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面试题目,回答好的再加100分

1我们对教育心存敬畏,结合你自身谈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

2备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举个例子说说如何备课。

3一学生调皮捣蛋违反纪律,教师对他严厉批评,目的是好的,可往往起反作用,说说自己的看法。

  1我们对教育心存敬畏,结合你自身谈谈如何开展教学工作。

  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教育思潮的主流,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本身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要以德育教育为主,要立足教育的职业性特点,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专业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为学校教育服务。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改变,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体现现代教育特点,形成特色的课程观,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素质好、专业扎实的学生。

  2备课在教学中至关重要,举个例子说说如何备课。

  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任务。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编者已经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示,在“思考·练习”中暗示。你可以结合自己“钻研教材”所得,决定是照用,还是进行一些调整。而具体到每一课时,需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达到哪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与整篇课文的目标形成什么关系?你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 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你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 3、精心设计问题——少而精。大修订版教材(人教版)在课后“思考·练习”的编排上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其中之一是减少了问题的数量、提高了问题的质量,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直面文字;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读出自己的见解”);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林海》(人教版第十一册)三个版本的“思考·练习”设计:试用版 1、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 (1)大兴安岭的岭。(2)岭上的林。(3)林中的花。 2 、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是怎样表达这种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的? 3 、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这个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这们写有什么好处?)(2)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3)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做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兴国安邦”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它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4 、读读写写(10个词语,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小修订版 1、按照下列提纲,说说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1)大兴安岭的岭。(2)岭上的林。(3)林中的花。 2、读句子,想想分别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再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1)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2)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3、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句抄下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大修订版 1、 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为什么感到“亲切、舒服”?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3、默读课文,试着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跟大家讨论。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4、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读,再抄下来。 △ “云横秦岭”是怎样一种景象?大兴安岭的“岭”与秦岭有什么不同?试着画一幅简笔画。 (摘自《语文世界》2002第12期)因此,你所提的问题,一是以“思考·练习”为依据;二是引导学生在认真研读课文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提出的问题的目的、指向——为什么提、怎样提、怎样思考、怎样解决等十分明确。问题少而精,要善于把学生提出的主要问题纳入教学思路中。四是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全面的估计,有充分的准备。届时,你的指导针对性才强、效率才高。 4、精心设计指导。这里的“指导”,主要是指“导思”、示范和讲解。 “导思”,即引导思考。例如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书中寻找、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答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学讨论,分享各自的思考;引导学生向人请教或查阅有关资料、上网等等。示范。①范读——教学开始时,范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感情朗读时,范读让学生模仿、学习;体验时,范读引发学生展开联想、想象。②范答——当学生的问题答案众说纷纭、模棱两可时,你说说“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再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讲解。学生理解不对、理解不深的地方要讲解——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如课文有关背景知识;课文内容的前沿科技动态;课文涉及的相关人物故事;相关语法常识等,应该适时、适当地讲解。有一次笔者听完《冀中的地道战》,问学生知不知道“冀中”指哪里?全班没有一个知道,那怎么行? 5、精心设计作业。事实上,大部分的作业已经由编者和有关人员给设计好了——“思考·练习”、“积累·运用”——教材编者设计;一些版本的教材还配套编写了同步练习等。如果你能够在“认真钻研教材”时根据自身及学生的实际,再设计一些“自己的作业”或者对“思考·练习”进行改进,当然很好,但必须做到形式活——口头的、书面的、操作演示和查阅资料等结合;内容精——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创造性,允许学生选择等。如笔者执教《匆匆》(人教版第十二册),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时,设计的课堂作业“请你找出作者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然后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如果你不想写,把作者描述的语句背诵下来,再摘抄一二句也行。”设计的家庭作业(任选一题)①收集描写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诗文。选择其中一则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书写装帧。②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有什么感受?写一篇读书笔记。

  3一学生调皮捣蛋违反纪律,教师对他严厉批评,目的是好的,可往往起反作用,说说自己的看法。

  批评作为教育手段之一。树木需要浇水施肥,也需要修枝剪叶;树人需要关心爱护,也需要批评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决不意味着不能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事实上批评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批评和表扬应结伴而行,相融而生。提倡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抛弃批评教育。但是应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表扬,害怕被批评,要想使学生接受批评,教师的批评要充满真情,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明白老师的批评是为他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8-23
。。。。
第2个回答  2011-08-23
1、教学工作应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切莫趋于形式,只为完成上课任务。应根据学生资质程度,制定教学方法,计划,投其所好,调起学生好学积极性。
2、收集现实案例,利用流行元素,创新课件、授课方式、拉近与学生距离。如法律专业可利用现在公众关注最高、分歧最大的药家鑫、李昌奎进行案例准备,案件分析、法律依据、审判讨论等等。
3、学生偶尔调皮捣蛋也属正常,严厉批评对某些学生会起到作用,但有些学生却不起作用,所以这也得要因人施教,对于维护课堂纪律有很多方法,切莫一味严厉批评,可尝试让分心的学生多参加课堂互动环节,一起警告作用,二能提高集中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