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如题所述

《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山行⑴
远上寒山石径斜⑵,白云生处有人家⑶。
停车坐爱枫林晚⑷,霜叶红于二月花⑸。 [1]
注释译文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4]
作品鉴赏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这样写,从题意来说,写出了“行”的特点,而从构图来说,却借勾画山路逶迤绵远之特点山势幽深平缓的形体特点,同时自然地把人们的视线沿着山路引向白云生处的人家。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8
《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20-11-08
《山行》的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秋天之美描写得胜过春天。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 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赏析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诗人没有像古代一般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诸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第3个回答  2020-11-0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山行》,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杰作。 诗中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通过描写枫叶之红更甚于春天的红花这一细节,一反常人对深秋景象的衰败颓丧之感,出人意料地展现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诗歌自然是很美的,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抒发的炽烈情怀,但我更对红艳艳的枫叶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在想,怎样给孩子解释一下:为什么在秋天的树叶中,有的会变成黄色,而有的却变成红色? 一般说来,在树叶的细胞液里,不仅仅含有绿色的叶绿素和黄色的叶黄素、胡萝卜素,还含有一种会改变颜色的花青素。秋天的时候,叶子里的叶绿素含量变少,叶黄素或胡萝卜素的颜色就会显露出来,树叶就会变成黄色。而像枫叶这样的叶子,细胞液中的花青素在秋季呈酸性的树叶细胞液的作用下,则会呈现出红颜色。 不仅仅是在枫叶里,也不仅仅是在秋季,花青素才会大显身手,事实上,自然界大部分植物的颜色都与花青素有直接的关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花青素是地道的植物界中的“变色龙”:在偏酸性环境下,花青素会变成红色,在偏碱性环境下,花青素就会变成蓝色,而在前两种酸碱度之间的环境下,花青素甚至可以变成蓝色、绿色和紫色等更多的颜色。想想茄子、西红柿、洋葱、蓝莓和紫甘蓝等蔬菜和水果的丰富颜色都与花青素有关,我们就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大自然这个神奇的魔法师了。 如果想要更多地了解花青素,还可以从紫甘蓝中提取花青素做做实验。通常可以用酒精萃取紫甘蓝的方式来获取花青素,但如果没有酒精,也可以用开水煮紫甘蓝,同样能够得到花青素。再向提取出的花青素溶液中加入酸碱溶液,就可以马上体验到前面提到的神奇变色效果了。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我们可以被古诗《山行》中的意境感染,但是也需要对诗里面所描绘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和能力。这也其实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想法:把科学和文学结合,让想象力更加理性有效,也让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想来,这也更是我常常为儿子编写这种《课文密码》的根本原因和动力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