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后,他们的后代怎么样了?

如题所述

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杀以后,他们的后代也被杀了。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为了不给日后留有祸根,于是下令将李江城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河东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训、汝南王李承明、钜鹿王李承义。

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渔阳王李承鸾、普安王李承奖、江夏王李承裕、义阳王李承度还有她们府中的妻妾幼儿全部杀害,并且在李家宗室的名单上面删除了这些人的名字。

传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取得成功并且登上皇位的不久,就经常做噩梦,梦到在玄武门事变当中被他杀害的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家人前来索命。

于是派尉迟恭和秦琼在夜晚李世民睡觉的时候担任门前守卫,来保护他的安全,但是因为后来这两个人逐渐年龄变大。没有办法长期担任,李世民只能将两个人的画像挂在他的寝宫门口,这也就是后来门神的由来。

扩展资料: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的清晨,在刚刚建国九年的李唐王朝皇宫的玄武门外,一场腥风血雨即将来临。太子李建成和四皇子齐王李元吉正准备从长安城北门玄武门进宫朝见高祖李渊。

不料二皇子唐王李世民带领人马赶来,射死李建成,杀死李元吉,并诛杀两家老小,进而带兵进宫朝见李渊说二人谋反。

李渊随即下诏改李世民为太子。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兄弟相残的惨剧,牵连人命高大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

但是这一血腥事实的真相却一直扑朔迷离,学者们也一直争论不休,一时间众说纷纭。其中流传最广的方法是自为之说。

秦王李世民是被逼无奈,不得已才先发制人,发动政变,史书记载,李世民在灭隋兴唐的大业中功高劳苦,显露出雄才伟略。

作为太子的李建成不可能感觉不到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威胁,面对本来应该属于自己的皇位可能有失去的危险,李建成当然不甘心,于是一场你死我活、手足相残的争夺皇位的政治斗争爆发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一直暗中蓄意谋害李世民。就在玄武门之变前不久,李世民到李元吉家喝酒,才喝几杯酒便腹痛不止,回府之后吐血数升,差点死去。

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次进宫也正是为了向李渊参劾李世民。故李世民为了自卫,被迫先发制人,不得已发动政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武门之变(秦王登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8
在玄武门之变中,发生了一件案中案:隐太子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齐王李元吉的5个儿子全部被来历不明的人杀人灭口,历经1400年,至今还是毫无头绪的历史悬案。玄武门之变当天,大多数人都聚集在玄武门内厮杀,没有去的将领也在其重要岗位履行职责。当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之后,太子府和齐王府的百官率军猛攻玄武门和秦王府,誓要把秦王府的人斩尽杀绝。这样一段公开的宫廷政变,参与者众多,成为整个长安城的街谈巷议,但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儿子们被谁杀了,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更蹊跷的是,太子妃郑观音和齐王妃杨氏以及她们的女儿们却安然无恙,毫发无损。

据比较可靠的推测,有人策划密谋了很久,趁玄武门之变,大家都把注意力聚焦在玄武门,一伙来历不明的人混水摸鱼,把太子齐王的儿子们全部杀人灭口。因为他们掌握了大量太子府和齐王府秘密会议的谈话以及对秦王府的策划行动,甚至在收拾了秦王李世民之后怎么对付唐高祖李渊的计划。隐太子李建成的儿子有些已经成年,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一样,他们更加纯真无邪,有些甚至支持他们的叔伯秦王李世民。所以他们最有可能是被人杀人灭口。玄武门之变前,秦王在宫中其实比较孤立,嫔妃和宗室基本上都支持太子李建成,加上齐王李元吉对隐太子的鼎力支持,和对秦王府的不断发难,秦王的处境很危险。但是唐高祖李渊能够清醒的觉察秦王李世民的危险处境,授予他天策上将的职权,掌握天下兵马和生杀大权,和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儿子们对秦王李世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他们天真无邪对唐高祖李渊说了公道话,所以唐高祖李渊才顶着好友宰相裴寂和后宫嫔妃等各方势力的压力力挺并且加持秦王李世民。历史过去了,很多事情不可控,不可预测,对于隐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后代,有文人历史学家考证诗仙李白是他们的后代。这可能是大家唯一的慰籍吧!
第2个回答  2017-12-16
并未绝后,一个俾女怀有李建成之子,事发她恰不在宫中,后一路东逃到浙江,之后入福建,泉州永春官林,李氏族谱仍在,李建成后代,族谱有记载。我便是其后人,听爷爷说族谱的确有记载
第3个回答  2012-03-19
<旧唐书>记载,李建成长子李承宗早死,承道、承德、承训、承义四字被杀,绝后。李世民后来把赵王李福过继给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承业、承鸾、承奖、承度、承裕被杀,绝后,后来李世民把曹王李明过继给他。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2-03-30
被杀绝了,斩草除根。李元吉的老婆还被李世民笑纳了,杨妃,隋炀帝的公主。另:我一直觉得李白是李建成的后代,传说李建成有遗腹子逃出去了,而那时最安全的地方应该是往西逃,李白出生在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