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快到了,应该如何预防“流脑”?

春天快到了,应该如何预防“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一般表现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儿童发病率较高。根据病情,流脑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特别是暴发型流脑,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常于24小时内,甚至在6小时内就可出现严重的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病死率极高。春季气候冷暖不定,是流脑的多发季节,特别是凶险的暴发型流脑,极易危及生命,一定要注意积极预防,一旦患病应尽早就医。 如果在流脑高发季节,若病人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性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预防流脑,关键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早期发现病人并就地隔离。

2.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室内常通风,勤晒衣被,儿童尽量不要到人群密集和通风效果差的公共场所去。

3.注意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接种流脑疫苗来预防。我国已对儿童预防接种多年,保护率可达90%以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6
在流行季节宜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防止“流脑”的发生和传播。具体有以下措施:
  1.“三晒一开”,杀灭病菌。
“流脑”的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有怕冷、怕热、厌氧的特性。所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中不易生存。“三晒一开”就是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居室常开窗通风,以达到杀灭该病病菌的目的。

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
1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除了在流行季节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外,还可以接种流脑多糖体菌苗,提高对“流脑”的免疫能力,接种疫苗后免疫时间可维持一年以上。

  3.及时发现,早期隔离。
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流脑”的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止该病扩散、传播。
第2个回答  2022-03-21
在北方,春季如何预防幼儿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春季多风,有些地区仍旧存在低气温情况。要是孩子没有注意保暖,容易出现着凉感冒的问题。春季也可能存在流行性感冒。孩子存在感冒问题,会出现鼻塞的情况,要是情况严重,还会存在咳嗽问题。对于流行性感冒问题,这也是春季常见的传染病。

要是家长发现身边有孩子出现流行性感冒问题,还是不要让自家宝宝和对方接触。在此之间,尽量让孩子多喝水,要注意饮食,预防上火,提升孩子的抵抗能力。

肺炎
肺炎也是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然而肺炎的引发原因很多,一般是由咳嗽引起的。出现肺炎情况的患者,还可能伴随发烧的情况。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注意对于孩子感冒问题的治疗。有些肺炎就是由于感冒咳嗽引发的。

肺炎一般会引发咳嗽或者是其他的呼吸性感染疾病,我们要尽量预防孩子感染这种疾病。孩子所居住的房间要注意通风,远离抽烟人士,要是存在治疗肺炎的疫苗,孩子符合条件的话,也可以选择注射疫苗进行预防。

腮腺炎
当孩子的腮腺出现肿痛的情况,还存在身体发热的问题。那么我们要注意孩子是否感染了腮腺炎的病毒。春季期间,还是要注意预防感染这种腮腺疾病。从年龄段看,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5到10岁的孩子身上。

在预防方面,我们要注意孩子的口腔清洁,要督促孩子勤洗手,要保证孩子被褥的清洁。在饮食方面,尽量选择清淡且营养的食物。

流脑

春季来临,流行性脊髓膜炎疾病也比较常见。孩子一旦感染这种疾病,容易存在头痛的情况,同时也会存在呕吐现象。流脑是一种常见的呼吸性道疾病。想要预防这种疾病,我们要及时为孩子注射疫苗,在饮食以及自身方面,孩子们要注意自身的卫生,做好,这样才能够保证孩子的健康。

红眼病
红眼病非常容易感染,要是感染到这种疾病,容易出现流泪以及结膜充血的情况。春天也非常容易出现感染红眼病问题。

这一类疾病的预防,要先孩子,不要常常揉自己的眼睛。眼部的卫生直接关系到眼部的健康。要是孩子出现眼部问题,要及时就医,不要私自选择药水进行治疗。
第3个回答  2022-03-22

在北方

流脑多见于15岁以下儿童,尤其两岁以下小儿发病较多,病原菌存在于病人和带菌者的鼻咽部,经咳、打喷嚏等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给他人。

流脑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春天预防流脑应注意以下几点:

1.杀菌

流脑的病原体脑膜炎双球菌有怕冷、怕热厌氧的特性,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流通的环境中不易生存。常晒太阳、晒被褥、晒衣服,且时常开窗通风可以达到杀灭该病菌的目的。

2.预防接种,增强免疫力

资料显示接种流脑疫苗后,90%以上的人可以产生有保护力的抗体,接种疫苗后面一时间可维持一年以上。

3.早发现、早隔离,保护易感人群

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

确诊为流脑时,需要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人或与病人密切接触者要严密观察,以防止该病扩散、传播。

第4个回答  2022-03-21

春天快到了,流脑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接种疫苗,儿童在满6个月开始接种首针A群流脑疫苗,间隔3个月接种第二针,3岁和6岁分别接种A+C联合疫苗,同时预防A群和C群流脑。

   2、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开窗通风。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怕干燥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

   3、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前往流行地的游客均应接种疫苗。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由于脑膜炎球菌对磺胺药耐药日益普遍,可选用阿奇霉素、头孢类抗生素。

   4、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特别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爆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