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存在什么问题?

如题所述

从小被爷爷奶奶带大,到小学四五年级才回到父母身边。随后,即使父母活到成年,心里也有与自己的父亲和母亲的距离感。这种距离感体现在哪里?毕业后拿到第一份工资的时候,马上想到要给爷爷奶奶买礼物,春节的时候不想回老家陪爷爷奶奶,呆在城市本身的“家”里。爷爷去世的时候,他流着眼泪想:“只剩下一个奶奶了。”正是这种想法使他意识到自己心里没有父母的位置。

很多从小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疏远感。孩子对亲人的依恋在6岁前、3岁前变得更加关键。在此期间,主要监护人的细心关心和照顾可以使孩子对他产生强烈的依恋。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谁给予他最多的关心和陪伴,他就和谁最亲近。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家人)因此,如果父母工作忙,不能照顾孩子,至少在孩子6岁的时候,也就是上小学之前,还要再去接他。否则亲子关系很难再修复。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举止像好人。

初中的时候班里有个同学,为人特别亲近,不管做什么事,都能为别人考虑得很周到。别人对他要求什么,基本上没有不答应的。更荒唐的是,班里和他不太说话的同学向他借钱,他也二话不说地答应了,然后向别人借钱给那个学生。小时候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内心的安全感可能会不足。变得不自信。因为自己不自信,所以觉得不值得被爱,认为自己的价值主要对别人是“有用”的。因此,即使遇到不合理的要求,也不能拒绝,害怕别人讨厌自己,所以可以处处强迫自己,牺牲自己的利益,成就别人。一辈子都活在别人的看法里。

遇到挫折很难对付。父亲的出现是独一无二的,对抚养孩子有特别的力量。父亲的爱像山,又深又厚,父亲是个充满力量的角色。在孩子的心理,父亲们是万能的、高耸的“超人”,所以和父亲在一起的孩子们从小就不怕挫折。因为孩子心里有一个想法,就是在遇到无法解决的挫折时,可以向父亲寻求帮助。这是我们从小就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挫折。对孩子来说,父亲是孩子一生中最直接的榜样。父亲对家庭的责任、对妻子的爱、对老人的尊敬都是潜移默化的,会影响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7
第一个会出现孤僻的性格,从小缺爱,独立成长,不太会与人相处;第二个会让孩子对爱产生误解与偏见,无法区分和确定爱与不爱的界限。
第2个回答  2021-04-27
会存在情感上缺爱,性格上叛逆,不服从父母管教的性格。
第3个回答  2021-04-27
会过度的敏感,也会容易自卑,没有安全感,这是很多没有父母陪伴长大的孩子的通病。他们在长大以后会过度的依赖别人的温暖,同时又特别害怕被抛弃。
第4个回答  2021-04-27
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会容易与父母关系不亲,心里存在很大的距离感。对他人的看法特别在意,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