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凌云霄尚虚心,未出土时先有节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已凌云霄尚虚心,未出土时先有节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已经生长到接近云霄也始终保持虚心的态度,在还没有从土里生长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关节。

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徐庭筠的《咏竹》 

全文如下: 

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 

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

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

翻译:

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山林之间,人们喜欢竹子,不仅因为你能撑起一片阴凉。

竹子还没有长出泥土的时候,即使长到很高的高度,也依旧保持谦虚谦卑。

诸葛被龙同化了。从山谷中传来凤凰的鸣叫声,仿佛在召唤。

这是一个美丽的夜晚,月光明媚,微风习习。可怜我只有你这样的一个知己。

扩展资料:

竹笋每到春天,破土而出,给人以欣欣向荣,奋发向上之感。

竹外直中空,襟怀若谷,是曰虚怀;所以国画大师李苦禅赞竹“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 表达了竹节节高升,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但又不失虚心豁达,刚正不阿之美德。

竹子因其有节,节中空虚,能虚心自持,秆挺直不弯,节节向上,直达青云。 竹秆挺秀、刚正有节。注重气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

“气”是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节”是一种人格;“气节”指人应有高尚的精神情操,不取媚于权贵,处危难之境仍恪守刚直不阿的人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咏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子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6

以竹喻人:

未出土时先有节

到凌云处亦虚心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12-25
“已凌云霄尚虚心,未出土时先有节”这两句诗的大概意思是:生长到云霄之上,都谦虚而不自大,在还没有出土之前,就已经先有刚劲的气节。(这两句诗前后位置应互换一下,才合适,先在土里,再生长到云霄)

这两句是赞美竹子的,不过网上有很多版本,不知道哪句才是最开始那句。
未出土时便有节,凌云霄时尚虚心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空处总虚心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尚虚心追问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追答

这两句不是诗,像是对联多一点,出处作者不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