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中的说、学、逗、唱分别指的是什么?

如题所述

相声起源于中国北方的民间歌舞,在明代开始流行。相声是关于“说、学、逗、唱”,“说”指的是笑话、故事、灯谜、喝酒命令;“学”指学人言、鸟语,市声、叫声;“逗”指插科打诨,抓哏逗趣;“唱”指唱“太平歌词”、戏曲小调,相声演员把“说、学、逗、唱”作为培养相声演员的“四大科目”。

首先,我想知道演员是不是不会唱歌,也不会放弃唱太平歌词很纠结,说、学、逗、唱,戏弄和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技能,是动词的分类,而不是歌曲的类型。歌唱也没有特别提到,只是一种技巧,其次,我对郭德纲说的唱京剧、唱歌是学唱完全同意,只能说学习和歌唱的技巧在这里得到了应用,而不是学习而不是歌唱。

一些北京人嘲笑那些从这些地方来到北京工作的人是“懦夫”,并错误地称他们为“一张嘴吃蚱蜢种子,两条腿上沾满黄土泥的懦夫”,带有明显的鄙视成分。后来发展到模仿山西话、胶东话、天津话、宝坻话、唐山话,20世纪30年代初,扩展到上海话、苏州话和粤语,解放后,也有模仿外国口味的汉语词汇和海外华人说的普通话,学着做小生意大喊大叫,也叫商品之声,主要是模仿卖大大小小的鱼、卖茶鸡蛋、卖熏鱼油炸面筋、卖硬面悖论、卖馄饨、卖布头、卖衣服、卖包子的喊叫声。

相声是通过“绕口令”或“贯口”,练习语言节奏。事实上,“说、学、逗、唱”不是一种科学的分类方法,既不能概括相声艺术的内容,也不能解释相声艺术的表现形式,四者之间没有逻辑关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4

1、说:能说绕口令,贯口,会念定场诗,数来宝等。

2、学:能学各省方言,各种地方戏曲,曲艺,流行歌曲,大小买卖的吆喝,学口技等。

3、逗:会说单口,能逗哏,能捧哏,能腻缝儿,会双簧(前脸,后身)等。

4、唱:会唱太平歌词,开场小唱。

相声的早期发展:

相声一词,古作象声,原指模拟别人,又称隔壁相声。经华北地区民间说唱曲艺进一步演化发展,并融入了由模拟口技等曲艺形式而形成,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

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模拟口技发展为单口笑话,名称随之转变为相声。后逐步发展为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经过多年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晚清年间,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各地也有“方言相声”。

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13

“说”指的是笑话、故事、灯谜、酒令;“学”指学人言、鸟语。市声、叫声;“逗”指插科打诨,抓哏逗趣;“唱”指唱“太平歌词”、戏曲小调。相声也是我们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很多重要的晚会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但是相声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简单。

很多人都是不了解相声的。说起相声,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郭德纲,说起哪的相声最出名,我们想到的一定是天津和北京。天津和北京在相声方面的造诣确实是很高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其他地方就没有说相声说的好的相声演员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地域而抹去他们的努力。

当时郭德纲办的一个节目,有很多人都慕名而来,诉说着自己对相声事业的热爱。有的人因为选择了相声这个行业连饭都吃不起,有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爱好赔了好几百万。这些人想要学习相声并不是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钱,他们只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只是为了传承我们中国的文化。

相声的起源就是很草根的,所以他们的经济实力也是可想而知,很多人认为在台上的他们很光鲜靓丽,其实台下的努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说相声大都是为了逗人开心,但在他们开心的台词背后,是他们一点一点的努力,是他们日积月累的功底。其实相声行业的利润是真的很少的,只是心中还有梦想,所以才这么卖力。

第3个回答  2019-11-13
说”指的是笑话、故事、灯谜、酒令,逗”指插科打诨,抓哏逗趣;“唱”指唱“太平歌词”、戏曲小调。
第4个回答  2019-12-26
说指的是贯口、绕口令等。学包罗万象,只要不是本门的东西都可称之为学。逗是相声理论知识,逗的技巧,心理哲学等。唱指的是太平歌词、数来宝和一些太平调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