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关于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_百度...

如题所述

关于青少年犯罪特点的调查报告
一、青少年犯罪的社会特点
当前,青少年犯罪在年龄、类型、手段、方式上呈现新特点。一是犯罪年龄低龄化。据统计,某地区14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占青少年犯罪人数的41.7%,其中14岁占比13.5%。二是犯罪类型多元化,主要包括盗窃、抢劫、伤害、敲诈,以及杀人、强奸、绑架等恶性案件。三是犯罪手段成人化,青少年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伪造现场,使用反侦查手段。四是犯罪方式团伙化,60%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
1. 渴望独立的心理:青少年希望摆脱家庭和学校的束缚,独立自主。引导得当,孩子会积极向上,否则可能与社会、他人对立,走向犯罪。2. 经验不足:青少年思维活跃,爱独立思考,但经验有限,易颠倒是非,走上违法之路。3. 情感强烈又不稳定:易激动、情感强烈是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引导得当,孩子会见义勇为,反之可能违法乱纪。4. 性意识成熟:青春期性成熟使青少年关注异性、爱慕异性。缺乏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可能产生性犯罪行为。调查显示,14岁开始犯罪人数逐渐增加,15至18岁是犯罪高峰,占比69.7%。20至25岁犯罪人数逐渐下降。13至20岁是关键时期,引导不当可能导致终生悲剧。常见心理包括逆反心理、模仿心理、意气心理、报复心理、利己心理。
三、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复杂,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包括青少年问题认识和辨别能力差、法律观念淡薄、性格内向孤僻,缺乏正确引导。客观原因包括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偏差、社会诱因侵蚀。
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建议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增强自控能力,预防或制止犯罪。2. 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3. 加强家庭教育,将子女教育与国家、社会利益联系起来,消除犯罪因素和条件。4. 营造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严格管理文化娱乐场所,深入学校进行法制宣传,树立法制观念。
总结: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建立新的教育评价方法。重视理论知识教育、法律意识培养、行为实践,认识法律教育是社会系统工程,需社会家庭配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