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德国的战败日还是解放日吗?

如题所述

战后的德国,在割地赔款的基础上,长期被迫一分为二。在东德,人们“被”分享了苏联“解放者”和“胜利者”的角色,每年的5月8日,成了毫无争议的“胜利日”和“解放日”,总是要拿出来专门庆祝一番。通常会举行数万人参与的大型广场集会和表演活动、阅兵仪式,中间穿插着反法西斯主义和反西方,尤其是西德意识形态的讲话。

1975年东德发行的纪念邮票。

然而,西边的联邦德国,对这个日子的认知,反倒没那么痛快,还经历了一个过程。具体可以分为战时一代、战后一代和当下年青一代。

战后最初的十几年,真正经历战争的那代人,都在努力回归正常生活,因此,更倾向选择“遗忘”。这时,只要没有犯下“反人道主义罪”(虐待战俘、屠杀平民等),普通纳粹党员和战争的参与者,几乎没怎么受到追责。

西德人民自发的反省,要等到上世纪六十年代。与二十前美国主导的纽伦堡审判不同,六十年代的法兰克福审判是由德国人,尤其是战后成长的那一代青年人,主动发起的。这一批40后出生的青年人开始提出疑问:“我们的父母在纳粹时期,究竟干了些什么,这些年,他们隐瞒了什么?”

此时,一些“隐藏的纳粹”竟被重新揪出,送上法庭或者剥夺公职。在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二战的西德年轻一代的眼中,他们是德国的耻辱,都是大屠杀的罪犯,是正义之网的漏网之鱼。

举个著名的例子,1968年11月7日,在大庭广众之下,一名叫做的克拉斯菲尔德女记者冲上前,给了已经深刻反省无数次的,西德总理基辛格(不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下图)。她说,自己是以年轻一代的名义打的这个耳光,当过纳粹党员的基辛格是全德国的耻辱。

克拉斯菲尔德

几乎同时期,时任西德总统吕布克也被迫下辞职。因为,在纳粹时期,吕布克任职的建筑公司曾经参与设计过集中营。这成了吕布克非常耻辱的经历。

在这种氛围下,又出现了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的“华沙之跪”,为德国重返欧洲,赢得自尊,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勃兰特对于二战的论调是——罪过和责任分开,他强调:纳粹的罪行,虽然不是所有德国人的集体犯下的,但是每个德国公民都要承担集体赎罪的责任。即,罪过应该由某些人去承担,责任则应由德国人民共同承担。

基于这个论调,德意志民族理所应当的要承担“赎罪”的责任。除了战后德国付出的具额赔偿和各种津贴外,勃兰特的一“跪”,更加表明了德意志人自愿承担责任的态度。

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跟日本截然相反的是,德国的教科书也在极力的还原纳粹的本质和战争的真相——除了纳粹本身的反人类罪行以外,德国普通民众也是“共犯”,他们对纵容希特勒的极权,和史无前例的种族屠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纳粹德国政府再邪恶,那也是民选的政府,纳粹党是赢得了最多数的选票,才获得上台组阁权利的。这么看,对战争的反省、赎罪,德国公民,人人有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1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