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道有什么生理特点?

如题所述

小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

(1)口腔

婴儿口腔黏膜细嫩,供血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分泌唾液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出生后 3~ 4个月唾液腺发育完全,唾液的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由于婴儿口腔较浅,又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因而表现为流涎现象,即所谓生理性流涎。

(2)食管、胃

新生儿及乳儿的食管缺乏腺体,食管壁肌肉发育未臻完善,再加之婴儿胃呈水平位,胃的肌层亦发育不全,且贲门较宽,括约肌不发达,其关闭作用不够强,故婴儿易发生呕吐和溢乳。

不同月龄的婴儿, 胃的容量不同。足月新生儿胃容积为30 ~ 60ml;3 个月时为100ml;1 岁时约为250ml。

小儿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水为1 ~ 1.5 小时,母乳喂养为2 ~ 3 小时,牛乳喂养为3 ~ 4 小时,因为牛乳乳块较大,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此外,由于人乳中富含脂肪酶,故人乳的脂肪较易消化。

(3)肠

小儿的肠管较长,总长度约为其身长的 6倍(成人约为 4倍)。肠黏膜发育较好,含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全部肠有发育良好的绒毛,由于婴儿的肠黏膜对不完全分解产物,尤其对微生物的通透性较成人和年长人为高,故较易由此引起其他的全身性疾病。

肠的肌层发育不足。肠的运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钟摆式运动,它能促进肠内容物的消化和吸收;另一种是蠕动式的运动,它可以推动食物向下运转。食糜的刺激可增强肠蠕动。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个体差异很大,从 12小时至 36小时不等,人工喂养者可延长到 48小时。

(4)小儿粪便

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开始排出胎便,呈黑绿或深绿色,黏稠状,无臭味。2~ 3天后逐渐过渡为普通婴儿粪便。人乳喂养的婴儿其大便次数较多,每日排便 2~ 4次,质较软,呈糊状,偶或稀薄。1周岁以后,便次可一日一次。人工喂养儿的大便次数较人乳喂养者为少,约每日排便 1~ 2次,有的隔日一次甚至便秘。其原因是牛、羊乳较人乳所含的蛋白质的比率为多,在胃中形成的乳块凝集较大,难于消化,加之小儿肠壁肌层发育不全,肠蠕动力量不够大,造成残糜在肠内停留时间加长,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较硬,难于排出。当然,小儿每天排便次数因人而异,多少不等。小儿排便是反射性,只要按时坐盆,在 2岁前后即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