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分科,如何看待“穷学理,富学文”?

如题所述

虽然文理分科是不大科学的,社会争议也很大。但根据现实情况看:“穷学理,富学文”是有一定道理的。

先说一下“富学文”,在我国的古代大部分的人都希望走到科举考试这个道路上,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的社会大环境和社会风气要求如此,而是因为有钱人家的孩子才可以上学,才可以去学习四书五经。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以前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想上私塾去读书,学费就是一年24两银子,很多人计算过一年24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25000元。放到现在,如果一个孩子的学费是是两万多,这就说明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是很好的,因为这种收费是贵族学校的收费标准。

可是放在古代24两银子,就是一个普通家庭将近两年的吃穿用度。在红楼梦里面我们就知道,像是赵姨娘这一类正式的妾,一个月的月钱也不过才一两银子,而且这一两银子包括了自己平时的吃穿花销。如果赵姨娘想要送自己的儿子去上学,那就得需要不吃不喝,攒下两年的月钱才可以供儿子读书去。而正牌夫人一个月的月钱是二两银子,那她也需要紧紧巴巴的过生活,将近一年的时间才可以拿出这笔学费。

由此可见,读书在古代人的心中地位很高。虽然学习的都是一些之乎者也的伦理道德上的文章,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动向并不起到任何的干涉作用,只能是在高中科举时被国家赐予一官半职,才可以干预国家的政治。

就像现在我们很多学习文科的孩子,他的平时花销用度也非常大,如果在学习文科的基础上再增加一门艺术课,那么他的花销就会翻至两倍以上。艺术课程和教学老师的费用就是按照小时收费的,真的可以比喻为寸土寸了。而且文科生毕业之后不大容易找到工作,因为他们本来就注重对精神世界的改造,不太立足于现实。

理科就不是这个样子的尤其在工科方面,他们的学习都是结合现实的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毕业后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在社会实践中都在提升自己的价值,有一技之长,收入就会渐渐增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这是因为社会的现实需要对他们的改造。

所以孩子们在选择文理科的时候,一定要立足自己的家庭现实情况出发,毕竟学习是改变人生命运的一个非常快的途径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1

  简直是胡说八道。文理分科根本不是根据贫富来决定的。而且,基本上稍学习成绩稍微好一点的人都会选择学理科,哪怕不是选择学物理化学,也会选择学物理生物,甚至会学物理地理,都不会去选择文科的,这一点我没有攻击的意思,只是针对我们学校的现状得出的结论。

  我们学校重理轻文。这是我当初高二分文理的时候选择,学习理科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学校把所有的资源,都给了理科班,尤其是给的物化吧!所以我当初那么坚决的选择物理化学的原因就是因为凭我的成绩应该可以上物化的尖子班,物化的尖子班有我们年级最好的老师。

   第二点原因就是,如果你学习理科的话,高考的时候你选专业不会受到限制。真的是这样的,如果你是文科生的话,你高考的时候有一些院校是不收文科生的,有一些专业也是不收文科生的,甚至于有一小部分专业只收物化生。我当初没有考虑到我以后会上哪所大学,也不知道自己以后想选择哪个专业。我唯一想的就是我只需要选择物化就可以了,这样的话,不管我高考考成什么样子,最起码在报专业这上面不会受到任何的限制,我可以上理工科院校,也可以上师范类院校。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就是重理轻文的,像是理科生的发展总是比文科生要好一点的,不过那个时候真的不知道如果选了文科自己以后能干什么?文科生最喜欢考的那几个专业就是什么会计,还有一些管理类的东西,我不太了解这种东西,所以不敢说这种东西是好是坏,但是理科方面的选择就会有很多。

综上,文科还是理科,考虑的都比较现实,都比较的功利化,都直接考虑自己的前途,还有将来的发展,并不是根据穷和富来决定的。

第2个回答  2017-10-01

  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自己的家庭环境和自己兴趣爱好或者是说学习方向没有什么关系,这都是自己的选择,和家庭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当然,这样的说法还是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学理科会搞一些工业方面的东西,这和理科确实是有很大的关系,我不否认,学文科就会对自己的文化素养有一定的提高,也是通过这样的提高让自己和整个家庭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文化,但是因果关系其实是不顺畅的,我们因为穷才去选择理科,因为会带来很高的收入,但是文科是因为可以提高素养才去学文科,我说的可能绕嘴,但是不无道理。

  现在的社会对于文理其实并不是那么确切的就和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有直接的关系,我认识的理科生也去当了老师,英文老师,语文老师,谁可以保证这些老师都是文科生?我认识的文科生也有中途放弃自己的学业而主动去修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类学科,从此登上自己的人生巅峰,还有很多理科生在办公室里坐着,文科生却扛枪上阵(当兵),这个时代对于文理的要求只是看你自己的喜好,高中选择文理分,就是为了让自己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然后再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没有家长让自己的孩子选择文理是为了未来的工作,看的都是自己孩子文科分还是理科分高,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样的说法正确。

  再来说,我自己,理科生,从事广告学专业,我不觉得自己的未来渺茫,我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不比同在一个班级里的文科生差,我会努力往自己喜欢的工作方面努力。共勉。

第3个回答  2017-10-02

当时我在高中报文理班的时候,可没有听说过有这种说法的。

什么“穷学理,富学文”,在我的大脑里,我觉得只有逻辑思维不够强的人才会选择学文科,而大多数思维比较活跃的人都是报的理科。

其实我们学校里和我想法一致的人还是挺多的。在学校前一百名的学生中,有很多的学生都选择了报理科班,而少一部分学生对文科有着深厚的热爱,所以选择了文科班。因为在高一没有文理分班的时候,能够考进学校前一百名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理科成绩比较棒的。理科是比较拉分的科目,相对于文科试卷,只要你能在最后的讨论环节写上几笔,老师就会给你一个辛苦分来说,理科的试题不允许学生们有失误,要么会做,把解题步骤写好,要么不会做,空着题目。

不过后来上了大学才发现,学理科的学生看起来高大上,最后就业的时候,居然都被分配到了相对底层的工作岗位。比如网上调侃的理工男,学土木的开挖掘机了,学建筑的选择了搬砖头。而当初被理科生认为是弱智的文科生,在毕业后,大多成为了办公室的文员。尤其是艺术生,最次的还办理了特长辅导班,时薪比理科生和文科生高出很多倍。

什么穷学理,富学文,在特长生面前都是垃圾。其实人只要会一项技能,就能在社会上很好的立足。不管是学好文科,还是学好理科,只要是你自己热爱的东西,在将来还能靠着混口饭吃,都是值得去选择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7-10-01

“穷学理,富学文”在我眼中简直就是谬论啊,怎么会有这么绝对的事情?现在大家在选择方向的时候难道不是考虑的文理科方向的课程设置,自己的兴趣所在,未来发展方向么?这跟家庭条件的经济水平有什么直接联系么?

这种听起来朗朗上口的俗话有时候还真的会影响人的选择,但是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特别是在做这种单项选择的时候,道路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未来。

首先要明确文科理科的区别所在,一个学习的是物理化学生物课程,文科则是政治历史地理,语数外当然都是一样的。这三门课程的差异就要看学生自己的喜爱了,特别是偏科的同学,一定要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学习。

我高中分方向的时候就听信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俗语,以为理科未来的发展道路会比较宽广,所有在我自己文科相对理科比较有优势的情况下,我选择了理科。在高中后来的两年里,都学习的很费劲,包括上大学后的专业也不是自己非常喜欢,学习起来吃力还难受憋屈。

最关键的是,等我长大我渐渐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我自己其实更适合也希望从事文职的时候,我已经在人山人海的市场后悔莫及。

所以,学习方向的选择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千万不要信什么“穷学理,富学文”的谬论,一定要跟着自己的心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