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还剩不到70天,送你普通人逆袭的4个秘诀

如题所述

关注“笑薇读书”,每天带你一起学习和成长。有人曾问畅销书作家张萌,为什么我那么努力,却还是没有成功?张萌告诉他,那可能是因为你的努力还不够聪明。聪明的努力是一种高水平的勤奋。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却是“拼搏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努力,不值得炫耀。有结果的努力,才值得褒奖。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努力的人,但缺少聪明的努力者。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努力更聪明、更高效呢?读完张萌的《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我总结了普通人逆袭的四个秘诀:
01. 对待时间越吝啬,成就也越多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管理时间,就是管理生命。据说比尔·盖茨是个非常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每天工作之前都会制定行程表,他的行程表很特殊,不是以小时为单位,而是以5分钟为单位去安排。哪怕只有5分钟,比尔·盖茨都一定会充分利用起来,而且还特别专注。对待时间越吝啬的人,成就也越多。或许,这就是比尔·盖茨成功的秘密。
一个人对待时间的吝啬程度,也可以称之为“时间颗粒度”。什么意思呢?时间颗粒度,其实就是时间划分单位。普通人的时间划分通常以“小时”为单位,但那些在行业内有成就的人,却以“分”来划分。当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越小,他的时间安排会非常清晰,每一天要做哪些事情,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事情?什么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大概需要多少时间预算......一切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会按照计划严格执行,任何边边角角的时间都会被充分利用。工作学习自然更高效。
作者张萌就是一个时间颗粒度非常小的人,小到什么程度呢?十分钟。张萌有非常多的身份,作为创业者,同时管理7家企业,也是著名的教育博主,还担任了政府职务,需要处理的大事小情数不胜数。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不得不细化自己的时间颗粒度,哪怕只要有个十分钟的时间,她都会充分利用起来。她讲到,很多的线上音频课,她都是利用饭后时间录制完成的。甚至吃饭的时间,她通常还会约见两个人沟通工作,极大提高了时间利用率。
果然,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越小,时间观念越重,越惜时,工作起来节奏也会更快。别人一个小时只能做一件事,他可能已经干了五件事,而且还干得很漂亮。这就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效率。那么,怎样让时间颗粒度变得小一点呢?
首先,这里有个前提,不要为了小而小。缩小时间颗粒度,一定是因为真的有事情要做。无论是为了自我提升,还是当下不得不努力提高时间利用率,总之,一定是基于现实需求出发。
其次,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把时间颗粒度变小,意味着要做一个对待时间很吝啬的人,对每天的时间都要精细规划和安排,但这很可能会与我们自身以及他人出现冲突。比如,原本计划工作后刷30分钟电视剧,结果一刷就停不下来。再比如,和闺蜜相约周末一起看展,说好了9点见面,结果你足足等了20分钟都不见闺蜜,而你参展后已经有了别的计划。......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放弃刷剧,赶紧收心工作?继续等待迟到的朋友?
或许主观上,我们会认为多刷一会儿剧,多等个几分钟也没什么大不了。但一个时间颗粒度很小的人是很难做到的,因为他的实际情况不允许。时间颗粒度决定了所有时间都已经被精密地设计好,如果其中一个错乱了,其他的安排也会被打乱,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局部失序会导致系统崩溃。
所以,成为一个时间颗粒度很小的人,我们需要对自己,也对他人狠心一点。也许一开始有点难,但珍惜时间的人,同样也会被时间优待。把缩小时间颗粒度变成日常思维,你对时间流逝的感知也会增强,也就很难忍受虚度光阴。一个人怎样对待时间颗粒度,决定了他怎样对待自己的人生。时间颗粒度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学会缩小时间颗粒度,我们的时间才会真正变得有价值。
02.做好精力管理,时间更有价值
张萌是一个非常注重精力管理的人,人称“钢铁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经常需要从早上八九点一直到深夜十二点都在上课,中间除了吃饭的半个小时和十分钟的短暂休息,基本上一直都是站着上课。而这还只是张萌一部分的工作。但张萌说,她靠的不是硬撑,而是严格的精力管理。
一个能长期保持精力充沛的人,是基于对自身的精力状态有充分了解,并拥有一套专属的精力管理方法。精力波点图,就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充分了解自身精力状态的好工具。
精力值波点图由代表精力值的竖轴和代表时间段的横轴构成,竖轴的设置最高位是10,最低为0,其中0~3为低精力区,4~6为中精力区,7~10为高精力区。横轴表示一天的时间即24小时,以小时为单位进行标示,可自行设置起点值。记录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不同时间段的精力值,然后取平均值,这就是我们真实的精力状况。
通过精力波点图,我们将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最佳精力时间段以及最低迷的精力时间段,根据精力状态的不同来合理规划工作,把最重要的工作安排在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来做。处于精力低谷期时,不放处理一些相对比较轻松的工作,或者短暂休息。如此一来,我们的时间就会得到更高效妥当的利用。
只知道傻傻努力的人,除了感动自己,什么也得不到。真正的努力,不是和自己“死磕”,而是要做到充分了解自己,尊重规律。
不过,精力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精力管理,仅仅掌握高效时间段还不够,还要从多个维度来补充精力。比如:
坚持早睡早起。长期早起,就一定要以早睡为前提。张萌坚持早起20年,但她说自己睡觉通常都比较早。
有规律地锻炼。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精力也会因此增强。张萌是一个资深的泰拳练习者,工作再忙,也会至少每周练习3次泰拳,她说,这样的练习强度有助于她保持充沛的精力工作。
营养均衡。人的精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食物的摄入。张萌对自己的饮食管理也非常严格,有专属的营养配餐计划。
聪明的努力者,从来都不是靠单点取胜。让时间更有价值,远不止于管理好时间那么简单。只有做好了精力管理,时间管理才能发挥出真正的效果。没有充沛的精力,即便时间颗粒度再小,工作安排再精细,可能都没有充足的精力实现目标。
03.刻意练习,努力才有意义
一万小时定律认为,掌握一项技能至少需要一万小时。但这里其实有个前提——刻意练习必不可少。努力产生价值的关键,是刻意练习。
张萌就是一万小时定律的践行者。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后,在摸底考试中,全系120人,她考了第89名,为了改变学渣现状,她制定了1000天小树林计划。
每天早上5:00,当室友还在暖和的被窝里睡觉,张萌已经来到了校园小树林练英语,一直持续到8:00甚至10:00。这样每一天,她都比别人多出三到五个小时的英文学习时间,再加上专业课的时间,每天有将近10个小时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没有周末和节假日。三年下来,她算了一下,差不多10000小时。大学四年,她获得了专业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还获得了全国英文演讲比赛的冠军。参加国际会议,可以做到完全无障碍沟通。毕业后,张萌顺利成为外交官。
刻意练习让张萌的努力最终获得了最好的回报。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刻意练习呢?刻意练习包括3个关键步骤,明确目标;分解目标;高度专注。
张萌的目标是变学渣为学霸,考年级第一。当她明确了这个目标后,她开始制定计划,分解目标,每天早上一个人在小树林一心一意练英语,且不低于3小时,并积极参加英语大赛。最终,她从学渣逆袭成为学霸,所有奖学金都拿了个遍,甚至还冲出了学校,和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大学生挑战。
张萌练习英语的这段经历完整印证了刻意练习的意义就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的努力更精准、更有效。
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清晰的目标,每天都在麻木地重复,从不愿意跨出舒适区。
有人说,人类最疯狂的思维就是,每天做同样的事情,却渴望收获不同的结果。这样的人,和机器有什么区别?如果只是本能地重复,我相信,机器将会打败大部分人类。所以,只有摆脱低级的方式,我们的努力才会真正有意义。而它的秘诀,就是刻意练习。
04.人生有复盘,才可能翻盘
对于成年人来说,走出了校门,也就踏上了一场孤独的旅程。没有了师长的教诲,也缺少高人指路,成长仿佛就像是一场孤独的探索。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分成了两类,一类人工作按部就班,生活波澜不惊;另一类人,却似乎一直都在不停地前进,职业和生活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原本都是同一起点的人,为什么差距会越来越大呢?区别就在于,有些人在主动探索,时常反思,有些人则只是随波逐流,被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