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绩效管理345理

如题所述

比如以下的内容:

强化“三措施”,提升绩效考核工作水平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是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转变,自绩效管理工作推行以来,县局党组高度重视,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县局各职能科室积极配合的良好局面。

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县局积极引导广大干部强化绩效意识,树立以工作绩效作为判断一个科室和科室成员工作基本标准的观念,把干部个人的价值目标引导并统一到工作的绩效目标上来,引导广大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共识,激发共鸣并付诸实践,努力实现“任务完成优秀、社会形象良好”的共同目标。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县局绩效办在绩效考核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定过程中积极同各科室沟通,结合各职能科室实际制定县局绩效考核办法和相关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清晰界定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科学合理的分解绩效考核任务,做到责任到人。各科室负责人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抓好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责任人员严格工作纪律,确保考核客观公正、量化细化。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创新。绩效考核是一项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程应当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尝试和创新,县局对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提炼,进一步充实、完善到绩效考核工作中,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绩效管理不断取得新成效。

做好“四笔账”,盘活绩效管理各个环节

为进一步抓好绩效管理工作落实,切实发挥好绩效管理“指挥棒”、“助推器”的作用,确保提质增效,县局做好“四笔账”,通过盘活绩效管理各个环节,一步一个脚印,环环相扣,强化绩效考评过程管理。

一是推行“两条线”,建好总账。基层县局机构改革以来,科室增多,门源县局就有11个考评单位,由于各考评单位之间职能不一、指标各异,横向比较考评成为了基层推行绩效考评的关键难点。县局为此在指标建立方面采取了“两条线”并行的策略,在承接上级指标方面,各科室所对指标进行分析、梳理,充分结合工作实际,避免“指标平移”和“上下一般粗”现象发生,对上级绩效考核指标和细则规定的报送途径、报送进行重点关注,建立符合实际操作的绩效管理工作台账,明确指标填报要求、完成时限和责任人,列出任务清单,时间表。在自身考评指标方面,充分考虑各科室之间的可对比性和指标的可考性,实现同一起点上的考评。绩效办重点对分解后的承接指标进行审核汇总,分析哪些是重要指标,哪些是优势指标,哪些是容易失分的指标,建好总账,做到指标任务“一口清”。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自身考评指标设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负有考评职责各科室的考评职能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各类小项工作纳入了考评指标当中,最终推动了承接指标的落实。

二是会议“小结合”,定期对账。国税部门业务众多,年初设立的指标并不足以涵盖全部工作,考虑到这一点,门源县局将每月局务会议与绩效考评会议结合起来召开,相互印证、相互推动。在每月综合会上,各分管领导对分管科室都提出当月需要重点注意和完成的机动指标,这些指标与日常考评指标一起构成科室当月绩效任务清单。在次月综合会前,各科室按月将已经完成的指标以填制绩效任务清单的方式经分管领导签字后报绩效办,对于需要科室所填报的内容要求在县局FTP上予以反映,绩效办对照绩效管理考评清单,进行逐一核对,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查访核验,逐笔“销账”,同时检验上报内容与实际工作是否吻合,对弄虚作假的严厉追责,加大扣分的力度。通过每个月份增设“机动指标”,绩效办定期对账,综合会逐笔“销账”,各科室各项工作都能在绩效考评体系监督下进行高效运转。局务会和考评会的“小结合”,带来了绩效运转的大动作。

三是练就“小管家”,按期督账。按照绩效指标考评节点,加强绩效督办、催报催填力度。今年8月份,县局绩效办做出相应岗位人员调整,增设了绩效管理催报催填专职人员。绩效办人员从接手该岗位开始,就将如何加强日常监控和督导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县局局长曹玉和的启发下,绩效办人员联手技术人员制作了“绩效日历”,把整个月全局的指标填到对应的日期上,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整个月的指标完成时间节点,很好的避免了逾期填报情况的发生。“绩效小管家”和“绩效日历”的出现和推行,极大的增强了日常监控和催报催填力度,各科室因此受益良多,从二季度开始,县局再未出现过指标填报逾期情况。考评指标最多的政策法规科负责人说:“绩效办的这个方法很好,我们不进系统也能一目了然的看到每个月的绩效指标时间节点,再也不用担心科室的绩效了。”现在,对照“绩效日历”,每次快到指标填报截止时间前的一两天,“小管家”便会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多种方式提醒相关部门进行指标填报或考评,保证了绩效考核的及时性。

四是活用讲评会,按时晒账。建立按月通报、按季讲评制度,对当月的绩效指标任务完成情况,下发通报,提出整改要求,每季度末10日内召开讲评会,对各科室所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逐步整改提高,切实通过绩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一季一讲,一季一评已成为门源县国税绩效运转中的常态。在营造浓厚绩效氛围、建设绩效文化的过程中,县局抓住绩效讲评这一关键抓手,在重点时间、任务、工作节点上开展绩效讲评工作,在做好局领导讲评的同时,让绩效讲评会成为了人人说绩效、讲绩效、学绩效的重要场合和载体,从根本上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正面激励效应,激活全员干事创业活力。

实现“五目标”,助推门源国税事业发展

通过绩效考核,实现保重点、提质量、增效能、激活力、促规范五个目标,推动重点工作求突破、整体工作上台阶,实现门源国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一是通过绩效考核,突出中心,抓住工作重点。坚持"抓重",把考核重点放在“营改增”、“两学一做”、税收征管、纳税服务、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上来。坚持“考准”,做到考核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尽可能防止考核结果与实际工作不吻合的情况。坚持“务实”,努力使绩效考核内容更科学,操作更高效。

二是通过绩效考核,健全机制,促进工作规范。按照“管用、实用、好用”的要求,建立“制度明确、工作规范、反应敏捷、运转协调、执行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强化责任,把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领导、落实到岗位,实现决策、执行、监督的无缝衔接,规范工作程序,规范各项管理,注重每一个细节,落实好每一项任务。

三是通过绩效考核,激励制约,提升管理质量。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提升考核实效,以高标准、严要求强化县局各项管理,有效防止差错发生,保证各项工作平稳健康运行。要通过考核奖惩,鼓励争先创优,惩戒落后无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工作中崇尚敬业奉献、开拓进取,形成比学赶超、争创优势、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促进税收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四是通过绩效考核,改进作风,提高行政效率。树立抢抓机遇、只争朝夕的观念,发扬务实高效的作风,注重工作质量,降低征纳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努力做到成本低、效率高、形象好、反应快。增强高效、快捷、雷厉风行的效率意识,追求效率、质量、成本的有机统一,切实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先办、要事快办,不断优化纳税服务。

五是通过绩效考核,崇尚实干,激发工作活力。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绩效考核着手,从每一位干部抓起,切实解决“爱岗不敬业,敬业不专业”,没有压力感、淡化责任的问题,创造和保持荣誉,表彰奖励先进,奖勤罚懒,树立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展示门源国税的良好形象,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