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

如题所述

秦始皇亲政后(前231年),继续推行“远交近攻”的国策,六国相继被灭,其先后顺序是:

1、灭韩。

2、灭赵。

3、灭魏。

4、灭楚。

5、灭燕。

6、灭齐。

前221年,六国全部被灭。

1、韩国率先被灭

三家分晋之后,韩国是位置和环境最差的,东、北部处于魏国的包围,西邻强秦,南接楚国

不过,韩国能在列强夹缝中生存,有其独特的原因:通过"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的申不害变法,运用"法"、"术"之治,韩国一度"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另外,韩国有个独门武器:强弩!正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射程可达800米,远射可以洞穿敌军前胸,近射可以直接穿心而过,其威力之大令列强的军队望而生畏。

韩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任何军事战略纵深,从秦国都城咸阳发兵到韩国都城阳翟,最快只需要5天。

而且,韩国在七雄里国土面积最小、军事实力最弱,尽管辉煌时曾灭掉郑国,但始终摆脱不了列国争雄牺牲品的角色。最早夹杂在魏齐战争之间,左右为难;后夹在秦楚争霸之间,被秦楚两国所利用;又一度成为秦齐争雄的缓冲国。

战国末年,魏国更成为秦国进军中原的战争火药桶——前265年,秦国攻打上党,上党却降于赵国,从而引发秦赵间的长平之战。秦赵争雄的最终结果,不仅影响了东方六国此后的国运,而且直接加速了魏国的灭亡。

前230年,韩国率先被秦国所灭,享国173年。

2、赵国最难打秦国的统一史,也是一部战争史。秦出东方,赵国是不可逾越的要塞之地,秦统一六国,最难打的就是赵国。

赵国与秦国同祖同宗,都充满血性好斗的基因。赵国的强盛,始于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通过作战服装的改变,促进了作战方式的改变,中原人的宽衣博带,被紧身短衣、长裤、革靴替代,以骑射为主,基本放弃短兵相接的勇斗之法。这是赵国对中原传统战法的全面革新。

胡服骑射后的赵国,五伐中山国尽收其地,击败林胡、楼烦设置云中、雁门、代郡。战国七雄中,赵国对戎狄地区的开拓之功与秦国并肩,与秦国争霸西戎用时200余年相比,赵国仅用时12年。

最强盛时,赵国骑兵曾击败秦锐士。前269年的阏与之战,赵奢发挥骑兵优势,快速机动,两天一夜奔袭,利用精骑压射阵角,居高临下出兵,大败秦锐士。

吴起打造的魏武卒,曾创造5万人横扫50万秦军的纪录。经此河西之战后,通过商鞅变法军功制打造出来的秦锐士,从此再无败绩。而阏与之战,10万秦锐士伤亡过半,遭受诞生以来的最大失败。

赵国骑兵与秦锐士的最大不同,在于赵国骑兵的战力提高,是战法、战术革新的结果,依赖的是军事素养的提高;秦锐士是以军功授爵为驱动力,依赖的是精神力量和意志。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赵国骑兵驻守边界抵御匈奴,无法驰援长平。正如50余年后秦朝灭亡时,秦锐士正在长城抵御匈奴一样。

而长平之战后的数次战役表明,赵国骑兵的精锐尚在:庞煖在廉颇负气出走,率兵以强弓劲弩重创趁火打劫的燕军;后来面对来犯的10万秦锐士,以骑兵抗击,斩杀秦锐士3万并射杀秦国大将军蒙骜。

赵国骑兵最后的辉煌,是赵国灭亡4年前。赵幽缪王三年,秦将桓齮(yǐ)兵出上党,直指邯郸。李牧率边兵南下,通过拒阵、袭营后兵分三路,运用野战全歼10万秦军,桓齮畏罪奔燕。

不过,赵幽缪王中了秦国反间计,杀李牧、弃司马尚,赵国骑兵的最后统帅饮恨而亡。赵国骑兵与秦锐士相比,从战力上来看略占上风。但战争是综合国力的比拼,秦国君臣同心,变法革新,富国强兵,远交近攻……

所以,赵国骑兵败于秦锐士是早晚的事情。哪怕最强盛的赵国骑兵一直都在,秦锐士最终的胜利也无可阻拦。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3、楚国最难灭

秦国统一六国中,吃到的最大亏是在楚国身上,也就是说:六国中楚国最难灭。

楚国在秦赵长平之战中,通过合纵之术遏制了秦国的统一步伐。一直死磕秦国的赵国虽然被残了,但是楚国的存在成为秦国最大的心腹之患。

不过,前238年春申君的门客李园,替秦国干了一件大事:发动政变杀掉了春申君。此后,楚国完全沦落为一只待宰的羔羊。好在,还有项燕!这是楚国唯一的底牌。

项燕的存在,让秦国在统一之前尝到了最大的失败滋味。

秦王政灭楚前,先问年轻将领李信(汉朝“飞将军”李广的先祖):灭楚国你认为需要多少兵马?

李信答:20万足够了。

秦王政随后见到老将王翦,问了同样的问题。

王翦答:没有60万人打不嬴。

秦王政大笑道:王将军,你老喽。

于是,李信领兵20万攻楚。结果是项燕以逸待劳,打败了李信,并且3天3夜一路跟踪追击,李信的两个军营被端,7名都尉被杀,李信一败涂地!

秦王政这下明白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了!亲自登门道歉,请王翦出山。前224年,

老将王翦统率60万兵马攻楚,项燕举全国之兵作生死一战。两军对垒,相持1年,楚军最终大败,项燕战死于蕲县之南,楚国随之灭亡。

4、末世君主的下落

有统计说,秦始皇统一天下,杀死了180多万六国士兵。似乎这证明了秦始皇的残暴?其实,有战争就会有死亡,何况秦国士兵也有伤亡。

现在来看看六国末世君主的下落,就知道秦始皇究竟是不是残暴了。

1、韩王安:投降被俘,软禁于陈县(今河南淮阳一带)。5年后,亡韩故臣在韩国的旧都新郑叛乱,不久被秦军平定。秦始皇只好下令把并没有参与叛乱的韩王安处死,以绝后患。

2、赵王迁:投降被俘,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县)深山,最终饿死,死时仅15岁。

代王嘉:赵王迁之兄。赵国被灭后,逃到代地复国,自封为代王,与燕国聚兵抗秦,6年后兵败被俘,不知所终。

3、魏王假:其下落有两种说法,一说源自于正史,称魏都陷落,魏王假出降,此后下落不明。二说源自《烈女传》,称魏王假出降后,与魏氏王族全被杀掉,只有信陵君魏无忌的族人逃脱。

4、楚王负刍:投降被俘。秦王政亲自主持了负刍的投降仪式,斥责其“弑君之罪”并宣布将其废为庶人。这是因为负刍是楚幽王、楚哀王庶兄。楚幽王去世,楚哀王即位。2个多月后就被负刍所派的党羽袭杀,本人则自立为王。

楚王启:负刍之弟。楚灭,昌平君熊启逃到淮南,被拥立复国,以长江为屏障,据吴越之地抗秦,后被秦军所灭,楚王启自杀。

5、燕王喜:投降被俘。燕王之死,正史记载不详。野史记载,燕王喜被俘后,由王翦率军押往咸阳,“途中饥渴而死。”走一路没有管吃管喝,活活饿死和渴死了。

6、齐王建:投降被俘。秦国大兵临境时,秦国宾客诱骗齐王建,称只要投降便赐他500亩封地。齐王建投降后,为兑现当初诺言,秦王政把他安置在共地(今河南辉县)500亩荒僻的松树、柏树之间,令兵士看管,不供给他食物,齐王建最终饿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1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顺序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 具体顺序: 1.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又无大国救援,所以秦军长驱直入,一举灭亡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 

2.公元前229年,趁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派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赵国在长平之战后,国力大减,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名将李牧,可惜的是昏庸的赵王迁竟轻易就中了王翦施行的反间计,杀害了正在抵御秦军的主将李牧。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获了赵王迁,占领赵国全境,赵国灭亡。

3.在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了燕国都城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被迫逃往辽东。

4.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这次王贲采用的是开掘黄河、鸿沟之水,并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至此灭亡。

5.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自请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伐楚。王翦战败冰杀害了楚国大将项燕,占领大片楚国领土。2年后,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各自率军合击楚国都城寿春,俘获楚王负刍。

6.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进军神速,很快就攻到了齐国都城临淄,齐王建投降。至此,秦国全部灭掉了六国,一统华夏。

第2个回答  2021-01-11
前230年灭韩、前228年灭赵国、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
第一个韩国(公元前230)

之所以先要灭韩国,就是韩国比较弱小。同时,再看看其它国家有没有反应,若是没有反应,就继续同意天下。

其实秦始皇执政时期,韩国已经是秦国的附属国了,只要对韩国用兵,韩国就会很容易被打败,甚至是不战而降的。

因此,秦灭韩国也是没怎么用力的。

更重要的是,秦国灭韩国之后,没有引起其它国家的警觉,若是其它国家联合起来对秦国用兵,秦国也不敢行动了。

但是,很遗憾的是其它国家都没有识破秦始皇统一天下的真实意图。

第二个赵国(公元前227)

赵国和秦国一样,都是军事强国。战国时期四大名将,秦国有两个。赵国也是有两个,而且赵国的实力,一直都是和秦国差不多的。即便是长平之战后,赵国依然是可以对抗秦国的。

更何况到了秦始皇灭赵国的时候,秦国就剩下王翦这个名将了,四大名将当中的白起被秦昭襄王给杀了。

赵国还有廉颇和李牧,他们两个都是四大名将中的。

若是王翦想要拿下赵国,在李牧面前还是很难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王翦没有选择和赵国硬拼,而是选择了离间计。

他用金钱买通赵王迁身边的重臣,让他们说廉颇和李牧的坏话。

最终导致赵王嫌廉颇老了没有用他,被重用的李牧,也被赵王迁秘密的杀害了。

赵王迁自毁长城,把李牧杀了之后,王翦的大兵来到赵国都城,就这样赵国被灭了。

第三个魏国(公元前225)

魏国人才最多,各种人才都有。但是,他们国家的人才基本上都逃跑了。跑到楚国的有吴起,跑到齐国的有孙膑,跑到秦国的有商鞅、范雎、苏秦、张仪,跑到赵国的是排在四公子之首的信陵君。

这么一大批当时顶尖的人才,魏国的国王都没有用。

没有用的结果就是被自己对手用,对手强大了,魏国的结果就是走向灭亡了。

最后是王翦的儿子王贲,带领着秦军到了魏国的都城大梁,把黄河里的水给掘开,都城被淹,魏国就是被大水给灭掉的。

第四个楚国(公元前223)

灭楚国也不容易,难易程度上是仅次于灭赵国的。

在灭楚国之前,嬴政把大将王翦和年轻将领李信叫到了一起,然后问他们灭掉楚国到底需要多少人马?

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李信说二十万足以。

嬴政说王翦将军老了,不能打仗了。所以,他就给了李信20万人,让他去打楚国。结果李信中了项燕的埋伏,打了一个败仗。

嬴政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还得用王翦,所以,他亲自登门给王翦道歉。说给王翦六十万人,让王翦去灭楚。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翦带领秦国全部兵力去灭楚的,而且把楚国给灭掉的。

第五个燕国(公元前222)

燕国和韩国一样,都是战国七雄当中力量比较小的,但是,燕国给嬴政带来的威胁是最大的,就在燕国灭赵的过程中。燕太子丹派了一个叫荆轲的刺客去行刺嬴政了,而且这个荆轲差一点就得手。

但是,最终他还是没有杀了嬴政。

这件事激怒了嬴政,嬴政就派兵到了燕国,燕王逃到了辽东。

最终燕国也就被灭亡了。

第六个齐国(公元前221年)

齐国的灭亡是最窝囊的,因为秦国派大兵到了齐国边境之后,齐王听从了大臣的意见,就选择投降了。

只能说秦国的金钱是起了作用的,因为秦国在灭齐之前,他们用金钱贿赂了齐国的大臣,连宰相都被收买了。

所以,当秦国大兵到了齐国边境,齐王没有出一兵一卒,直接缴械投降了。

这就是嬴政灭六国的大致过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11
韩,赵,魏,楚,燕,齐。
第4个回答  2021-01-11
秦始皇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