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向外求”出自什么典故啊

“莫向外求”出自什么典故啊

“莫向外求”出自一道佛学理论:不向外求。

佛早就断言:有求皆苦。又说:无求品自高。心无外物,等同虚无。

莫向外求理解是:专修佛法,不向外道去“求”。

佛教认为,从生命的源头上来说,一切都是本来具足的,本来就圆满的,无须向外追求,自心中本来就具足一切法。

“莫向外求”还出自一句名言: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出处:王阳明心学——龙场悟道

释义: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判断事情对错是非,标准是良知,而不是外在的一些事物。

典故: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扩展资料:

莫向外求,反求诸己,是灵修或修佛之道。

心即是佛,莫向外求,性净明体为本体,佛名号和咒为用。体用不二,都是自性。咒即是心,心就是咒。

开悟是拨开遮障,见到清净自性的本体,恰恰是念佛持咒拨云见日的结果。

念自性而见自性。

正如很多寺庙的外墙上都会画的“生命之轮”描绘的一样:阎罗王手里拿的,是一面镜子,上面映出的是包括“十二因缘”在内的场景。

镜子的作用是什么,是照自己的。所以,莫向外求,意思就是不用去寻求外力的帮助,如同照镜子一样,去探寻自己就够了,即去除我执。

莫向外求,反求诸己,不执著,不期待,便可以看破滚滚红尘了,也就释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向外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02
"莫向外求"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的一则典故,叫做《庄子·外物》。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庄子》中包含了许多富有哲理的故事和言论。

在《庄子·外物》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叫做丧乱的人,他非常贫困,生活艰难。他听说外面有一种神奇的玉石,可以帮助人们摆脱困境,于是他决定出去寻找这块玉石。他四处奔波,寻找了很久,最终没有找到那块玉石,反而因为长时间的奔波而疲惫不堪。

正当他感到绝望时,有人告诉他:“莫向外求,而应向内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一味地寄望于外在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应该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发展来寻找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外在的物质财富和功名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感。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内心的修炼,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智慧,从而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内在的满足。

"莫向外求"这句话成为了一个警示和劝诫,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外在的虚荣,而应该从内心找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法达禅师七岁出家,诵《法华经》,进具之后,礼拜六祖,自恃“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头不至地,露出傲慢之色,六祖遂示偈以指出其过:“汝今名法达,勤诵未休歇。空诵但闻声,明心号菩萨。”法达听罢,顿时明白了自己 “但依文诵念,岂知宗趣”的过失,遂向六祖谢罪,并请求六祖开示经中义理。六祖遂告诫他:“此经元来以因缘出世为宗。……汝慎勿错解经意,见他道‘开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见’,我辈无分。若作此解,乃是谤经毁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见,何用更‘开’?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别佛!盖为一切众生自蔽光明,贪爱尘境,外缘内扰,甘受驱驰,便劳他世尊从三昧起,种种苦口,劝令寝息,莫向外求,与佛无二,故云‘开佛知见’。”六祖强调人人心中皆有“佛之知见”,人人皆有修行成佛的可能。仅靠诵经是远远不够的,关键在于明心见性。六祖还指出,见性之后,不碍诵经,并作一偈:
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久不明己,与义作雠家。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坛经·机缘品》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8-04
“莫向外求”这个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一章。
《逍遥游》中描述了庄子与他的弟子在山林中游玩,弟子问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乐?”庄子回答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接着庄子阐述了一个观点:人与鱼有不同的生存环境,所以无法完全了解鱼的感受,但这并不妨碍人去领略鱼的快乐。
其中“莫向外求”是庄子的核心观点,意思是不要过分关注外在的物质和他人的评价,而是要内心寻求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人们常常因为追求外在的名利地位而感到迷茫和焦虑,庄子提倡通过内心的平和与自我认知,找到内在的快乐和自在,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
这个典故强调了返璞归真,超脱名利的重要性,而以心境的调适和心灵的满足来寻求真正的幸福。
第4个回答  2023-08-05
“莫向外求”是一个佛教谚语,意思是不要把希望或要求寄托在外部环境或他人身上,而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内在的力量。这个谚语源于《六祖坛经》,是六祖慧能大师留给弟子们的临别赠言。

故事是这样的:慧能大师在圆寂前,对弟子们说:“我死了以后,你们不要去追求外在的东西,不要去寻找外在的原因,而是要向内寻找自己的内心。只有内在的平静和智慧,才能使你们得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应该从内心去寻找,而不是从外部世界去寻求。只有通过内心的修行和悟道,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