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第一句是什么

论语的第一句是什么

《论语》的第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

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

扩展资料: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

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第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在实践中习练提高,不是很愉快的事吗?虽有了解认同我学问的朋辈,却在很久以后才出现,不也很值得高兴吗?别人始终不了解我的学问,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字面含义是“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这句的意思其实是学习要日有所进才感到高兴愉悦。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面含义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隐含的含义是传播真理,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的字面含义是“别人不理解(你的思想)还能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应该具备的气度吗?”隐含的含义是如果我们领悟或掌握到的真理不被别人所理解或认同,那是因为这些真理过于艰深或太过超前,曲高而和寡,这时候,也不值得去生气啊。

扩展资料:

此译与《论语别裁 》对于学而第一篇的讲解,多有暗合。其根本意义,便在于认识“学而时习之”这一条内容在《论语》全书中的地位和价值。

这是因为《论语》的全部学问与修养,必由学而始。所以《论语》开宗明义,必先讲明为学的道理,而为学之最重要者,莫过于以下三点: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的是:学习的目的在于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发展所学。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的是:学习要耐得住寂寞,即使现在没有人了解自己的学问,也要想到迟早总会有人了解,而决不放弃。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的是: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君子,而不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自己很有学问;所以即使自己的学问始终不能为人所知,也能坚持学习而不懈怠。

这三点是治学的基本要求,是统摄《论语》全书的根本性原则,离开这三点便决不能学有所成。这便是《论语》全书以此为第一条的根本原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时习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22

第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在实践中习练提高,不是很愉快的事吗?虽有了解认同我学问的朋辈,却在很久以后才出现,不也很值得高兴吗?别人始终不了解我的学问,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论语》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7
1、第一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编纂者,主要是乃仲弓,子游,子夏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并由子夏全文加以润色。故汉儒曰:论语章句出于子夏。
第4个回答  2012-03-21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