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包饺子的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2-05

过年吃饺子最先是从北方地区流行起来的,如今饺子已经成为春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一般会在大年三十以及大年初一的时候吃。

饺子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记载,那时候的饺子被称为“馄饨”,其形状似月牙,和现在饺子的形状极其相似。而最开始的饺子是煮的汤饺,和汤一起吃。

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饺子就变成了煮熟之后捞起来吃,而在“饺子”汤中放入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的吃法被统称为“馄饨”。

饺子在明清时期就流行起来了,在大年三十要吃肉饺,而在大年初一的早晨要吃素饺。一般来说,饺子要在大年三十半夜之前包好,等到岁更子时的时候吃。

岁更子时是指大年三十与大年初一的交替之时,也是又被称为“岁更交子”。饺子的名字也是取自“岁更交子”,有着吉祥如意、喜庆团圆以及招财进宝的寓意。

有名字不至于迷失自己,有某种事物以至不迷失文化,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也就源远流长。屈原沉江有河道管理员则无粽子,当年起义时有电话则无月饼,饺子也是因中国物质匮乏,家人思念团圆而更具深意。

正如香肠之于德国,泡菜之于韩国,寿司之于日本,饺子也逐渐上升为一种民族符号。但饺子似乎不像上述三国食物普遍地出现在日常餐食,我们吃饺子的时候除了自己想吃,有时更多是“送客饺子迎客面”,亲朋在送别时来上几盘饺子再加上“饺子就酒,越喝越有”的俗语,饺子成为了更具寓意的食物。

饺子进一步的升华是中国最重要节日“年”的融合,饺子代表了“年”,过年就一定要吃饺子,既是仪式感,也是我们中国人对于家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热爱。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6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然后,男女老幼齐鸣鞭炮,帮助天神除掉厉鬼,再虔诚的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并在财神爷和灶王爷的画像前供奉上以饺子为主的美食,取意来年平安吉祥财源滚滚之意。这就是“爆竹声声除旧岁(祟)”这一习俗的由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4-04
1
春节吃饺子的来历一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是因为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
2
春节吃饺子的来历二
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3
为什么要吃饺子
饺子源于我国有2600多年历史。据说,饺子源自“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东汉时期,南阳郡涅的张仲景,在长沙太守期间,见白河两岸乡亲肌寒交迫,骨瘦如柴,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忍,辞官为民行医。冬天刚到,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棚支锅,把羊肉、辣椒和驱寒药材一锅同煮,熟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再煮制成“祛寒娇耳汤”,每人每只娇耳一碗汤服后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冻耳很快治好。1700多年来世代承传,人们每年包食娇耳以纪念张仲景恩师。
第4个回答  2013-02-22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PS: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支持一下O(∩_∩)O哈!
第5个回答  2013-02-07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他的“祛寒娇耳汤”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至今。
“饺子”又名“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苍之意,是必须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然后,男女老幼齐鸣鞭炮,帮助天神除掉厉鬼,再虔诚的贴上新的灶王爷画像,并在财神爷和灶王爷的画像前供奉上以饺子为主的美食,取意来年平安吉祥财源滚滚之意。这就是“爆竹声声除旧岁(祟)”这一习俗的由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