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联翻译点评

如题所述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第五回)

They brought on themselves spring grief and autumn anguish;

Wasted, their beauty fair as flowers and moon.

杨宪益、戴乃迭译

Spring grief and autumn sorrow were by yourself provoked.

Flower faces, moonlike beauty were to what end disclosed?

大卫·霍克斯译

这是太虚幻境里薄命司的一副对联,写的是规劝人们不要自寻烦恼,因为纵使花容月貌也不一定会获得圆满结局。同样地,原文的顺序与句意的传达息息相关。上联意为“一年四季常年的悲苦都是自己招惹的”,下联意为“即使有美貌也不一定找到满意的归宿。”如果改为“自己招惹了常年悲苦”和“找不到归宿的花容月貌”,随着语序的变更,句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春恨秋悲”是一种客观情况的描述,并没有表明作者的态度。在往下看之前,读者并不知道作者的意图。等到读了后面的文字,才了解到作者的评判。如此一来,句子的重心就落在了“皆自惹”上,而不是前面的部分。霍译用 “yourself”和被动句式把这一强调的意思表达了出来。而杨译调整了译文为主动句,就失去了对“自惹”的强调,语流更顺畅了,但语气有所减弱。下联读到“花容月貌”时,读者也不能猜测下文的方向。也许是称赞,也许是描写。但下文“为谁研”有些出人意料。有花容月貌就能找到满意的归宿么?这样有些意外的下文正好是上联的对应,使得阅读理解的节奏也上下呼应。通过刻意安排,这副对联既抒发了强烈的情感,又饱含哲理,具有讽刺意味。所以该对联的上下两联都可以从中间分开来细读,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寓意。原文的语序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手段,很好的传达了作者的思想。这一次杨译改变了原文语序,霍译则加以保留,其结果就是霍译比杨译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重点和修辞效果。在保留原文主位、述位的基础上,霍译把原文劝诫的语气传译得淋漓尽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