912
÷
38= 356
×
62

356
×
50= 652
÷
46= 555
÷
46=

986
×
25= 365
×
78= 736
÷
23= 936
÷
12= 89
×
789= 856
×
36=

784
÷
56= 575
÷
23= 12
×
754= 365
×
25= 653
÷
78= 369
÷
89=

786
×
35= 965
×
45= 563
÷
78= 383
÷
25= 567
×
23= 125
×
56=

658
÷
56= 764
÷
56= 734
×
65= 658
×
25= 567
÷
25= 150
÷
25=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10
除法: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828÷36 159÷94 294÷29
689÷34 618÷88 372÷45 444÷76 432÷48 350÷34
930÷32 864÷36 694÷17 598÷26 609÷87 9100÷240
507÷39 793÷26 450÷25 289÷44 3200÷700 117÷25
384÷34 117÷36 91÷65 180÷30 720÷30 360÷30
920÷40 780÷60 432÷24 625÷23 837÷43 850÷17
780÷26 960÷40 544÷17 898÷28 420÷30 780÷20
690÷30 750÷50 840÷60 520÷40 920÷23 840÷24
704÷44 480÷32 672÷2 754÷58 897÷39 624÷26
乘法:
135×5 108×6 8×312 7×210 138×9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123×6 2 47×210 568×9 1
307×46 54×312 234×46 613×48 320×25 25×29
136×15 215×36 325×65 52×315 57×158 36×215
35×126 235×12 321×19 321×16 332×24 33×215
125×6 335×26 165×24 256×31 306×12 260×15
303×46 65×224 325×40 167×48 336×25 125×45
336×25 112×52 335×24 125×65 36×125 116×58
256×81 331×25 125×34 336×25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91×214 325×68 336×21 245×31
31×206 21×126 302×12 135×24 325×41 12×321

21×114 17×184 31×208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16×109 33×204 25×118 302×15 302×54
210×21 119×24 325×29 66×125 82×403 126×89
203×32 312×25 568×9 307×46 54×312 47×210
第3个回答  2011-08-27
是出题目吗追问

第4个回答  2011-08-27
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

平常说话的时候,可以把前后两部分先后说出来,也可以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让听者去体会 、猜测,所以叫歇后语。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四两棉花——弹(谈)不上。

按修辞方法来分,歇后语主要有比喻和双关两类。原始歇后语,说话时把一个固定词语的最末一字省去不说,所以又叫缩脚语。如:“秋胡戏妻”是有名唱本故事和剧目,于是人们就用“秋胡戏”影射“妻”;当代这种用法已较少。歇后语往往很形象,用得恰当,使听者感到生动有趣,富有幽默感。但用得太滥,也会使人讨厌。从词语感情色彩说,褒义歇后语数量很少,中性的有一部分 ,贬义的占绝大部分。有些歇后语带有严重的封建意识、迷信色彩、庸俗低级趣味。因此选用歇后语要严格、谨慎,并且要注意文体、语言环境及听话对象。具有谐音特点的歇后语,还有另外的作用,即考证创造该歇后语的时代或地域的某些语音特点。

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

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

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

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

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

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

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

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

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 - <目(木)中无人>

小葱拌豆腐 - <一清(青)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 - <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 - <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秋后的蚂蚁 - <蹦达不了几天>

棋盘里的卒子 - <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楚霸王举鼎 - <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 -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

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 - <谈(弹)不得>

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 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第5个回答  2011-08-27
计算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