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四观后感,有哪些值得我们交易者学习的英雄特质?

如题所述

漫威英雄们总是能拯救众生、力挽狂澜,而我们这些交易者也时刻深陷于金融市场的存亡之战中。金融交易本身就是一场非生即死的战役,周围灭霸环伺、陷阱密布,很多交易者的生存时间很短,而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活下来并赚取盈利。因此,我们应当严肃地看待交易,交易是一项事业,而非一场游戏。交易者应当尊重市场、把握时机、谨慎决策、赢取胜利。来源参考推荐《复联四经典台词--与热爱交易的小伙伴共勉》
----------------交易世界里没有英雄能拯救你,你必须去做你自己交易世界里的超级英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5
钢铁侠才是我们的偶像,也是交易者们需要学习的英雄,在大灾难面前,舍小我顾大局的心态,给他100个赞,这恰恰是我们好多交易者不具备的气质,往往容易造成巨大亏损。
第2个回答  2019-05-15
如果非要向某个英雄学习交易特质,只觉得我的灭霸哥哥是正确的,为了集齐6颗宝石,沉着冷静,斗智斗勇,这正是我们交易者该具体的交易心态!
第3个回答  2019-05-05
作者:冯子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1439436/answer/67016683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IMAX二刷归来。
从2008年的《钢铁侠》到2019年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历时十一年,初代MCU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4月24日凌晨3点,当我走出电影院的那一刻,心里的感觉似曾相识,仿佛当时看到第10季最后一集《老友记》时,大伙在Monica的公寓说再见的那种不舍;也像当年高考完之后,走出考场时心里的那种空虚。不知不觉这个系列陪我走过了11年,终局之战后,我想分享一下,我为什么喜欢复联。
2008年,钢铁侠。
一切始于《钢铁侠》。《钢铁侠》里的Tony Stark,满足了大部分男生的梦想:天才少年,15岁就进入MIT电子工程系;家世显赫,家族企业是向美国军方售卖军火的史塔克工业;不务正业,时常是身边美女成群的花花公子;成为钢铁侠之后,更有一身科技感爆表的机械装甲护体。再加上Robert Downey Jr.那种与生俱来的不羁气质,我相信相当一部分男生都被这个角色迷倒了,甚至和我一样很想成为Tony Stark。
当然,《钢铁侠》还有老套的主角成长线,玩世不恭的富家公子被敌人用自家生产的军火劫持,然后主角力MAX,自行在山洞里组装了一套简陋的机甲逃出生天,回家后浪子回头,要关停军火部门,最后大义灭亲,抱得美人归。通俗易懂的爆米花电影剧情。
即使从一部独立电影的角度出发,《钢铁侠》也可以说交出了一张相当漂亮的成绩单,剧情紧凑,选角精准,特效出色,票房大卖。更重要的是,从彩蛋里Nick Fury的出现,我隐约感受到了所谓的漫威的野心。彩蛋是在告诉观众,还有下一部。
这样的感觉在《无敌浩克》的结尾彩蛋,再一次得到验证。托尼出现在买醉的罗斯将军身旁,提出了组队的提议。于是乎,接下来,总共21部电影,用一个又一个的彩蛋连接起来,每一部MCU的超级英雄电影,都在为这个长达11年的MCU计划服务,Kevin Feige当初就打算把这个系列电影当做大型连续剧去拍,这真的很酷。对标其他的系列电影,兼顾这样的一个时间跨度(11年)与角色的丰富程度(钢铁侠,美队,雷神,绿巨人,蚁人,黑豹,蜘蛛侠,奇异博士,光是目前拥有个人电影的英雄已达8个之多,还没算上银护),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漫威的野心可见一斑。
2012年,复仇者联盟。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铺垫,初代6位复仇者在2012年顺利集结。在此之前,漫威已经用了5部个人电影预热,分别是2部《钢铁侠》,《无敌浩克》,《雷神》和《美国队长》。其实除了《钢铁侠》,其他几部电影只能说中规中矩,而复联1需要杂糅这4个超级英雄以及黑寡妇与鹰眼,结果漫威再一次带来了惊喜。复联一不仅很好地分配给了每一个角色足够的戏份,相对应的,每个人也有承接自己个人成长线的表演,(个人最喜欢影片中对反派Loki和经历了换角风波的Banner的角色塑造)而且电影本身的完成度也非常高,对非粉丝也足够友好。这种N个超级英雄的大杂烩让大批影迷大呼过瘾。我认为复联一的成功是漫威影业的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第一阶段的完满收官让漫威知道自己在漫改电影的尝试是相当正确的,市场给了足够大的反响,甚至很多影迷由此正式入坑美漫。可以说复联一的成功,为整个MCU计划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美国队长3:内战。
这部被称为复联2.5的电影,是MCU电影第一次抛出了立场选择的问题。由于复联二发生了索科维亚事件,官方要求复仇者们签署索科维亚协议,协议规定复仇者的成员必须公开亮明自己的身份,接受政府的监管,且必须在政府允许的情况下才可行动。后面的剧情发展就引出了以钢铁侠为首的注册派,以及以美国队长为首的反注册派。
所谓的立场选择,其实就是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大家的立场观点不一致。事情的起因是复仇者联盟在执行任务的同时,往往会伴随附带伤害,而且由于超能力者能力过于强大,附带伤害很可能会与事情本身带来的危害一样大,甚至更大(索科维亚事件,纽约大战,拉各斯行动等),于是联合国的117个成员国决定推行索科维亚协议。
站在Tony的立场,首先,他并不是超能力者,甚至在他拥有一身装甲之前,他还是一家军火公司的老板。即使他是军火商,是天才,他前半生的所有行为也都受到现代社会条条框框的约束。在他看来,复联这个机构确实相当强大,但是全凭自由意志行动,某程度上,他应该是同意罗斯将军所用的形容词:Dangerous。一旦复联失控,所造成的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这就需要监管与约束。既然现在政府要求复联接受监管,Tony很自然选择了妥协,复联必须是一个合法机构。但是Tony同时也是一个处事相当圆滑的人,即使签署了协议,协议后面也可以重新修订,同时也不见得以后所有行动百分百要遵循协议的规定,(电影后面马上就有Tony隐瞒罗斯前去协助美队的剧情)签署协议更多是对官方的一个搪塞敷衍。
况且在电影中,当维也纳受到恐怖袭击,巴基被视为嫌疑人,美队协助巴基逃跑失败之后,Tony跟美队说,只要你签署协议,美国官方可以向德国证明这是官方授权下的复联行动,合法合规,那样美队猎鹰就不需要问责。可见签署协议,除了需要接受监管,也意味着跟官方合作,尤其在处理外交事务的时候,官方比复联本身更有说服力。
所以签署协议在Tony看来是最理性的选择。
但是对于美队而言,这就不是一个轻松的选择。美队是一个被冰封了70年的美国老兵。他的大部分思维,价值观仍然停留在原来那个年代。这样的协议,契约对于一个军人,肯定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而且美队并没有Tony那种圆滑,如果他签了,那他必须是认可这份协议的规定,以后的行为也会遵守这份协议。更重要的,当时的美队是一个严重遭遇信任危机的人。在美队2中,这个老派的士兵被他所效忠的神盾局背叛了,原以为自己每天都是为了正义而战,殊不知,自己所效力的竟然是一个邪恶组织,这对于一直代表伟光正的美队来说,这无疑相当于价值观崩塌了。而且在自己想要拨乱反正的时候,站在自己对立面的竟然是被洗脑的好基友,《美队二》里面发生的事情对美队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这就导致了他对索科维亚协议是相当反感的。究竟眼前的这份协议是纯粹的官方监管协议,用来约束复仇者联盟,还是背后又有什么来自官方的阴谋呢?
而且对于被官方背叛的美队,这个时候,他的内心认为,所谓的官方,所谓的政府都是不能够依赖相信的,能够相信的只有自己,那签署协议就是与自己内心背道而驰的做法,如果他签了,他就失去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以后只能按官方命令办事,这显然说服不了他。
相比Tony,Steve其实是一个更加感性的人,在和Tony的对话中,当他了解到Wanda被Tony软禁在复联总部时,他本来动摇了的态度马上强硬起来,他把Wanda视为同伴,视为小孩,Tony你怎么可以软禁一个小孩?软禁自己的同伴?而Tony的辩解显然理性得多,Wanda她是(潜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她甚至连签证都没有,Tony觉得自己是在保护她。(而且Tony显然考虑得更多更长远,如果选择完全与官方对立,政府有各种各样的手段来跟复联周旋,甚至逼复联就范,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政治,但是这些都是Steve没有考虑到,或者说他根本不在意的)就在这种争论中,剧情继续推进。。。类似的还有对于巴基的态度,巴基不单止是Steve最好的朋友,他另外一个身份是同美队一样,是来自二战时期的人。想象一下,如果你是Steve,被解冻之后,发觉时间已经过去了70年,你会觉得孤独吗?然后你发觉原来你当年最好的朋友也跟自己一样,完全没有老去,是不是会有一种失而复得的感觉?巴基正是极大地填补了美队这种孤独感。所以我们看到在《内战》中,美队为了保护巴基,不惜一切。不惜变成通缉犯,不惜把之前辛苦建立的复联撕裂,不惜与Tony一战到底。这一切都是建立在Steve的感性之上,即使很多行为在旁人看来是错的。
超级英雄是否需要接受监管,类似的议题,在其他电影作品都有过讨论(包括《守望者》,《蝙蝠侠:黑暗骑士》,《超人特工队》等),这里就不展开。
《内战》也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到底应该选择哪一种立场,电影后面也没有再深入讨论,而是回归到俗套的个人恩仇瓜葛。漫威没有故意拔高电影的立意,可能这只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其中一个元素。但是好作品值得任何过分解读。超级英雄的诞生,正是由于人们渴望有这样的一些人,能够做到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而现代社会原有的法律法规是由普通人制定,以约束普通人的行为。那对于超级英雄,由普通人制订的条条框框是否已经不适用呢?如果缺乏监管,全凭超英的个人意志去行事,如何保证他们不会出问题?如果需要监管机制,那又应该由谁来制定?由谁来执行呢?(类似于社会制度的讨论)
能够引发超越电影本身的思考,这一点显然不是漫威首创,但是影片中几个场景(复联总部的群戏,美队与Tony在柏林的对话,机场大战),都明显的表达了两种观念的冲突,而且这本身也是整个MCU的一条暗线。有此立意,并且有所表达,这也是MCU系列电影与一般爆米花超英电影的一个区别。
2018,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
复联3的最大功劳,是塑造了,(我心目中仅此于希斯莱杰的小丑)史上超英电影中第二有个人魅力的反派,灭霸。
灭霸的个人魅力在于,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他甚至不是一个反派。他一生的目标就是希望集齐6粒无限宝石,然后打一个响指,把宇宙中一半的生灵消去,以此避免过度膨胀的人口与有限资源的失衡所导致的灾难。所以灭霸是个有理想(为了宇宙的可持续发展),有爱心(集齐宝石打响指是一种慈悲),有实力(无套灭霸不输雷铁盾三人合力围剿),有诚信(星云说他老爸不会撒谎)的四有青年。
通过消灭宇宙一半人口去换来宇宙的可持续发展,先不去讨论这个简单粗暴的逻辑是否成立,单单是这样一个宏大的计划就会让人觉得这绝对是个疯子。但他自己并不这样认为,他对Gamora说,只有他自己才看得到这个计划的必要性,只有他才有这个决心,在他看来,假如他不去执行这个计划,那宇宙终有一天会遭殃的。(而且他过去的经验也似乎证明了这一个计划的可行性),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他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全宇宙的存亡,这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为了成功,他可以牺牲与自己并肩作战多年的战友(黑曜五将),可以牺牲自己最心爱的女儿,甚至可以牺牲自己。除了成功,他别无他求,这是多么高大的一个形象啊!果不其然,复联3上映后,灭霸迅速收获一大波粉丝,风头一时无两。不得不说漫威在塑造角色这方面实在是做得太出色。
2019,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
这并不是一部很好的独立电影,但这绝对是一个给粉丝的最好的告别。
对于Tony,从08年《钢铁侠》开始,我一直在等待Tony与Pepper的婚礼,无论是《蜘蛛侠》最后的记者招待会,还是复联3里给Wang的邀请,我都以为我会等到,但是影片中仅仅用了“Five Years Later”一笔带过,但是又有什么所谓呢?我看到了小摩根;看到了Tony终于兑现了对Pepper的承诺,一家三口在远离尘嚣的湖边生活过;看到了Tony与Steve的和解,虽然有点轻描淡写,但是也许Tony就没有那么的恨Steve;看到了Tony与Howard的拥抱,他终于有机会可以面对面跟父亲说一声谢谢;看到了Tony在面对1400万零605分之一的机会时,他选择了抢过宝石,打了响指,说出那句“I am Iron Man.”。。。一开始我真的接受不了,明明有其他人能够承受宝石的力量,为什么编剧要安排给Tony这样的谢幕?虽然观影前就知道,RDJ已经决定与迪士尼分道扬镳,后面不会再出演钢铁侠了,但是为什么不能是与Steve一样的方式退场呢?
二刷后,我有点释然了。由钢铁侠到复联四,Tony早已经不是那个自负的富家公子了。影片中,Tony不止一次说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要保持住现在所拥有的生活,在这个前提下再去尝试把其他人带回来,但是当他看到与Peter的合照时,他还是忍不住去建模尝试把时空穿越弄明白;当他回到1970年的时候,他父亲希望他能够成为比自己更好的人,而不是把个人喜好置于集体利益之上,所以当奇异博士提醒他只有一次机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自己。
原来我是希望在后续的漫威电影能够偶尔看到Tony客串的身影,但是既然RDJ已经不想再演下去了,而按照Tony现在这种喜欢“多管闲事“的性格,以后复联或者小蜘蛛遇到什么麻烦,Tony是一定会去帮忙的,演员与角色的意向有了冲突,那倒不如来个华丽退场,于是就有了“I am Iron Man”的首尾呼应。“现实中往往没有大团圆结局,说再见也是旅途的一部分”。
对于Steve,他可以说是拥有最幸福结局的角色了。战场上他举起了雷神之锤,拥有了雷神的力量,短暂的压制了一会灭霸;上映前大部分影迷都推测美队是要领便当的,结果便当让Tony领了,美队回到了1970年,终于与卡特跳上了那一舞,幸福快乐地生活到老,顺便还制定了接班人。Steve的成长线,是由一个满腔热血的伟光正角色,逐渐转变为一个也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美队一里面,他与红骷髅对抗,牺牲自己,拯救了数百万人的性命,活脱脱一个董存瑞式的人民英雄;然后美队二里被组织背叛;到美队三里偏袒巴基;最后在复联4里尝试去过那种Tony让他去过的生活。(这算不算某程度上回答了内战里的问题?超级英雄也有普通人的感情诉求,有可能这样的诉求会与大局利益相左,那这个时候就需要监管机制来制衡。)把超级英雄塑造成普通人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对于鹰寡,安排他们去沃米尔拿灵魂宝石这个安排是我第二个不能接受的点。首先说一下,寡姐在复联总部听取其他几个小队的任务简报时的演技真的很炸裂。原本她是一个一无所有的政府特务,到后来她拥有了复联这个大家庭,然而这一切都被灭霸的响指打没了。。。Some people move on,but not us.有些悲伤你就是永远都走不出去。 然后到了沃米尔,其实想一下就知道跳下去的应该是寡姐,因为正是她一无所有,而鹰眼回去后,还有与妻子儿女幸福生活下去,这个剧情倒是不太出乎意料。但是寡姐这样的遭遇,真是太令人痛心了。希望后面的独立电影能够对她好一点吧。
对于绿巨人,很遗憾复联四里面没有交代Banner与Hulk两种人格的碰撞,只用了一句对白就带过了,比较遗憾。按剧情,Banner应该是成为了复联的后勤吧。对于雷神,他估计是要与银护二合为一了。毕竟他们都还没有正式跟观众说再见,希望再次看见他们的日子不会很远。
最后说说灭霸,很多人说复联四里的灭霸人设崩坏了,变成了一个杀人如麻的大魔头,我倒不太赞同。影片里,灭霸透过星云的录像看到了主时间线发生的一切,所以他既看到了自己的计划成功了,也看到了成功之后,复联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把消去的人带回来。假如复联成功了的话,那灭霸所做的一切的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当他来到未来的时候,他跟三巨头说的很清楚,复联的行动让他知道即使消去一半的生灵,也拯救不了这个宇宙,因为剩下来的人不会安分,也不知道这是一种“恩赐”;要彻底改变这个状况,只有把所有人都消灭掉,然后重建这个宇宙,在那里订立新的秩序,这样宇宙才有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个愿景还是那么的宏伟,而且我认为逻辑上,灭霸是没有问题的,他依然是那个纯真依然的四有青年,要把幸福生活带给大家。
写了那么多,还是总结一下,我之所以喜欢复联,是因为其中几个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角色,这些角色某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漫画本身的形象,而变成了一个独立的影视角色;是因为漫威的确有实力能够拍出足够优秀的电影作品,而不仅仅是因为背靠漫画大IP;是因为这个系列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不仅是出色的电影作品,还带来了超越电影剧情本身的思考。
希望漫威在以后的日子里,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感动与惊喜。
Thank you,Marve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