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都有什么要求?

如题所述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仄起平收”,即上联韵脚为仄声的话,那么下联韵脚便要平声收尾,谓之“仄起平收”。至于对联中,偶有“平起仄收”之现象,但应视为变格,不应视为对联的常例。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扩展资料

对联的书写格式

1、两张“条幅”式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上下长,左右窄,呈竖式,是对联书写最为常见且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格式。

2、单张“中堂”式

中堂是较为宽大的条幅。顾名思义,中堂一般挂在屋子客厅正面墙上的正中。中堂是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作品。按照传统,对联的尺幅可以等同于中堂的尺幅(就宽度而言),也可以小于中堂的尺幅,但不可以大于中堂的尺幅。

3、“龙门”式

有的联文多则几十字,甚至百余字,书写这种长联就必须用“龙门”对格式加以处理。龙门对的特征是:上下联至少是两行甚至数行,上联自右向左排列,下联相反,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行数相等,每行字数相等。

4、琴对式

琴对是指联文集中于条幅上部而将款文置于联文之下,其形状像一张琴一样的对联。琴对一般字数较少,往往四五言居多,一般不会超过七言。“琴对”一般用两张条幅分开书写,也可以在一张中堂上书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13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三、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对联的平仄要求为“仄起平收”,即上联韵脚为仄声的话,那么下联韵脚便要平声收尾,谓之“仄起平收”。至于对联中,偶有“平起仄收”之现象,但应视为变格,不应视为对联的常例。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宜相互衔接,不宜重复。

扩展资料

经典对联:

1、上联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下联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2、上联 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

下联 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

3 、上联 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

下联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

4、上联 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户乐;

下联 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6

1、上下联字数要相等。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上下联平仄要相调。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上下联词性要相同。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5、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扩展资料:

贴对联上下联要注意分清:

一副完整的春联分为上联、下联、横批和门心,横批和门心很好区分,但上联和下联很多朋友都搞不清顺序。按照传统的说法,一个正规的对联都是要讲究押韵和平仄发音的。

而按照末尾字的发音可以来判断上下联的顺序。如果末尾字的发音为国语拼音的平调和升调(即一、二声),则为上联;发音为转调和降调(即三、四声)的为下联。

在分清上下联之后,还要分清左右,上联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左右的判断方法为站在门里往门外看,左手边即为左边,右手边即为右边。按照这样的方法才能够把春联贴正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对联的特征究竟有哪些呢?概括起来说,大致有以下六点: (1)由上联(出句)与下联(对句)两部分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完 全相等。一般他讲,人们是不会在这一点上“犯糊涂”的。像上面所举的①、 ③、⑤例作为真正的对联都不够“资格”,但单拿“字数相等”这一标准衡 量却都合乎要求。 (2)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词必须做到词性相同或相近,亦即名词对 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 对副词例如: 看他红花迎日暖 守我苍松耐岁寒 (某老翁自题联) “看”与“守”为动词相对,“他”与“我”为代词相对,“红”与“苍” 为形容词相对。余皆同。 (3)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和停顿节奏必须一致。例如: 和顺一门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春联) 从句法上看,上、下联均为“主+谓+宾”结构,从节奏上看,上、下 联都是“2+2+l+2”,即 和顺——一门——生——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4)上、下联相对应位置上的字的声调尽可能平仄相反(不必死守)。 例如: 门前学种先生树(注:“学”为古入声字) 岭上长留处士坟(九江陶潜祠联) 上联的声调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的声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好相反。 (5)一般情况下均须遵守“上仄下平”的“落脚律”——即上联落脚字 应是仄声,下联落脚字应是平声。例如: 草舍茅棚出贤圣 青松翠竹育英雄 (雷树田题毛泽东故居“上屋场”联) “圣”为仄声,“雄”为平声。落脚为“上仄下平”。“上平下仄”“上 下皆平”、“上下皆仄”者亦偶见其例,但在对联总数中所占比重是很低的。 人们称“上仄下平”式落脚为“正格”,其他落脚型为“变格”。 (6)上、下联在语气和意思上必须相互联系和照应,共同表达出一个完 整的主题(“无情对”另当别论)。也就是说,一副对联无论长短,都应和 一首诗、一篇文章一样具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否则就是拙劣的“凑对”。请 看两副”片名”对: 大独裁者原形毕露 女理发师笑逐颜开 他俩和她俩生死恋 乌鸦与麻雀乳燕飞 两副对联各由四部影片名组成。尽管均属游戏之作,但联缀水平却有明 显的高下之别:前者的意思是完整的:正因为“大独裁者原形毕露”,才使 得“女理发师笑逐颜开”。而后者的出,对句的意思却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让人觉得莫明其妙。 综合以上六大特征,我们可以给对联下这么一个定义:对联是由上下两 部分字数、句数完全相等,词性相同或相近,停顿节奏一致,平仄基本相反, 内容相互关联的文字所组成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文学样式。 ----摘自《中华实用对联》一书第四页、第五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9-03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要做到格律,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
韵律(节奏规则,押韵)、
平仄(音调相对)、
对仗(词性相同,词的意思要相近或相反)、
工整(字数要相同,上下对句不要出现重复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