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新中国现代化发展历程:分从政治、思想、经济、外交归纳。

答好的话,另加50~~

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起步阶段(1840—1895年)、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新阶段(1949年至今)。

1.起步阶段

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阶段。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林则徐、魏源等研究现实,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洪仁玕提出了中国 “第一个近代化纲领”——《资政新篇》,由于太平天国缺乏必要的条件,最终无法付诸实践。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经历了一个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军需到民用、从官办到官督商办的过程。它仅仅是器物层次上的近代化,没有触及腐朽落后的封建政治体制。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以破产而告终。但它毕竟迈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步,吹响了中国现代化的号角。

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的另一亮点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诞生了民族资产阶级。这一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力量的出现,对促进中国社会变革起了重大作用。

2.整体发展阶段

从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以后到1927年国民政府统治中国以前,是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其一,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现代化有了长足进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时期:一是甲午战争结束以后至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中棉纺织业的发展比较突出;二是辛亥革命以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两次发展分别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并先后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二,政治体制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了重大突破。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为了挽救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清政府在立宪派的推动下实行了清末“新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时代发展潮流;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科学地指明了实现中国近代化的科学道路。这些都有利地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

但这一时期的中国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特征:清政府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宪政”失败;资产阶级内部先后发生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北洋军阀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其三,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重大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19世纪后半期,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逐渐从生产技术层次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君主立宪。清政府在实施“新政”过程中,于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并将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前期大力倡导民主与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新的思想解放潮流;后期李大钊在中国积极宣传十月革命,宣传社会主义。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从而为中国人民提供了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曲折发展阶段

1927年至1949年是中国现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化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环境下艰难进行。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是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例如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收回“关税自主权”等措施,推动了整个经济领域的现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迅速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抗战期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期间,美国资本大举入侵,官僚资本大肆搜刮,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被逼入绝境。

4.新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从1949年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在探索现代化道路方面,中国共产党既取得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和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等等一系列的伟大成就,又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曲折。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三、建国以前中国现代化的特征

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的现代工业化进程的总特点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其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中国现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买办阶级在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扮演过微妙的角色。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中国现代化的领导权。

第二,中国的现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技术、资金、人才和思想准备严重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与内部而是来自于外部。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工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资本主义,而是通过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从军需到民用,从官办到民办,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第三,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三大政治障碍:一是封建顽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二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斥、摧残;三是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这些都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现代化进程明显滞后。

第四,中国现代化发展畸形。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例较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据统治地位,在工业中重工业尤为薄弱;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