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个回答 2013-11-20
投名状》本是今年贺岁档大片里头最不可预期的一部,中影集团、寰亚电影等7个投资方砸出了3亿元人民币的巨额资金,给一向以男女爱情题材擅长的陈可辛打造一部古装大片,让人揣测会不会重蹈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的覆辙。
看完《投名状》的第一印象,我觉得是陈可辛绝对没有真正用到3亿的资金,很可能明星大腕片酬过高的传闻确实不假。真正耗费人力和财力的那场舒城之战,虽然目前是中国大片一大骄傲,不过拍摄上还是比较讨巧,比之《天国王朝》或者《亚历山大大帝》的类似场面显然还有差距。
“舒城之战”的成功得益于黄岳泰在画面捕捉上的明智,找到像约翰·托尔那样捕捉动态美感,例如在两军交汇冲击的时候,许多片段的前后画面都省略不要,尽量抓人物冲撞或者马匹倒地,有造型美感的那一瞬间。当然这里头有剪辑师的功劳。像大军围堵的大场面也拍出了气势,不过很大程度上是过场戏,激烈的在于近身搏杀上,例如李连杰身中长矛的那一段。但整体这场戏最大的优点在于拍出了战役前后的过程,有战略谋划——取胜的步骤;也有人物的情感——不管是三个主人公还是一些次要人物的牺牲,因次这场战争戏很完整也很饱满。
《投名状》改编于“刺马”,不管是早期的戏曲还是后来的影视已经演绎了很多次,就电影来说,陈可辛比张彻的《刺马》更进了一步。刺马的故事原本让人有发挥空间,陈可辛是拿捏兄弟之间面对“红颜祸水”问题的高手,他的《双城故事》已经把这个主题发挥到一定水准。《投名状》添加了名利因素,所以故事也颇有内涵,否则他也不会把《刺马》硬生生改成《投名状》这样一个并不响亮的名字。
从人物上来说,最重的显然是庞青云,他就是马新贻的翻版。不过并不再是野史那个抢了兄弟老婆的马新贻,感觉比较接近真实历史的那个马新贻。这种故事框架虚假,但人物演绎真实的手法很可能得宜于黑泽明大师。只是找李连杰来演很冒险,但也佩服陈可辛的勇气,结果李连杰因这个角色进步很大。李连杰的不足在于台词的腔调不够自然,例如一开始对徐静蕾的情感宣泄就很唐突。后面在和兄弟之间的几次大哥腔调也很做作,但在结尾谋杀二虎那场自说自话却比较自然,显出复杂的内心,还有最后被杀时让姜午阳斩他首级纳“投名状”的表情,对前面只会打架的李连杰来说已经有些脱胎换骨了。
《投名状》的好与坏都是处理故事改编的问题,像《黄金甲》如果真是为了演绎“雷雨”也就不会那么麻烦制造“菊花台血案”了。《投名状》如果单纯是“刺马”也就不用把人物搞得灰头土脸,饥肠辘辘了。陈可辛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不是重点,三个男人之间的故事才是重点。其实姜午阳作为故事讲述者,他表明导致悲剧的重点在于庞青云自身的改变是悲剧的原因。原本“刺马”的重点是老三发现了老大勾结二嫂杀害二弟背叛盟约,“杀二虎”、“杀嫂”和“刺马”三场连环戏是一致的,但解释行为的角度却有了不同。《投名状》突出了庞青云私欲的膨胀,贪图富贵,客观上《投名状》是摆脱了“刺马”的阴影,用一句俗话那就是《投名状》似乎更人性化。
陈可辛塑造庞青云的内核觉得有了历史厚重感,否则《投名状》没有那样打动人的基础。这就要看清马新贻的“真面目”,马新贻是一个颇有才能,从底层崛起的人物,他是山东的回教徒,受曾国藩的赏识,在对抗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立下大功,从浙江巡抚升为两江总督。在南京的总督府校场小道上被张文祥刺杀,后来审问过张文祥的人物有好几个,包括有名的张之洞和曾国藩。张文祥的供词反复不定,疑点漏洞很多。他供称“刺马”的原因是为了报复掳走老婆的海盗,请求巡抚大人马新贻帮助不果,心怀仇恨刺杀了马新贻。但最终曾国藩维持原判,将张文祥凌迟处死,在奏章上附带说明他“并无主使别情”。所谓马张二人加上一个曹二虎曾结拜,后来马勾搭兄弟老婆是野史上的“佳话”,目前看来没有多少根据。对褒贬人物很慎重的曾国藩写过“请建马新贻祠堂”的一道奏章,说马新贻“家事谨厚,矜式乡闾,生平践履实笃,亦自卓然可传”,黎东方先生评价那一句“生平践履实笃”可以说“笔力千钧”,可以为马新贻的为人做一个侧面的说明。
庞青云的身上可以看到不少马新贻的影子,陈可辛为了提升这个人物加入朝廷官员的对话,侧面点染这些草莽想要混迹官场的可悲。而最终的结局也说明功名利禄的那种幻灭感,礼炮也就是带来的葬礼,庞青云死于兄弟之手还是死于自己的野心又或者死于他的主子都是一个死……而最后他想让姜午阳继续用他的首级往官场上爬更烘托了一种悲凉。“刺庞者,姜午阳是也……”可以说为影片的结局带来很大的震撼效果,“投名状”本意是投效者向朝廷递出的简历,而最终在江湖上成了不得不杀人的表忠心的代价。陈可辛用庞青云这个个人理解的人物,说明乱世风云下所谓出路的“恐怖”,例如他死于朝廷的枪杀,这明显是带有主创人自己的主观理解了。
其他人物发挥如何已经不是重点了。陈可辛为什么要撇开“刺马”改成如今的《投名状》我觉得才是值得推敲的。这部戏用了八个编剧,包括有阮世生、林爱华等,可以说在华语电影里是空前阵容了,陈可辛表示最终还是自己的意见占主导地位,也就是剧情走向,人物的设计基本还是他自己的想法。我觉得他没有想演绎什么男女私情导致兄弟反目的肥皂剧情,但纯粹想还原马新贻的历史原貌又不大可能(毕竟那是有名的晚清四大疑案之一,很难说明白了),所以就用一个真真假假搅和在一起的《投名状》讲述他心目中的“刺马案”,既有野史的成分,也有正史的基础,所以《投名状》的成色才如此真真假假,轰轰烈烈,给原本属于马新贻的古老悲剧蒙了一张娱乐化、商业化的面纱。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21
投名状剧情介绍:
1870年秋,大哥 (李连杰饰演) 一身官服,在城墙顶俯瞰自己的就职典礼舞台;充满理想、胸怀壮志的他,如果没有走上这条不归路,极可能是推翻腐败清庭的新中国革命者之一,创大事业名留青史,可惜……
两个强盗和一个女人改变了他的一生,造就了他的成功,亦导致他最后的毁灭。这两个强盗是曾跟他矢誓生死与共的结拜兄弟:二哥 (刘德华饰演) 和三弟 (金城武 饰演),而那个女人正是二哥的妻子莲生 (徐静蕾 饰演)。
率性而为的二哥,乃一条光明磊落的好汉,在乱世中沦为强盗,带着几百人到处劫掠,他为人盗亦有道,就算打劫也“劫七留三”,留一条活路给被劫的村民,而劫掠所得就拿来分给和他同住一条山村的良民,所以深得众心。二哥一生人最爱两个人,一个是莲生,一个就是十三岁便跟了他做强盗的三弟,把自小成为孤儿的三弟视如亲弟。
三弟身上有一种独特的男人魅力,除了狼的野性和杀手的狠冷,更有着少年才有的天真浪漫;因此在他的生命中,同生共死的兄弟情义是他视如生命的永恒感情。自从在打劫太平军粮车的一役中,大哥这个陌生人为替他挡箭而受了伤,令他深感救命的恩情,天生的狂热使然,他对大哥的崇拜竟超过他对二哥的崇拜。
在二哥等人的山村被清军洗劫,付出伤亡惨重的代价后,三弟极力主张他们三人结拜为兄弟,由大哥带领他们投效清廷,二哥为了不想令三弟失望,也为了不想自己的一班同村兄弟陷入绝境,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将首领地位拱手让给大哥。
作为男人世界中的一个好兄弟,二哥在女人世界中却是一个失败的情人,一个不合格的丈夫,浓烈的大男人热血,令他少了那种迷住女人的浪漫魅力;他的妻子莲生却偏偏又是那种深信一见钟情的浪漫主义者。所以,尽管他当年救出被卖到扬州当雏妓的莲生,尽管他很努力的去关怀莲生,但目不识丁的他就是没有莲生所喜欢的文人书卷气,始终得不到她真心的爱。
为实现天下没有战争的太平盛世理想,大哥借助以二哥、三弟为首的一班兄弟的力量,成立“山字营”暂时为清廷效力,原来是要借助攻打太平天国结集军力;但是随着他大权在握,大哥变得越来越野心勃勃,令他要清除一切的障碍。他不惜和二哥决裂,屠杀被二哥劝降的太平军降兵,只为怕降兵造反。他利用三弟的狂热性格,说服他站向自己那一边。
本来,大哥距离成功已仅有一步之遥,但他的作为伤透了对他崇拜不已的三弟。就在就职大典上,就在权势如日中天的最辉煌时刻,大哥竟横死于刺客之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