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时间剖面的形成

如题所述

地震野外数据采集当前主要采用水平多次覆盖方法,对所获的原始记录经计算机处理,将同一个共中心点的记录道抽取在一起组成共中心点道集记录,其同相轴为双曲线形状,经过动、静校正后把双曲线同相轴拉直变成共中心点处的t0时间,再进行叠加,经剖面显示仪显示输出就得到一张水平叠加时间剖面。

时间剖面显示可有五种形式,即波形曲线、变面积、变密度、波形加变面积及波形加变密度见图3-16。

波形显示如同野外地震监视记录的波形;变面积显示是把数字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D/A转换成模拟信号,通过检流计变成光带振动,再通过光栅后显示在胶片上,便得到梯形状的变面积记录;梯形面积大小和陡度与地震波的频率及振幅强弱有关,由波形所决定。变面积形式不能显示出波谷,梯形中心代表波峰的位置,相邻梯形中点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周期,对于强波的波峰不能显示,梯形中心处为空白。如果用辉光管代替检流计,则输出的剖面是变密度的,辉光管随地震波的变化产生强弱不同的光线,强振幅光线密度大色调深,弱振幅光线密度稀色调变白(浅)。变面积或变密度显示可使反射层突出,便于相位对比。为了看清波的动力学特征,最好采用波形加变面积叠合的显示形式。时间剖面显示既可用黑白色调的,也可用彩色显示。图5-2表示变面积的形成。整个时间剖面的形成过程如图5-3所示。

图5-2 变面积的形成

图5-3 时间剖面的形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