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封建王朝很少有能超过300年的?

如题所述

《三国演义》中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曹丕说: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朝代的兴衰更替如生老病死一样是亘古不变的铁律。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自秦朝以后,古代的封建王朝寿命很少有能够超过三百年的。

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唐朝289年,北宋167年,南宋153年,明朝276年,清朝268年。为什么即使是汉唐这样的超级盛世也难以摆脱这个瓶颈呢?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朝代的生命曲线。

虽然每个朝代所处的历史背景不同,但生命曲线却基本一致。每个朝代都要经历创业、建国、鼎盛、衰弱、灭亡五个阶段。纵观历史上的所有朝代,每一次的改朝换代都是因为前朝出现各种问题,新朝代则解决了前朝的问题,因此每个朝代前期的制度是最符合当时社会的。

每个朝代的初期,经过重新洗牌,政府重新分配土地、改革制度、打击豪强,反抗者获得了相对的利益,因此社会重新变得稳定。而在之后的时间里,一切又会重新上演:小农破产,土地兼并,地主壮大,门阀并起,天灾人祸。这种局面会一直持续,是统治者无法改变的。直到再次进入乱世,新的统治者将一切重新洗牌。

造成中国朝代跳不出“盛极而衰”这个生命曲线的原因,本质是因为中国古代始终处于农业社会和阶级社会。

农业社会具有很大的脆弱性,若能风调雨顺百姓还能勉强度日,一有天灾人祸则无法维持生活。据相关研究发现,天灾似乎也有着相对固定的周期。中国古代大概每300年便会发生一次暖期到冷期的过渡。气温降低使得雨水范围缩小,粮食减产,更多的人食不果腹。

阶级社会则造成土地兼并,加剧了百姓的贫苦。达到临界值后,往往就会爆发农民起义,直到资源重新分配,开始下一个轮回。正是穷则变,变则通。

封建时期的广大百姓,具有很强的小农意识,小富即安,人人都求稳怕变。那么是什么使得农民起义发生呢?本质就一个字――食。民以食为天,当即将饿死时,即使是再求稳的农民也会奋起反抗,爆发对既得利益者的集体仇视。正如陈胜吴广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元璋在亲人相继饿死,自己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加入起义军。

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最简单的“食”字。这就是为什么,少有朝代能超过三百年,正如少有人能活过一百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