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辅导员-必修课-1-基础理论》自测题二。要题目和答案

如题所述

《心理健康辅导员-必修课-1-基础理论》自测题
一、单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30 分。)
1. 人类通过()认识了事物的个别属性,通过()认识了事物的整体
A. 知觉 感觉
B. 感觉 知觉
C. 感觉 感觉
D. 知觉 知觉
正确答案:B
2. 成年期指()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
A. 18,19岁
B. 20,21岁
C. 21,22岁
D. 19,20岁
正确答案:A
3. 侵犯即侵犯行为,也称为()。
A. 伤害行为
B. 破坏行为
C. 攻击性行为
D. 抢劫行为
正确答案:C
4. ( )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A. 回忆
B. 记忆
C. 思维
D. 想象
正确答案:C
5. 以下对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先天遗传影响与后天环境影响并存
B. 主动发展与被动适应并存
C. 连续性与阶段性并存
D. 个体主观性和环境客观性相互影响并存。
正确答案:D
6. ( )是当人们面临的思维任务具有直观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式依赖于实际的动作时的思维。
A. 形象思维
B. 逻辑思维
C. 演绎思维
D. 直观动作思维
正确答案:D
7. 重度精神发育迟滞者智商在()之间,不能进入学校学习。
A. 20-34
B. 35-49
C. 30-45
D. 50-69
正确答案:A
8. 到()岁的时候,儿童认为权威基本上是自愿的合作的。
A. 4
B. 6
C. 8
D. 9
正确答案:D
9. ( )是个体真正成熟的阶段,此时身心各方面发展都已经基本完成。
A. 儿童期
B. 少年期
C. 青春期
D. 成年期
正确答案:D
10. 初中生在新的学习条件下,学习动机、态度、兴趣和()的发展都有了新的特点。
A. 能力
B. 语言
C. 行为
D. 思维
正确答案:A
11. 成年期的()是创造性思维表现最佳年龄。
A. 25岁至45岁
B. 25岁至30岁
C. 30岁至45岁
D. 35岁至50岁
正确答案:A
12. ()最直接的表示就是接纳。
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正确答案:C
13. 下列不属于思维种类的是()
A. 直观动作思维
B. 逻辑形象思维
C. 形象思维
D. 逻辑思维
正确答案:B
14. 1939年,心理学家()等人提出了挫折-侵犯理论。
A. 多拉德
B. 柯波尔
C. 巴普洛夫
D. 伯克威茨
正确答案:A
15. 艾里克森提出( )。
A. “人生六个阶段”
B. “人生七个阶段”
C. “人生八个阶段”
D. “人生九个阶段”
正确答案:C
16.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A. 知觉
B. 想象
C. 回忆
D. 感觉
正确答案:A
17. 对意识是一个连续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无意识到意识再到注意
B. 从意识到无意识再到注意
C. 从注意到意识再到无意识
D. 从无意识到注意再到意识
正确答案:A
18. 以下对儿童性别判断正确的是( )。
A. 2岁左右的儿童能确定自己的性别
B. 大多数2.5~3岁的儿童不能正确地说出自己的性别
C. 5-7岁的儿童不能理解性别的坚定性
D. 理解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是在学龄期间。
正确答案:D
19. 以下对催眠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而实际上并不是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B. 在催眠状态下,个体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C. 催眠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和运动等方面
D. 催眠的效果通常都非常好,目前已经应用于各个领域。
正确答案:D
20. 成年期包括成年(),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
A. 前期
B. 早期
C. 初期
D. 后期
正确答案:C
21. 公众距离一般为()
A. 1米
B. 1到4米
C. 2米
D. 2到6米
正确答案:D
22. “对不对”、“是不是”属于()会谈技术。
A. 倾听
B. 开放性
C. 封闭性
D. 情感反应
正确答案:C
23. ()可以打破空间距离的限制,向心理咨询机构求情书面帮助。
A. 电话咨询
B. 书信咨询
C. 门诊咨询
D. 团体咨询
正确答案:B
24. ( )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相适应
A. 社会性知觉
B. 社会性认知
C. 社会性理解
D. 社会性选择
正确答案:B
25.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有人际交往的欲望。
A. 乐群性
B. 亲社会性
C. 健康性
D. 乐于助人性
正确答案:A
26. 婴儿的早期同伴交往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①“简单交往”时期②“以客体为中心”时期③“互补性交往”时期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①②
正确答案:B
27. 辅导员说“你一定很不好受”,是用了()的态度。
A. 共情
B. 同情
C. 尊重
D. 真成
正确答案:A
28. 亲社会行为在( )逐渐增加,6-12岁增长显著
A. 婴儿期
B. 幼儿期
C. 少年期
D. 学龄前期
正确答案:B
29. 脱离了社会环境,人们就不会产生()。
A. 认知
B. 印象
C. 归因
D. 态度
正确答案:D
30. ()是指只包含很低水平意识努力的意识状态
A. 催眠
B. 睡眠
C. 白日梦
D. 记忆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 30 道试题,共 60 分。)
1. 焦虑的不同水平有
A. 焦虑不足
B. 适度焦虑
C. 严重焦虑
D. 过度焦虑
正确答案:ABD
2. 高中生的价值观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A. 对理论性问题越来越感兴趣
B. 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生意义问题
C. 价值观反映个性特点
D. 价值观不稳定
正确答案:ABCD
3. 青少年常见心理障碍有()。
A. 学习障碍
B.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C. 阅读障碍
D. 数学障碍
正确答案:ABCD
4. 在结束辅导应注意()样的问题。
A. 处理好辅导关系结束
B. 针对辅导对象的情况,辅导双方要讨论
C. 辅导结束后,对辅导对象进行追踪反馈
D. 所有的问题都需要追踪反馈
正确答案:ABC
5. 青少年团体训练侧重于实现()和()两个高层次目标。
A. 形成
B. 促进
C. 维护
D. 保持
正确答案:AB
6. 学习障碍包括哪些特征()?
A. 差异性
B. 集中性
C. 缺陷性
D. 和排除性
正确答案:ABCD
7.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
A. 直观图像思维
B. 直观动作思维
C. 形象思维
D. 逻辑思维
正确答案:BCD
8. 态度的作用是()。
A. 影响耐挫力
B. 影响学习效果
C. 影响工作效率
D. 影响学习效率
正确答案:ABCD
9. 总体印象的形成方式有()。
A. 加法模式
B. 平均模式
C. 加权平均模式
D. 加权模式
正确答案:ABC
10. 心理测验具有哪些独特的性质()。
A. 间接性
B. 相对性
C. 客观性
D. 正确性
正确答案:ABC
11.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哪些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A. 强度
B. 速度
C. 灵活性
D. 指向性
正确答案:ABCD
12. 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A. 明确识记的目的性和增强识记积极性。
B. 培养儿童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识记材料
C. 让儿童学会运用各种识记方法或策略。
D. 培养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正确答案:ABCD
13. 认知法主要包括()。
A. 阅读或听故事
B. 多媒体呈现
C. 艺术欣赏
D. 联想活动及理性情绪发
正确答案:ABCD
14. 以下是对动机的不同分类,正确的是
A.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B. 学习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C. 他人动机和自我动机
D.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正确答案:AD
15. 人际交往的含义包含那两方面的意义?
A. 动态
B. 静态
C. 主动
D. 被动
正确答案:AB
16. 青少年心理健康个体辅导的基本态度是()。
A. 共情
B. 积极关注
C. 尊重
D. 真成
正确答案:ABCD
17. 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几方面。
A. 行为问题
B. 亲子关系问题
C. 师生关系问题
D. 同伴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CD
18.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个体的认识
B. 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C.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D.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正确答案:BC
19.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策略有()。
A. 重视良好的第一印象的建立
B. 主动交往
C. 移情
D. 避免争论和指责
正确答案:ABCD
20. 下列属于社会影响的是()。
A. 从众
B. 服从
C. 依从
D. 社会感染
正确答案:ABCD
21. 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恢复心理健康不能( ):
A. 引导辅导对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指导他们正确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B. 以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
C. 在辅导过程中通过对他人的贬低、诽谤来达到发泄自己怨气的目的
D. 在帮助辅导对象解决心理问题的时候,以良好的伦理道德观念来加以引导。
正确答案:BC
22.
学生出了问题,适度的批评、惩罚是必要的,但如果方式、方法不当,不但不能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还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通常教师批评学生的不当做法有以下几种:
A. 时机不当
B. 不顾场合
C. 不问缘由
D. 适当体罚
正确答案:ABCD
23. 青少年不良情绪有()
A. 焦虑
B. 恐惧
C. 抑郁
D. 神经衰弱
正确答案:ABC
24. 中学生人际交往体现在下面那( )项?
A. 逐渐脱离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B. 朋友关系在初中学生生活中越来越重要
C. 开始对异性感兴趣
D. 父母对他们的榜样作用逐渐减弱
正确答案:ABCD
25. 以下哪些有悖于辅导员道德要求的有( )
A. 辅导员对辅导对象一视同仁
B. 辅导员对于辅导对象的切身利益缺乏关心
C. 辅导员违背辅导对象的意愿,做出强迫性的安排
D. 辅导员有意无意的泄漏辅导对象隐私以满足个人的利益。
正确答案:BCD
26. 人格的基本特点有( )
A. 独特性
B. 多变性
C. 统合性
D. 功能性
正确答案:ACD
27. 出现沉默时,辅导员应迅速判断和分析沉默产生的原因,这是灵活应付沉默的前提。
A. 当辅导员看到辅导对象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时,可以适时的问“能告诉我你在想什么吗
B. 如果辅导对象由于思考而沉默时,辅导员最好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以等待对方打破沉默
C. 如果辅导对象由于思考而沉默且沉默时间过久,辅导员可用关切的询问提示对方
D. 如果沉默是由于害怕、愤怒或愧疚引起的,辅导员就要对辅导对象的这些负面情感进行及时处理。
正确答案
:ABCD
28. 影响心理健康的典型因素是()。
A. 早期童年经验
B. 婚姻家庭生活
C. 事件
D. 个体已形成的人格特征
正确答案:ABCD
29. 社会心理的主要特点是()。
A. 在社会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B. 具有很强的环境依赖性和相对稳定性
C. 形成的同时促进了个性化的发展
D. 对环境没有特大的依赖性
正确答案:ABC
30. 我国将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哪些阶段
A. 学龄前期
B. 少年期
C. 成年初期
D. 成年期
正确答案:ABD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5到6岁的儿童大多数表现出自我情绪体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2. 社会认知即个体对自己、他人及群体的认识、判断、分析与解释。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3. 坚持民主性原则,依靠语言上的民主就够了。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4.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它又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5. 成年人的价值观形成与稳定是自我意识的发展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6. 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任务之一。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7. 辅导员通过讲授的方法向青少年传授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8. 近因效应远不如首因效应普遍和明显。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9. 模仿和创造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10.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不好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而好的行为则不是。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