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思乡100字小故事

速度速度 作业啊!!!!!!!!!!!!!!!!!!!!!!!!!!

我的家乡座落在美丽而古老的废黄河两岸。说她美,她从遥远的西北姗姗而来,又轻盈地将长裙一摆迤逦南下,继而伸开她的臂腕把家乡温情地拢在她的怀抱中。听老人们说这河曾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运粮河,当年还真的有过“帆樯相连,百舸争流”的恢宏气势哩:前几年从这里挖出一只明代的大木船,就是一个明明白白的例证。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条大河的缘故吧,我的家乡才有了茂盛的芦苇坡和蒲草滩,才有了家乡的这座大集镇,才有了一代勤劳、朴实的家乡人。
我爱家乡的早晨。爱那红彤彤的“太阳神”,她给家乡涂上了一层橘红;爱那天边怒放的朝霞,那里有织女的一片真爱;更爱那缕缕清风,她给了我不竭的生命活力。
我爱家乡的黄昏。爱那绚丽的夕阳余晖,晚霞暮霭,那姗姗来迟的夜色里蕴藏着几多神秘啊,让人总也猜不透、读不懂!
啊!家乡的土地,家乡的大河,永久留在我的人生记忆里。我愿化作一朵白云,飞向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愿变成一条清溪,一直奔流到故乡的心田,因为那是我生命的起点,成长的摇篮,青春的寄托,灵魂的皈依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0-04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 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第2个回答  2011-10-02
一头来自印度的大象名叫伏兰特,是一家马戏团的明星演员,既温和又敬业。但辗转各地多年后,有一天它却无缘无故“发疯”了,给马戏团和观众们带来不小的威胁与麻烦。

当地警官要求马戏团老板处死它,老板无奈答应了。临刑前有一位戴礼帽的小个子先生匆匆赶来,他竟要求老板给他两分钟时间治好大象,并自愿立下生死文书。老板同意后,这位先生进入铁笼,他果真只用两分钟真治好了这头“疯”象。所有观众起立鼓掌高声欢呼,马戏团的明星伏兰特得救了!小个子先生尔后感情深沉地对老板说:“大象伏兰特没有发疯,它只是思念故乡,它想回去,所以我用印度语同它谈了一会儿心,它从小在印度长大,太想念家乡了……”

马戏团老板后来细看生死文书的签名,发现这位小个子“医生”竟是英国一位有名的作家和诗人、190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基普林先生。原来,基普林从小就热爱动物,他曾长期同印度象生活在一起,了解它们的个性,并学会用印度语同大象“谈话”。
第3个回答  2011-10-02
关于思乡的诗,最经典的自然是李太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其次,隋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也同样文浅意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另有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也堪称思乡诗中的经典之作。古人恋乡,而交通又不发达,因此很多人年少离家,到年老甚至身死都回不了故乡,像诗人贺知章就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因此古人的作品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不可胜计。
至于我回答的都是古诗,不是故事,发问的兄弟略为加些个字讲解一番就成了故事。因此,我尽量拣浅显易懂的发,而且发的是古诗,也是希望能于发扬国学,振兴古诗一事略作贡献。
第4个回答  2011-10-05
秋风瑟瑟,树叶枯黄,随阵阵秋风纷纷飘落,洛阳城内,冷风飕飕,让人感觉到秋天的一片凄凉景象。

一个夜晚,张籍来到窗前,一轮明月撒下淡淡的荧光,遥望远方的家乡,他心里涌起一股思乡之情,他随手拾起飘落在窗前的一片落叶,仔细端详着,他的思绪随着落叶飘向远方的家乡,他不禁思念起家乡的父母、亲人….

张籍出生贫寒,家庭贫困,他从小读书刻苦,十三四岁就远离了家乡,到了二十五六岁就经历了漂泊异乡的生活。十多年中,他虽身居异地,举目无亲,不时感到十分寂寞、孤独,却无思念家乡,想念自己的亲人。

他坐在桌前,铺纸磨墨,正准备给家里父母写信,提起笔,千言万言不知从何写起,顿时,他脑海里浮现出童年时与父母相聚的快乐时光,与弟弟妹妹嬉戏玩耍的快乐场面,与父母亲们离别的情景…想着,想着,他不禁热泪盈眶,一时间,他心中的情感犹如泉水般涌出,把所有的思念之情倾诉于笔端,寄托于这封家书中,他一边写,一边感慨,写写改改,改改写写,终于写完了。他把信封好来,齐整整地放桌上。这时已近三更了,他才熄灯上床睡觉,他翻来覆去,难于入眠。

第二天早晨,张籍拿着家书,匆匆跑去找朋友,叫朋友帮捎信回家。当他经过大树下下,恰逢这位朋友正要启程返乡,于是,他连忙将信交给朋友。突然,他又人朋友手中要回了信,生怕信中漏写了什么,又检查了多遍,将拆开的信封好之后,再将信郑重地交给朋友,千叮咛,万嘱咐,真可谓“家书抵万金”呀!

朋友便接过信,细心装好,跨身上马,“驾---”朋友扬鞭而,,他在原地久久地伫立着,眼睛中满足泪水,一阵秋风拂过,吹落他的泪水。
相似回答