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传说,有谁知道?

如题所述

漳州民间故事有很多````但是流传在网上的不多,你要找全一点的话,可以去“漳州图书馆”``就在老年大学那里

谢能舍
一筊卓立

谢能舍的父亲姓谢名琏,是明朝一位探花.在未中举人之前,家境十分贫穷,他只好当教书先生,以舌耕为业,设塾第于漳州杨老巷,和一座伽蓝庙做厝边.由于他的工资仅能应付三顿稀饭,没有余钱买好料吃,他就用小木头削了一支木鸡腿,用来醮豆油配稀饭,免得被人看寒酸,说他有饭无菜.

有一天,他发现书匣中有许多白蚁在蛀吃他的书,就把书拿到路边当空晒.正好厝边有几知鸡看见白蚁,都来争着啄食,碰翻了书匣,被盖到书匣之中.不久,天落"饭勺雨".谢琏急急忙忙把书往书匣里一堆,收好了回塾第,没有发觉书匣里的那只鸡.

傍晚,厝边发现鸡少了一只,到处找寻,无从找回.有人议论说:教书先生一年赚无多少钱,却天天吃鸡腿配饭,敢是他惯偷人家的鸡来吃呢?厝边感觉有道理,就找谢琏查问.谢琏发誓"我是读书人,绝不会做这种卑鄙的事!"否认有偷抓鸡的行为.大家怂恿失主对他进行搜查,结果在他的书匣里搜出那只丢失的死鸡.谢琏顿时惭愧得无地自容.他一再申辩,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要不然,你跟大家一起到伽蓝爷庙去掷杯,如掷出圣杯就说明不是故意偷鸡,若掷出阴杯或笑杯,那就是有意偷鸡.谢琏无可奈何只好随大家到伽蓝爷庙中去掷杯.

凑巧,这天伽蓝爷上天不在庙中,他的手下不敢决断,竟使掷出的杯不阴不阳,"一筊卓立".大家都说:伽蓝爷不肯给你做证明,先生一定是故意偷鸡了.谢琏只好忍气吞声,卷了铺盖到别处谋生.后来,他刻苦读书,学问突飞猛进,连捷高中探花.回乡祭祖,骑马游街,显示荣耀.他为了报复伽蓝爷,把他的神像绑在马后沿街拖着走,游完街后又狠心地把神像抛入南门溪.说也奇怪,那木雕的神像一落水竟沉入水中,任人打捞都捞不上来.

后来,谢探花的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单字名能,家人都叫他能舍.能舍从小聪明过人,但行为浪荡,爱作弄人,做出了许多叫人哭笑不得的恶作剧.最后他将家败光,才跳入南门溪自杀,所以人们都在传说,是伽蓝爷忍受不了被拖着游街示众的冤气,投胎转世,变成谢能舍,来败谢琏的家伙.

"一筊卓立"的大匾,还高悬在杨老巷伽蓝爷庙里.直到庙的拆除而毁.

漳浦剃头

谢能舍是个浪荡子,花钱似流水,经常让他老爸气得一直吹胡须.没办法,谢琏叫他去训示说:"儿啊,你的岁数不小了,虽是官家囝儿,也要学会料理家事,该花的即使一百两银子也该花,该省的一文钱也要省下来啊."小谢听了连连说是.
这天,小谢看见自己的头发长了,就想出对付老爸的办法:他雇了一顶轿,将他扛到漳浦去剃头.回来时,他洋洋得意地禀告父亲说:"老爸,我可听你的教训啦,今日我坐轿去漳浦剃头,省了四文钱."谢琏听了,气得蹦蹦跳:"啥米?坐轿去漳浦剃头,你这孽子啊!气死吾也!"
小谢笑笑说:我是照你的教示来做的呀,你不是说过,该省的一文钱要省,该花的一百两也要花吗,漳州剃头十二问,漳浦剃头只要八文钱,这四文钱就是该省.探花的公子出远门,不坐轿子会被人耻笑,你也没面子啊,这四两银子是应该花的呀!"
谢琏踢椅拍桌,大声吼喝:"你这个讨债囝,是故意给我败家业啊 !"小谢拍手说:"老爸,你讲对拉,好戏还在后头哩!"

新正报丧

正月初一,男女老少都穿新衫新裤,吃好料,欢欢喜喜过新年.大家见面,不是讲恭喜就说发财,半句歹话也不能讲.可是我们的宝贝小谢呢,他偏偏要和这俗例唱对台戏,戏弄别人来取乐.
新正早起,小谢到花园砍了一支竹子,用麻布和白纸缠起来,做成一枝哭丧棒,再用红纸包好二两银子,藏在麻布里.他就站在家门口看热闹,将丧棒藏在背后.没过多久,来了个衣服破旧,面黄肌瘦的小孩.他就将小孩叫过来,同他一起玩耍,趁小孩不小心给他打了一大巴掌.小孩大哭起来,谢能舍将丧棒递给他,喝他赶快回家去.
小孩拿着丧棒,在街上边走边哭,大家看了都很好笑.小孩回到家里,他妈看见,气得蹦蹦跳,认为歹彩头,再打了小孩一耳光,大骂:"夭寿死囝,你去哪里拿这支孝男物件?"说完抢过了丧棒,掷到门外去.
哭丧棒一落地,发出珰琅一声响,他妈跑出去拾起来,解开红包一看,不禁大声疾呼:"银元宝!"穷苦人家,过年过节正缺钱花,有了这银元宝就好办了.她抚摸儿子的脸颊说:"乖囝儿,不要哭了,妈妈去买猪肉面线来煮给大家吃,过过运,保平安,添福寿."

一人抬轿

这个新正让人报丧的事在轿夫中传开了,一个轿夫说:"出了谢能舍这个讨债囝,真现世,探花家也该败了."这话传到小谢耳朵里,不用说,是要好好给报复一下了.
有一天,谢能舍叫家丁去问这个轿夫,扛一天轿一个人多少工钱?轿夫早听说谢能舍很肯花钱,想多赚一点,告诉家丁说:若是扛别人,一天五两银,谢少爷要,我算便宜些,只收四两纹银就好啦."
家丁回报谢能舍,小谢说:"这还算便宜 啊."当下递给四两纹银,吩咐轿夫明早来扛轿.隔日天甫光,轿夫就到谢府.家丁搬的搬,递的递,将古玩瓷瓶装入轿中,一头轿横搁在矮墙上,一头搁在轿夫的肩头,叫他小心扛着,不可乱动,若是打破了古董,小心自己的狗头.
轿夫答应了,以为轻瓢飘,无啥大事.不料扛久了,筋骨都酸痛,脚麻手痹,嘴干肚饿,站也站不住,放又放不下.汗水从头流到脚,想要歇歇肩,看前看后没有一人,结果连尿都憋了出来.直到中午过后,谢能舍才慢吞吞从厝内走出来.蕉夫看见了,千声爷万声爹,恳请饶恕.小谢看看也创治够了,笑笑说:"少年家,以后讲话要小心啦."这时候,轿夫才知道,是自己的话惹来的麻烦,也知道谢少爷是得罪不得的.

漳州打死老虎

古早的时候,有一次外国番仔要来攻打漳州。知府老爹一愁莫展,于是在四城门张贴告示,选将退敌。但许久也未见来人揭榜。
有人号称“张大胆”知道了此事,赶上前来,撕下告示,口放狂言:“若我张大胆去打番仔,漳州打死老虎,不着番仔跤尻也会着番仔腹肚。‘消息很快就传到了番仔的耳朵里面,他们闻是一言不觉大惊失色,不打着我们的跤尻,也要打着腹肚。怎么办 啊?番军中有人献策,购置许多”铁鼎“,在前面肚子上吊一口,后面跤尻上绑一个,这样就不会被漳州的张大胆打死了。
做好准备以后番仔大军就朝漳州浩浩荡荡杀了过来,来到了漳州城下,两军对圆。张大胆往阵前一站,大喝:“张大胆来也。”番军虽说早有准备,但是听到了张大胆就在面前不由心虚,站不住阵脚,纷纷转头就跑,还大叫“张大胆来了,不着跤尻也会着腹肚。”前军动摇,后军着慌,乱成一团,结果跑不动,因为自己身上的铁鼎碍事,人踩马翻,被铁鼎压的肠子肚子流了一地,死伤无数。漳州城终于得以保全了。

葱管西施
葱管西施,家住双门顶荷表卡,家传生意是卖葱管灯火的.她人长得漂亮,有张观世音的脸,鼻子高象葱管,人称"
葱管西施",一语双关.她在她奶奶的主意下嫁了人,不想老公是个短命鬼,不几年得肺痨死了.出殡那天,葱
管西施一身缟素,就像是佛祖下凡,观她之人比送丧的人多得多,人山人海,故而一举成名. 守寡回娘家帮忙生
意,不想生意变得奇好,就他家的葱管常常脱销.究其原因,是买葱管的人不是因为他家的葱管破了,而是买了就
到南门溪丢了,回头再买,为的就是要看看葱管西施,和她说上两句话,也就开心了!有人下乡在华安高车的时候
,当地人听说他是双门顶人,就问:"你那里是不是有一个葱管西施?"那人才知道她连深山的人都知道,闻名
啊 !

另一个“篾器西施”的故事,大体和此类似。
篾器西施叫“阿珠”,家在漳州南门兜,世以编造篾器为生,容貌殊胜,至于当时少年家为之恸容,纷纷到
南门去买她家的“鸡篮”,买了以后为求再见一面,又怕人说这些人轻佻,轻薄妇女,只好到了旧桥头就把
东西扔到“王爷庙”前的溪水中,转过头来再去买。哈哈,她家生意日渐红火。

不可欺神
据传以前有个浪荡仔,有一次在神明前许愿说:让他今天赌钱赢钱,就还猪,戏一棚(就是一台)结果赢了3元.第二天大家都在等着看他的好戏.只见这个浪荡仔拿着一猪肺还愿来了,大家问他你怎么拿个猪肺来了.只见他大摇大摆的说:"我这不是猪肺一棚(老家猪肺以一棚为单位)吗?"

以前有两个兄弟,哥哥很有钱,但是个出名的“吝啬鬼“对亲弟弟也是如此。弟弟虽然很穷,但为人正直、善良、勤劳。那年大年三十,兄弟两同时到村口庙里拜神,哥哥是鸡、鸭、鱼、肉、茶香、水果,叫家仆挑一大担。还请道士念经,希望来年有好收成。弟弟因为穷买不起东西,只有把家里仅有的番薯拿去敬神。到庙里又不会拜,也不懂得庙里的神应该怎么称呼,于是他就走到各座神面前,用手”指“神叫他们都来吃番薯。没想到第二年弟弟却鸡鸭成群,粮食满仓。而哥哥却做什么都亏,养什么都死,一年都没收成。他就想弟弟拜神用”指“才会这么好。第二年他也学着弟弟”指“神。结果更…………

三人五目过后没长短脚话

一媒人为男女双方提亲,男方为独眼,女方则系跛足,媒人只道其长,不说其短。在媒人精心安排下,男赴女家相亲,女端坐床沿,男则立于门外,以门墙遮坏眼,用好眼往门内视其女,男女之短均巧妙隐藏,未被对方发现,婚事遂谐。此时,媒人为推卸日后责任,居中发话:“三人五目,过后没长短脚话。”此语有含糊其辞,一语双关意,即咱们三个人只有五只眼睛,结婚后不能因为发现双方的缺点而发生说长道短的事情,原谐趣语也,后引申为合作双方,在事前须摸清对方的必要基本情况,避免以后有不愉快的事情发上,含规人处世临事要精明、稳健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11-21
到我的博客来看民间传说吧
兰 水 畔
http://josephan.yculblog.com/
第2个回答  2007-11-21
在殷商时期,有一个暴君叫纣王,他有一个臣子叫比干,由于忠言逆耳,所以纣王把比干残忍地杀害了,把他的心挖了出来。听到消息后比干的儿子们都十分震惊,为了不被株连九族,他们跑到了南方的福建漳州。当时漳州还未开发,所以到处都是原始景象。儿子们为了不被发现,全改了姓,即姓林,从此“林”这支姓就在南方传开了。后来世人们为了纪念林氏父子,就建了一座庙,叫比干庙又名“林氏宗祠”。此后,进京赶考的人就来的祠堂,以次希望得到祖宗的庇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